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师范教育中的倾听技能培养

浅谈师范教育中的倾听技能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5

浅谈师范教育中的倾听技能培养

"

[论文摘要]倾听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学会倾听后,才能真正找到引导学生发展的内在因素,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师范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加强传统教学技能的教学,还必须补充倾听技能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教育倾听 师范职业素养 倾听技能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教学角色和教学过程逐渐改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关系也由“学生倾听教师”转为“教师倾听学生”。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的未来教师,所以新课标对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范学生培养中不但要加强传统教学技能的教学,还必须补充“促进学生发展”的技能培养,以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善于倾听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倾听技能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

一、教学中的倾听技能

心理学中的倾听是指“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过程”,是主动获取信息的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行为,是接收信息、确定其含义并对此进行反应的过程。教学中的倾听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觉察学生言语、反馈信息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获得教学信息,从而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头脑清晰的讲授者,还要做一个反应敏捷的倾听者,《课程标准》认为:“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师的课堂倾听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要建立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真正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展示自我,适宜探究的空间,从行为上为学生提供舞台,通过倾听发现学生的需要,领悟学生生命的存在。

二、倾听教育在师范学生培养中的必要性

1.倾听是现代社会人际交流通畅的保障。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德·麦基翁认为:“未来的历史学家在记载我们这代人的言行的时候,恐怕难免会发现我们时代沟通的盛况,并将它置于历史的显著地位。其实沟通并不是当代新发现的问题,而是现在流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我们时常用它来解释一切问题。”这段话以精辟的视角展现了沟通在当代的状况和地位。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需要修养的一项沟通技巧。倾听不仅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人际交流不可或缺的本领。具备良好的倾听技能可以形成正确与人交往的观念态度,结成丰富的人际关系,这在师范生的健康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倾听技能的掌握,让师范生在与人沟通过程中,建立新型的思维习惯,把身心发展和沟通行为紧密结合起来,把无意识的倾听行为转变为有意识的、科学的沟通行为,使自己的沟通行为朝健康人生方向发展。提高和加强师范学生的倾听能力是个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倾听是新型教师的基本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领下,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教育要走向对话。对话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对话的平台一边是教师,一边是学生,是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适于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提供舞台,倾听学生的话语,发现学生的需要,发现问题的所在,领悟学生的潜能。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学倾听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前奏,平等对话要从倾听开始。教师通过倾听学生,可以发现学生认识上的疑惑,从而发现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实现师生情感的交流;可以理解、接纳学生,使学生产生实现自身主体价值的动力。

3.倾听是实现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的任长松先生在《探究式学习的18个原则》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倾听着的教育”,他认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而在教育过程中“倾听不仅是一种工作手段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学过程中的倾听,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倾听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道德责任,教师只有在学会倾听后,才能找到引导学生发展的内在依据。教师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学生的各种欲望、需求和价值观,真正触摸学生的思想脉搏;可以获取有关学生学习方面的大量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难点及疑点情况,从而把握教学的层次,对倾听到的信息进行判断、提炼,再依据学生的有用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为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提供必要的依据,提高课堂教学的诊断与反馈的效率;能够真正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共鸣,产生思维上碰撞,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是从接纳、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要想真正了解学生就必须先理解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需求。

三、师范教育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1.师范学生应具备的倾听能力。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信息,并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并提高的。教学倾听技能是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师范教育中要培养师范学生具备以下倾听能力。

倾听的注意力。要实现有效沟通,就要准确无误地接收对方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要具有良好的注意力,能全神贯注地倾听讲者所表达的每一句话。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生说话的内容上,并以浓厚的兴趣面对讲话的学生,及时捕捉学生言谈中显露出的相关信息,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预知教学进程推进的合理性。

倾听的理解力。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伽达默尔在《论倾听》中指出:“倾听与理解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理解的纯粹的倾听是不存在的。然而显而易见,也不存在某种没有倾听的理解。”显然听者理解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倾听的效果,要实现有效沟通,就要理解讲者要表达的意思,这就需要听者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是为了理解和帮助学生,并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邀请学生真正走进教学,并适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创造思维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

倾听的判断力。要实现有效沟通,就要及时对讲者表达的含义做出判断,倾听的核心是思考,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时,应从学生的发言中听出其确切的言下之意,并依据学生的情况和对所谈问题的理解进行判断,必要时还要用提问或确认的方式理清思路,并及时记录有效的内容。要能听出学生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倾听的概括力。人与人在沟通时,当讲者不善于言辞表达时,需要听者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能抓住讲者说话的大意和要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倾听,能透过学生话语表面的含义,了解其内在的、真实的含义,要善于从学生的话语信息中,推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情况,对学生的表述做出积极的相应评价,在参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把问题引向深入,实现教育的目的。

