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的理论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的理论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的理论思考

"

[论文摘要]人际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不仅表现为人际互动关系,还受客观情境的制约与影响。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是主客观的统一体,以人际关系互倚理论、归因理论与危机理论等基本观点为依据,从三个角度剖析了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须注重师生个体认知与外部信息的关系、师生主体在教学事件与教学情境要素中发生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危机处理与稳定发展的关系,从情感相通、教学相长、发展共识三个方面论述了构建和谐满意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

[论文关键词]和谐满意度 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

一、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概念的提出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的知识信息接受和技能训练为基础,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是人际互动在高职院校的集中体现,师生双方的交往不仅在校内理论教学环节互动,还包括校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活动。

和谐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境界,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是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充分肯定教师与学生的差异性,在日常教学、管理、生活以及校内外环境协调中,师生双方通过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交流形成的一种融洽、真诚和温馨的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关系满意度是个体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与他人之间心理关系的总体评价。关系双方满意度高低除了个体的认知水平,还受一定社会情境的影响与制约。师生关系满意度是指师生个体在一定时期的教学、管理、学校生活情境活动中,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双方关系状况做出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好坏的标志。师生关系的和谐与满意度互为因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个体产生高满意度心理,对师生关系满意的双方会促进和谐。

二、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理论依据与基本观点

1.互倚理论基本观点与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满意度建设理论分析。互倚概念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J WThibaut 和 H H Kelley 对于小群体的分析,他们认为人际关系的产生和变化不仅仅是由个体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个体之间的互动以及由互动构成的人际情境共同影响人际关系的结果和进程。个体对某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是个体的期望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以及与标准一致性程度的判断。标准分别表现为比较水平和可选择性比较水平。比较水平是个体能够从特定人际关系中感受或获得的积极结果的最低水平,是个体根据对先前的人际关系状况的评价而得到的。可选择性比较水平是个体面对可选择的其他人际关系时,从某种特定人际关系中得到积极结果的最低水平。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满意度建设必须注重师生个体认知与外部信息的关系。根据互倚理论,人际关系满意度评价是个体体验与外部信息相互比较的结果。当个体在体验到的结果的基础上吸收外部信息时,可能采用某些高的外部标准来评价现有关系;当结果和高的标准相反时,个体的满意度就会降低。由此,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满意度建设应充分处理好个体内在体验与外部情境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对高职教育特点的认知,适应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进特点,明晰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师徒制”特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校外信息,明晰与普通高校的环境不同,在招生、校内教学、校外实习实训、毕业就业等环节突出应用性和技能性特点,加强与企业沟通。

2.归因理论基本观点与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满意度建设理论分析。归因是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自海德1958年从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归因理论以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凯利提出“三度理论”,认为人们行为原因十分复杂,必须在类似情境中做多次观察,应该利用三种特殊的信息对事件进行归因分析,即客观刺激物,指行为者所反应的事件;行为者,指事件的参与者;所处的情境或条件,指行为者在不同的时间或用不同的方式对刺激物做出的反应。韦纳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归结为许多可能的因素,且都可以归人到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三个维度中。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必须注重师生主体在教学事件与教学情境要素中发生过程与发展结果的关系。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正是以高职教育为特定情境形成的交互关系。就关系主体而言,是少数教师群体与多数学生群体在高职教育教学生活、情感沟通交流中形成的关系。就教学情境而言,高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形成与发展的特定情境,是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分层裂变之始,高职院校事实上已成为高校扩招后大量生源的汇聚地。就教学事件而言,教学关系是影响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生的成就因素很多,有客观刺激物或主观的、稳定或不稳定的、内部或外部的因素,根据归因理论,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应充分处理好三个维度的关系。其中,教学事件和教学情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内在的、稳定的、可控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满意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直观印象。

3.危机管理理论基本观点与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满意度建设理论分析。危机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学者较多,我国最早将危机与高校相联系的大陆学者是周贝隆,他在 1994 年提出“中国教育的危机”。学术界普遍认为危机管理是指建立和维系各种重要关系,研究和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对可能出现的对组织有破坏性影响的问题或事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或事件对组织的不利影响。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必须注重危机处理与稳定发展的关系。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与发展过快而积淀的历史遗留问题,高职院校规模发展与生源素质带来的教学质量问题,高职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形成的问题等,使高职院校处于内忧外患中。“外患”主要指市场经济功利化思想影响、社会就业竞争加剧、高职院校之间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竞争压力等。“内忧”主要是高校内突发事件,包括安全事故、自杀自伤、校园暴力、师生冲突等。高校危机事件具有主体活跃性、事件突发性、迅速扩散性、严重危害性等特点,内忧或外患深深影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建设和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根据危机管理理论,对不确定性问题或突发事件的最好策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维护各种关系的稳定,有针对性地建立预案。高职院校创建和谐满意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增强凝聚力,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

