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职“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模式

试析高职“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模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高职“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模式

"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工作过程”高职课程教学的核心内涵,提出了构建高职工作过程课程教育体系的具体对策,如分析职业岗位,明确典型工作任务;设定学习情景;确定行动领域和设计学习领域;设计课程标准,进行论证和评审等。同时指出构建高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注意事项,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点,创新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环境和关系等,从而不断完善高职的课程设置,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作过程 教学模式

一、“工作过程”高职课程教学的核心内涵

二、构建高职工作过程课程教育体系的具体对策

高职教育和其他教育内容有所区别,在课程开发时必须摆脱传统学科教学的系统化限制,应该正确分析职业人员学习的特点,把职业工作当作课程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职业资格分析、教学计划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与职业实践进行融合,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作过程性的课程教学进行开发和实施。

(一)分析职业岗位,明确典型工作任务

1.对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深入分析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访谈、进行研究讨论等形式,调查企业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用目前的发展推断未来发展的潜力;对行业进行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有针对性地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够有方向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不断地实现进步;调查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运用岗位的特殊形式,结合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相关的资格证书的考试项目,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满足在职人员进修的需要,提升在职人员的理论能力;为毕业生提供相关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2.在分析职业岗位后,学校要明确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认真分析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了解专业对应的工作性质和特征,以便能够进一步明确专业的课程设置方向。同时,可以通过分析特定职业的工作性质,对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工作对象、工作要求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这样有利于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同时保证教学内容一方面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不至于陷入就业结构性失衡的漩涡中。

(二)设定学习情景

有利的学习情景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质量,而且学习情景是课程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学习情景是提升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而这项重要的任务的实现必须依靠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作用完成。学习情景的研究主要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1.对学习专业的区域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从现场收集具体专业对口的工作任务,改造成为适合于课堂讲授的案例,对现实中实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利用兴趣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政治的有关新闻与理论课程进行联合教学,分析目前房价的走势和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因为目前的房价问题不仅引起政府的关注,也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利用与学生身边事件相吻合的实际案例可以形成较强的学习情景,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2.教师应该确定每个学习情景中的学习标准和目标。同时确定教学任务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特别是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制订具体的授课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在每个不同的情境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交替使用。所以,教师应该有方向地设定学习情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

(三)确定行动领域和设计学习领域

<> 在高职院校中,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三部分:基础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领域。基础领域的课程主要是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哲学、法律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来说都设置在高职教育的一年级或者二年级,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前提和基础,这类课程的课时较多,一般都是倾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该在这部分课程的讲授中确定为学生夯实基础的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吸收知识。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专业性较强,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其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使用手工工具加工零件、数控机床的保养与维护、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数控机床的操作、顶岗实习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设置在高职教育的二年级和三年级,因为只有在一年级的基础知识领域有了扎实的底子,才能灵活地运用基础性的知识对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提高,而这些课程设置在二年级也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对专业性的知识进行更好的驾驭。还是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其扩展领域的课程主要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概论、数控产品营销、先进的加工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设置在三年级内,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课程首先要对各个工作任务进行典型化的分类,然后再匹配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使每个专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有一个较为透明的展示,给学生明确的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导向。在这种明确的需求指导下,学生就应该掌握专业的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按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来重新构建职业能力知识点和技能点,然后形成与行动领域相匹配的教学领域,并最终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

(四)设计课程标准,进行论证和评审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设计课程的标准,并且在每个学期末对新课程进行论证和评审,为下个学期的课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其中,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名称、学期课时数量、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学生的基础性分析、课前和课后的联系、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习的教室、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考核方式和对学习情景的设计等问题。虽然涉及的内容繁多,但是,如果设定了完善的课程标准,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得心应手,对教学活动起到指导作用,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为了使课程体系始终和职业工作保持一致,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就要严格按照专家论证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评审程序来执行,专业建设委员会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审,以完善课程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三、构建高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注意事项

高职院校在构建具体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分析不同的职业岗位需求和目标,以明确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帮助教师有方向地设定具体化的学习情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具体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能一味地盲目求成,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认知规律把复杂综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会贯通,从而与行动领域相匹配,构建一套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专业职业课程体系,不断完善高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中的内容建设和组织工作,设计课程标准,并且对课程进行论证和评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容易产生的问题。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点,创新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中心构建课程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能力挑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学习,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素质已不能适应这种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地进行学习,了解本专业最新的信息和趋势,同时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投身到具体的工作环境当中去,身临其境地详细分析各种职业需求,并把这些用到工作过程的具体教学领域中。同时,在实施这种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人都能在自我优势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实现成才的目标。教师在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传授综合性的职业能力知识和技能,努力形成一套学习和行动统一的教学模式。

(二)注重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环境和关系

我们在构建高职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以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体系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主要中心和服务对象,注重分析学生的兴趣所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诚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学环境之间应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模拟车间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职业专业技能的培训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进行设置,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分析职业岗位,明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定具体的学习情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和丰富高职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标准,并且对课程进行论证和评审,最终实现高职课程的有效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画画
和月亮聊聊天
我的理想
宠物世界
紧张的十分钟
家乡小镇
无题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在比赛中成长
秋游连续剧
看《鲁滨孙漂流记》观后感
悠悠母校情
交通安全
当官的烦恼
练毛笔字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转业军人先进事迹
市审计局干部事迹材料
学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村党支部创先争优典型材料
劳动局副局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争做知识型职工标兵先进事迹
中铁总公司优秀青年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农机局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烟草公司销售部先进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事迹材料
铁路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集团公司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事迹材料
市政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乘务长先进事迹材料
谈如何提高CPA审计质量
构筑乡镇审计工作发展平台
把握“三个对于”搞好外资运用审计
弗莱的文化理论实践研究
实质重于形式:一条容易引起审计失败的会计原则
企业偷漏增值税的审计切入点
论1931年荆江地区的赈务
读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体会
大众文化的一般分析
网络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
分析邓小平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乡镇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使命
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营销审计
《老人与海》写作特点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学资料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让不和谐奏出美丽音符──谈《老人与海》的课堂教学
《送友人入蜀》解析
读《老人与海》有感
《蜀道难》赏析
不落的太阳──读《老人与海》
《蜀道难》教学设想
《蜀道难》赏析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蜀道难》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