倾听的记忆力。记忆力是人们在记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材料的识别、分析、加工、抽象、比较、概括、储存、再现等各种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倾听不但能够把听到的学生语言转述出来,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修正和补充,要达到这一点,需要听者有出色的记忆力。

2.师范学生倾听技能培养的探讨。温德尔·霍姆兹说过:“说是属于知识的范畴而听是智慧的特权。”在人的沟通中,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修养、一门艺术。在倾听技能培养的教学中,除了强化倾听的意识外,还需要细化训练,使学生懂得倾听、学会倾听。

第一,培养师范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帕系玛说过:“专心倾听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它在某种程度上耗费着我们的心智,令我们身心疲惫,也令我们大为震惊,但当我克制自己进行权威性判断的冲动时,这件事情也就容易做到了。一旦我克制作内心想要说的话,只要一小会而,我就可以全心接受外部的言论。”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些习惯的累积。师范学生要学会倾听,这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要发展师范学生的倾听能力,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师范学生要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实现“善听”。在课堂训练中,选取具有凝聚力、能够激起连锁反应、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材料,在倾听或观看一定时间后对所听、所看内容进行主题归纳和说明,要求学生在发言或汇报时,有自己的特色,不重复别人讲过的内容。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后,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而且听别人发言时不能只听不想,要记录下别人与自己意见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如果有不相同的,就要弄清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再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讲者的发言哪些地方说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存在着值得商榷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能换种说法表达这个意思吗?能从讲者的发言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这样培养学生的倾听注意力、记忆力和判断力。在倾听技能的培养中具体要培养学生要“细心”,听别人发言都要仔细听、听完整,并努力学会抓关键词句对说着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还要“用心”,在听取别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用心想一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做到有选择地接受。

第二,培养师范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教学倾听不但是教育技巧也是教师内涵和素养的充分体现,教师不但要善于倾听还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倾听别人的发言,要用心、细心。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倾听别人的心情、态度,思考和揣摩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真正的倾听其实就是理解,不要只看学生发言的表面意思,而要认真仔细地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去体会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的想法。”在平时倾听技能训练教学中,进行成对倾听练习,约定一人讲解,一人倾听,倾听者要尽量捕捉讲着语句中的含义,并通过对话、身体语言、点头示意等形式表示对讲者观点的理解;也可以参与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某一个话题,要求每个学生发言时,先说出前面发言同学说的内容,并对听来的内容进行评价,然后再讲清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转述别人的发言时,首先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抓住别人讲话的精髓,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达到真正的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概括力和理解力。具体说来,要培养学生不仅要乐于倾听,更要善于倾听,耐心倾听讲者的表述、需要、“思想” ,倾听“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不断提高自己倾听的能力。

第三,培养师范学生学会主动倾听。倾听不仅是教育技巧更是教师内涵和素养的充分体现。要让师范学生明白,倾听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认知自我与他人,认知的智慧必来自于对多种感觉通道的敞开和利用。在倾听技能训练的教学活动中,要把倾听训练根植于真实的情景中,从课内和课外培养师范学生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做一个乐于主动倾听的人。平时经常布置具体的倾听任务,学生在听时事新闻、听演讲报告后,及时组织学生谈感想、写体会,激发他们倾听他人和表达自我的欲望;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检验学生是否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具体方法是观察课堂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教师或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如还不清楚,再请一位同学转述。真正的倾听是要用耳朵、眼睛、心灵去听,培养学生在平时的沟通中不但要用耳接纳讲者的诉说或争辩,用眼睛关注讲者的表情和姿态,用心体察讲者的情感与心声,还要适时用言语鼓励他们参与,使学生的各种倾听能力得以综合运用。

善于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际上,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倾听和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折射出我们的教育品质,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的源泉。师范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优选教法的功夫,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了解课题和学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那个男孩
找春天
喝药,喝药,在喝药
我的母亲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战火
一束鲜花一份心意
我的五官
探索家乡的名人
第一次战胜恐惧
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我正在走近,我正在感受
走进社区
爸爸的脾气
我做合格小公民
小学退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通行费征收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
村党员防汛抗洪先进事迹
林业抗旱先进事迹材料
医院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
协调部主任事迹材料
社区党员个人事迹材料
2021员工身体不适辞职信范文
税务干部个人事迹材料
党工委书记事迹材料
政府办公室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物资供应战线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下岗女职工再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职业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公共财政制度下国家审计职能的转变
从大庆联谊案看我国的审计环境
探析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
浅议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在高职院校的作用探讨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浅谈外语学习个体差异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浅谈中韩现代语言学研究比较
加入WTO对审计环境的影响与应对
信息披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
基于系统
会计报表审计程序模式研究
国际技术转让计价与核算探微
浅析电算化审计
试论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试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教学
《蜀道难》品读三题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新编《蜀道难》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
《蜀道难》有关评述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魅力新解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友人入蜀》赏析
李白《蜀道难》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