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7

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人本主义的思想内涵,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本理念,探讨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本理念,探索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可操作方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在校生人数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管理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首要问题之一。高职学生管理者应主动转变管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多地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人本理念的内涵

人本主义,英文为“Humanism”,来源于拉丁文的“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林乌斯的著作中。著名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曾经指出,“文艺复兴于发现外部世界之外,由于它首先认识和揭示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而取得了一项尤为伟大的成就。”在人本主义理念中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注重人性潜能发掘和主张人性向善。“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理念中最重要的内容,其实质在于人被看成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和人是被解放和发展的最高目标。后来,人本主义被引入管理领域,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是,人本主义取向的管理并不机械地重视所谓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而是全面考察管理的各个要素,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性质,确定不同的管理目标,然后再根据管理对象、性质和目标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力求管理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考虑了管理对象即人的特点和需求,尊重人的本性,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层面来看,人本管理的对象自然指的是学生,学生是“人”的主体和核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即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就是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学生”放在首位,通过激励、调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去实现预定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当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过多地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属性,对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忽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价值没有得到重视和体现,对学生的个性的基本要求还比较传统和陈旧,没有真正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只抓学生培养的共性要求,使得培养出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难以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发挥自身潜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学生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高职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只注重管理的手段和量化考核的目标,学校管理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过分依赖的关系,学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忽视学生的成长。具体表现为:

1.以管理为中心。所谓以管理为中心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将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量化考核作为衡量教师水平和教育活动质量的标准;另一方面,把加强和提升学生管理活动作为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有时甚至成了解决其各种问题的唯一手段,这样就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活动走向了极端。

2.以教师为中心。管理主义倾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在定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时,突出以管理者为中心即教师为中心。教师的绝对权利来源于科学和真理布道者的角色,来源于对学生管理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一般基础科学知识闻道在先的先天优势和地位。因此,传统管理主义往往将教师作为学生管理活动的主导者,重视教师在学生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只要严格按照学生管理者即教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取得学生管理成效,顺利达到学生管理目标。

3.以权力为中心。以权力为中心就是强调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学生的绝对服从。根据《高等教育法》和相关制度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权限和办学权限已逐步下放,高等学校呈现出自主管理、自主办学的局面。但随着高校自主管理权限的扩大和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及监督的相对减少,高等学校自主管理权力得到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对其学生的管理权限也有不断泛化和扩大的趋势。同时,部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权限模糊,非合理性的校规很多,学校管了许多本不应该管的事情。有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以惩罚为中心,“不准”“不得”和“严禁”等带有明显禁止和命令意味的用语在管理制度中随处可见,对学生义务要求过于苛刻,对本应是学生的合法权益却作出种种限制,有的甚至漠视学生的基本权利,擅自对学生的权利进行限制和剥夺,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存在的以上问题,积极寻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新理念、新途径已迫在眉睫。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三、以人为本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人,成为合格的公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高校管理者常常将学生看成是需要管教的人,对学生完全是一种“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学生主体地位的异化和剥夺现象就不难想象了。因此,关注学生自身,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发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务之急。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真正管理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高职院校管理的主人。只有树立和牢记学生主体思想,才能科学处理各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项教育活动不偏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中心目标。因此,学生管理必须强化学生主体性观念,真正做到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另外,从经营管理的理念来讲,学生是教师的直接服务对象,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

2.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即构建扁平化网络式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加快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减少师生信息沟通的组织层次。组织层次的减少意味着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路程的减少,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可以以更少的手续和更短的时间得以更快地解决,不但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更加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同时,信息沟通途径的缩短与信息共享不但转变了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而且减少了信息多层次沟通和直线式沟通所造成的信息损耗和失真,确保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目前,高职教育管理采用科层制直线式的行政管理,形成了冗长、烦琐的线性管理组织结构。因此,变革现有高职院校管理的组织结构,构建扁平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3.制定科学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即发展性的学生管理制度。发展性的学生管理制度是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其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主要观点有:一是学生管理纪律是建立在学生人格自由基础上;二是纪律就是学生的自我控制;三是纪律标准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参照标准,而不是应该必须遵守的“圣经”。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发展、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制度与纪律是管理学生的核心,具体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上,它的苛刻性、惩罚性、管束性、统一性、压制性等特征使得学生在管理中自然而然地站到了教师的对立面,既压制了学生的人性和创造性,又造成了学生管理的低效性,给学校的教育发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造成一定障碍,成为诸多高职院校教育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5.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更是其发展的内在灵魂和根基。学生管理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组织机构来行使其管理职能,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中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潜移默化学生的行为,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来促进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校园文化还通过影响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等影响着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实现。鲁昕同志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突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育人,用富含特色的职业文化和高品位的审美文化育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把职业院校建设成为文化育人高地。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进实训室。总之,高职院校打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不仅在学校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处于重要地位。因此,积极寻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向“以生为本”的转变是学生、家长、高职院校外在社会环境和自身办学发展的必然诉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桔子
观嗅觉兰
喇叭花
小乌龟
小白兔
小松鼠
柚子
菊花
我家的仙客来
院子里的银杏树
梅花
西瓜的自述
可爱的鸡蛋花
小狗
我家的大黄狗
论析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研究的构建
变换角色,演好育人这出戏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浅析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
融资融券业务浅析
浅谈班主任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邓小平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
浅谈我国傍名牌现象(1)
吉林省软件产业自主创新现状与提高能力对策研究(1)
诱思质疑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工科院校增强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卫校护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新政治经济学与交易费用经济学(1)
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的创新价值及其启示.(1)
浅谈新形势下体育教师素质的缺失及补救措施
《落花生》教学实录
注重积累 训练思维──《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花生“落“下来没有──三种教法折射出的理性思考
《落花生》教学后记
作文:读《落花生》有感
《落花生》真的过时了吗
《落花生》课后题解
鸭子?天鹅?──谈语文教师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和处理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作文:赏《落花生》
再看《落花生》
《落花生》教学杂谈
为“让学生自己留点作业”叫好
《落花生》案例赏析
作文:学《落花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