三、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满意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与实现途径

1.情感相通是构建和谐满意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和谐满意更多的是一种感知体验。人的情感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如果个体的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就可以体验到满足感,促进师生心理的满足和愉悦。人际关系互倚理论、归因理论、危机理论在个体体验、情境事件、危机干预等概念中都提出了情感变化对满意度建设的重要性。情境事件会影响个体情绪的变化,也会影响个体对关系满意度的感知,情绪承担中介变量的作用。情境对关系满意感的影响是适度的,情绪要通过认知能力的改善或时间经历而削弱。在高职院校,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变动较为频繁,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在信息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影响学生“比较水平”和“可选择性比较水平”的因素更加复杂,学生人数较多,素质参差不齐,且思想追求多变,在学习问题上不愿意与教师交流,在危机冲突上不善于与教师交流,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少数”群体,但也是“强势”群体。在高职院校,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在群体沟通交流中实现一对一的交流比较困难,因此在交流态度上,教师对学生的主动性交流和肯定性评价尤为重要;在交流渠道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交流,还应在课余活动、日常管理、生活服务中拓宽交流渠道;在交流方法上,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积极表现,善于抓住学生在情境事件中发生的危机冲突,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应该主动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

2.教学相长是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师生交往除了校内教学、管理、后勤活动外,还有校外实习实训、家庭社会人际交往等。教与学是师生关系核心影响要素,教学相长是构建和谐满意师生关系的根本途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及其方向的协调一致性是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之一。和谐满意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互动。在高职院校,教师要把握高职特点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学生要正确认知自身能力,努力提高知识素养和技能操作水平。根据归因理论,高职院校和谐满意师生关系的构建必须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效的关系。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间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师生教学过程融洽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有直接影响。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差异,针对高职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进行引导、鼓励和训练,对学生评价公正、合理,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使学生喜欢听课,自觉自愿接受教育,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3.发展共进是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和谐满意度建设的主要目标。师生关系和谐满意是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把和谐理念、和谐精神贯彻到高职院校的师生人际交往中,既能够使师生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促进主动性交流,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又能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畅通实现,顺利完成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培养能力的重任。高职教育改革日益深化,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不仅局限于教与学过程,且扩展到校园学习生活的始终,其范围也从校内专业理论教学扩展到校外实习实训操作师徒制关系,从知识能力传授延伸到情感行为表现的心理关系等。教师与学生发展共进不仅表现为师生之间的相互接受、和谐相处,还表现为调整认知、消除差异。在开放的网络信息社会环境下,高职生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提高,对学校和社会生活越来越挑剔。构建和谐满意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应以发展的观点,不断调整关系双方的期望值,教师要客观评价高职学生,学生要摒弃中学阶段形成的师生观,明晰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差异性,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获得共识。高职院校倡导学校—企业—社会一体化办学思想,构建和谐满意的师生关系,应该积极获取社会支持、反映社会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包含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在具体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联系,也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背景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反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炎热的夏天
快乐
二十年后的世界
一朵鲜花不是春,千朵万朵开满园
赛场上的小镜头
暴风雨天
不同的爱
都是战火惹的祸
惊喜
20年后的汽车
姐姐的小阁楼
一纸证书
二十年后的我
我看不惯的一件事
电网公司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明星员工事迹
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党员典型材料
女能人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镇党委书记先进个人事迹典型材料
公路养路工人先进事迹
女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明星员工个人先进事迹
机关先进工作者个人事迹
农村信用社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电力机车司机先进事迹材料
地税局女工委先进事迹材料
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侦查员先进事迹材料
公路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先进事迹
电力优秀女工个人先进事迹
论春秋战国时期妇女社会地位沦落的主要表现
江泽民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谈谈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略论环境审计依据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对策
艾德礼工党政府国有化政策的终结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之我见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问题及对策
《政府采购法》颁布后审计审点啥?
民族性与后殖民分析
高中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和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论建立保险公司独立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论述卦象美学思想
论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
国有企业改革与审计监督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课文评点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写作特点
《祝福》难句解析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写作借鉴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问题探究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