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简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1

简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

[论文摘要]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理论人才,更需要大量技术性、技能型人才。河南省职业教育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任务,科学设置专业、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灵活设置招生计划、调整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打造地区特色,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论文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体系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河南省政府制定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单列于“提高现代教育水平”之外,表现出职业教育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意义。这对河南省的职业教育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河南省职业教育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任务,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专业设置,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一、河南省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满足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早在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就实施了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并于当年12月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的四大目标。在此目标的激励下,河南省采取多项得力措施,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在空间分布、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办学条件等方面仍有所欠缺,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分布不均衡 2.与各区人口数量不匹配。从理论上讲,人口稠密的地区,学校的数量也应该相应的多一些。由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可知,截止到2011年底,河南省有人口9405.74万人,但是各地区分布不均衡: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阳,达到1027.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9%;其次是周口地区,达到893.9万人,占总人口的9.5%;位居第三的是郑州地区,达到866.08万人,占总人口的9.2%。这三个地区职业学校的数量占全省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9.5%、8.7%、18.4%,除了郑州因为是省会城市职业学校的比例相对比较高外,其余两地区的比例基本是略低于人口的比例。但是如果仅仅看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差别就非常大。2011年,南阳、周口、郑州三地高等职业院校占全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4%、3.4%、44.8%。

(二)学科结构不合理 1.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结构及其学生数量与中原经济建设不对接。在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里面,对高等职业学院的数字统计比较模糊,很多信息均与普通高等学校合在一起,分析难度较大。所以,笔者这里仅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字来大致反映职业教育的学科分类与产业聚集区的大致对应情况。

(1)在校生人数。201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生1567770人,其中信息技术类的毕业生最多,达到363452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3.2%;其次是农林牧渔类,达到247899人,占总人数的15.8%;再次是加工制造类,达到247899人,占总人数的12.6%。

(2)毕业生情况。201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毕业529025人,其中,信息技术类的毕业生最多,达到144316人,占总人数的27.3%;位居第二的是加工制造类的毕业生,达到8411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5.9%;位居第三的是医药卫生类的毕业生,人数达50308,占毕业生总数的9.5%;农林牧渔类的毕业生人数位居第四,达到4386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3%。

(3)招生情况。2011年的招生情况,与三年前相比,也就是与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相比,其比例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招生人数位居第一的还是信息技术类,人数达到121313人,占招生总数的21.3%,但与同年的毕业生人数相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位居第二的是农林牧渔类,招生98934人,占招生总数的17.4%,同比增长了9个百分点还多;位居第三的是加工制造类,招生68734人,占招生总数的12.1%,同比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虽然信息技术类的招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相比有所下降,相应的其在校生人数也会下降,但其规模还是最大的;加工制造类产业的在校生人数也会因为招生人数少于毕业生人数而有所下降,但是其下降比例超过了信息技术类,导致其位居第二的位置发生了转移,被农林牧渔类赶超;教育类专业也因其招生人数剧增,在校生人数有了明显增长的情况。 "

由中等职业学校各科类学生的情况可以大致看出,与聚集区的主导产业结构差别很大,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专业而言,在聚集区的主导产业中的位置不但不靠前,相反还有点靠后,而河南省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数却最多。类似的还有农林牧渔类专业,在河南省的中等职业教育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聚集区却鲜有将第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就说明产业不对接,但是作为覆盖面极为广泛的产业聚集区却少见利用这个优势的,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三)专业设置分散 农林牧渔类的院系有6个,交通运输类的院系有17个,生化与药品类的院系有23个,资源开发与测绘类的院系有6个,材料与能源类的院系有7个,土建类的院系有28个,水利类的院系有2个,制造类的院系有52个,电子信息类的院系有55个,轻纺食品类的院系有11个,财经类的院系有49个,医药卫生类的院系有20个,旅游类的院系有10个,公共事业类的院系有8个,艺术设计传媒类的院系有22个,公安类的院系有3个,法律类的院系有7个。在河南省58所高职院校中,有55个高职院校设置了电子信息院系,5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制造类院系,49所高职院校设置了财经类院系,如果一个院系按平均有2~3个专业来计算,那么就更加清晰地看出专业的重复率了。 笔者的调查与熊光慈老师的不太一致,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可能跟笔者统计时舍弃了文化教育类专业有关,导致这类数据缺失。其二,也可能跟笔者统计时只是选择了院系而不是专业有关。其三,可能也跟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有关。如果剔除了这些因素,二者的结果基本一致,如在笔者的调查中位居前三位的是电子信息类、制造类和财经类;而熊光慈老师的调查中位居前四位的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财经类专业、文化教育类专业和制造类,如果剔除了文化教育类,那么位居前三位的专业是一致的,只是顺序稍微有所差别。 "

