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CI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CI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7

试论CI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

[论文摘要]文化传承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建设具有特色和生命力的校园文化是每个高校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以CI理论为指导,论述了CI理论及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化、体系化、科学化路径,包括深化传统文化建设、职教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建设、地域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以期为高职院校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凝聚文化合力,积极传播文化正能量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CI理论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内涵丰实,博大精深。它是文化的本质同人的本质的同一,是我们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取向、思想基础,是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的有机复合体。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带有强烈的学校教育意志,是学校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价值观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生活信念、传统风俗、知识体系、语言符号和建筑风格等。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质丰盈与精神贫血的反差,信任危机与道德困境的纠结,网络时代里文化多元、观点纷呈、莫衷一是导致的价值迷惘与信仰荒芜的现状,莫不令人担忧。因此,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凝聚文化的正能量,引导青年一代坚守心灵高地,找准价值坐标,为青年学子精心营造精神成长的文化氛围,任重道远。

一、CI理论及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将CI最早应用于企业形象设计的是德国AEG电器公司,但美国却是CI理论的发源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着名的设计家雷蒙特·罗维和保罗·兰德等人就提出了CIS这一用语,即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具体来讲,CI理论是指为确定企业宗旨、规范企业行为,设计企业统一视觉识别系统而形成的对企业形象的总体设计。它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是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

借鉴企业品牌建设之形象识别理论,即CI理论,将CI策划积极导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科学设计,将学校办学理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以及承载于校园环境的文化元素有效地传达给广大学子,并被他们感知、认同。具体表现为以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理论为科学指导,建设校园的精神文化、行为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发挥其升华境界、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

理念识别(MI)是企业的指导思想和员工的行为准则,指企业精神、座右铭、价值理念等,是CI的灵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它表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学院顶层设计所体现的有着本校鲜明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秉承历史积淀,结合现实需求;挖掘人文底蕴,注重道德践行;培养社会责任,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集全体师生之智,而提炼的为大家所共同遵循和追求的精神标志,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行为识别(BI)指企业理念具体化的措施和行为方式,校园行为制度文化建设,应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立足学情,建章立制。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尊重、关爱、包容、严育为准则,使出台的制度既具有规范性、约束性,又具有教育性和人文性,做到以文化人和以规育人相辅相成,让好制度释放出引领、规范、激励的作用,而实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育人效果。同样,作为行为文化,应重过程、重养成,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注重与职业特质、行为规范的衔接,以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职业素养培训为重点,以文化的力量矫正行为的偏差,形成学生职业所需的良好秉性。

视觉识别(VI)指以视觉符号将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传达,获得消费者的识别和认知。校园的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在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中,基本要素包括标准色、标准字、象征图案、宣传口号、标语等,其应用要素又蕴涵在建筑物外观、交通工具、室内装饰以及开发的具有学校象征元素的文化产品,如办公设备(信封、信笺、挂历、笔筒、镇尺、U盘、摆件)、宣传用品(手袋、折扇、贺卡、挂件)及学生日常用品(匙扣、书签、水杯、阳伞)等。以建筑为例,建筑之美,美在内涵,它诠释和升华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审美情趣,厚载着具有学校特质的文化要素。

二、CI理论指导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既具有一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又具备其自身比较鲜明的特征。一般来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特点相适应,要与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相适应,也要与时俱进、紧贴时代特征。最关键的是,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CI理论为指导,重传统、重特色、重主流、重积淀,以传统文化、职教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坚持多元互动,凝聚文化合力,科学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一)传统文化建设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由文明演化、积淀而成的展示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守法传统、注重源流,加强对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通过国学经典、中国书法、篆刻印章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自觉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努力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笔者所在的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设传统文化通识课、举办传统文化节、读书活动月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感知能力。 "

(二)职教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适应社会、融人社会,追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承的职业教育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在职教文化建设中,一方面,深入开展小平职业教育思想学习研究与实践,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围绕“新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要求,结合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现实要求,将现代产业文化与专业文化深度融合,结合从事职业活动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自觉将先进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中关于劳动者正确的工作价值观、行为规范、制度要求以及爱岗敬业、尊重劳动、遵纪守法、诚信守时、注重环境、团队合作、革新创造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对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自觉追求。

(三)民族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灿若星辰。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并与其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热爱祖国、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核,并由此形成了诚实、善良、勤奋、进取、包容、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系。近年来,由于国家职教政策向民族地区的倾斜,高职院校中民族学生数量出现了显著增长。在实践中,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民族学生众多的校情,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师生民族品格,按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自觉培养各民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树立他们正确的文化态度,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实现不同优秀文化的认同、借鉴、学习、渗透及与时俱进的发展,形成一体多元、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

(四)地域文化建设

地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加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高职院校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氛围中,其建立、建设和发展都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必然会深深打上地域文化的印迹。因此,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和精华,将其贯穿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之中,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成为一个素质教育平台,有利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广安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又是集聚巴文化与蜀文化精华的川东重要地区,广安职院在地域文化建设中,注重利用广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通过缅怀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战斗人生以及华蓥山游击队传奇的战斗史诗,开展本土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坚忍执着、百折不挠、追求真理、为民谋福的精神品格;通过对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学习,增强青年一代的依恋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服务地方、奉献青春的激情。

(五)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是校园内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根据CI理论,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与其他方面文化建设一起进行系统化、体系化建设。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注重挖掘传统文化、职教文化、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中的显性要素,以物化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楼宇道路命名充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又注意体现职教特征;学院通用标识的设计理念体现与广安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思源致远”等涵义;校园文化广场打造突出体现红色文化与职教文化等,取得了较好效果,充分彰显了学院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目标,无声地传达着学院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

高职院校大都建校历史较短,办学积淀不深,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很多高职院校的短板。为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可在CI理论科学指导下,通过精神(深厚底蕴)与物质(外在风华)的有机统一,通过制度与行为的知行合一,催生青年学子对主流文化的主张与传承,自觉与担当,绽放集教育养成、激励鼓舞、规范约束、环境自律于一体的文化正能量,实现心灵滋润、人格修炼、素质提升,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不同的爱
快乐
二十年后的世界
一纸证书
姐姐的小阁楼
二十年后的我
惊喜
都是战火惹的祸
20年后的汽车
炎热的夏天
一朵鲜花不是春,千朵万朵开满园
暴风雨天
赛场上的小镜头
我看不惯的一件事
电力机车司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信用社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机关先进工作者个人事迹
电网公司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侦查员先进事迹材料
明星员工个人先进事迹
公路养路工人先进事迹
女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地税局女工委先进事迹材料
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党员典型材料
明星员工事迹
镇党委书记先进个人事迹典型材料
公路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先进事迹
电力优秀女工个人先进事迹
女能人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特征分析与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关系
对真实性审计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
分析“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的意义
弗莱的文化理论价值分析
从IT审计看审计学科发展与技术审计时代的到来
内部控制环境及其优化
议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独立审计付款方式探讨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风险导向型审计一与道德风险
绅士与赈灾分析
上市公司审计中常见的风险信号与风险领域
米禁的发展历程
现代网络通讯产生前的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基础
清朝前期湖南民间的灾异观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写作借鉴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课文评点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问题探究
《祝福》写作特点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难句解析
《祝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