二、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职业教育响应策略

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省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职业教育要不断调整其发展策略,以适应新形势下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河南省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

(一)科学设置专业

(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既需要一定数量的技术型人才,也需要大批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既要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也要调整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比例,培养大批技术型人才。同时,也要根据社会发展及产业升级的要求,将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向上延伸,逐步设置本科、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来看,河南省有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但三个体系之间缺乏相互的联系与贯通,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虽然也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但是比例非常小;其生源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笔者曾经对河南省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过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700份),结果显示55.7%的学生愿意继续升学,而且当问及就读职业学校的原因时,19.6%的学生是因为职业学校也可以升学而且竞争力不强才来的。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机会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仅仅有5%,与中职生的诉求相距较大。而且通过对同时招收对口生源和普通高中生源的某些专业的调查表明,中职生源的学生不但不比高中生差,而且在很多方面还优于普通生源。所以,建议适度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比例,增强中职生学习的动力,为高职院校输送更多的愿意学习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同时也能促使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有利于其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调整空间布局

(四)灵活设置招生计划

河南省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没有根据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实际需求作出相应调整。如果不及时作出调整,几年之后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产业集聚区因为招不到需要的人才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产业集聚区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甚至出现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现象。因此,招生计划的制订要有预见性。首先,要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及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产业集聚区提出的目标,并结合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预测出产业聚集区主导产业未来几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其次,对需求情况进行细分,以确定哪部分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满足的,哪部分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满足的,哪部分人才是培训可以满足的。最后,根据这些细分信息及各地区、各职业学校的优势,从地区招生计划、专业招生计划到学校招生计划逐步细分,以确保培养出来毕业生的数量、专业结构、学历层次等能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

(五)打造地区特色

河南省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比较大,如豫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而黄淮地区则农业比较发达,再加上各地区主导产业各不相同,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但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各地区职业院校除了数量上的差别外,在学科分布、专业设置等方面的重复率比较高,特色不明显。所以,建议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在认真考察各个地区主导产业的需求情况及各个地区职业学校的优势资源后,对分散的资源进行调整,将某些具有该区域特色的专业打造成特色专业或优势专业,以扩大该地区的影响力。当然,一方面,要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来调整职业教育,打造职业教育的地区特色,以特色为基础,最大限度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最适合的人才,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建设也要考虑各个地区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根据地区职业教育能提供的优势资源来规划产业,如“中牟农科”“郑州旅游”“河南机电”“信阳茶艺”等。

(六)教育与培训并举

对于河南省来说,不但有大批未来的劳动力,更有大批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河南全省共有农村富余劳动力3200万人,这些劳动力是现成的,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进行简单的劳动。因此,建议河南省政府在重视职业学校教育的同时,要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使其能够真正掌握一到两种实用的技术与技能。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这些人员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生力军,缓解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谋生技能与生活技能,不但能够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生活水平,而且能使其逐步融入城市、融入企业的生活,加快城镇化的建设速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狗灰灰
小小鸟
我的小乌龟
爱打羽毛球的我
我家的小鸭
蚕宝宝
老家常客
可爱的小兔子
小乌龟
可爱的小白鼠
可爱的小狗
京巴犬
外婆家的狗
小金鱼
小鸭子
浅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的理性思考
北京市住宅市场供给与需求状况分析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的研究
寿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实证分析
义乌进口针织设备行业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论现今的全球通货紧缩趋势(1)
浅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问题和对策
试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模式
关于高师体操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浅论构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理性思考
高等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研究
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弓弦理论与促群战略(1)
关于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重点环节的探讨
模块重构:构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新思路(1)
《鲸》教学片段
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鲸》教学有感
《鲸》教学评析
自主活动理解课文──《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鲸》教学反思
《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中有悟,不亦乐乎──《鲸》教后反思
《鲸》教学实录
《鲸》教学反思
《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