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职高专“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试论高职高专“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4

试论高职高专“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

论文摘要:简要阐述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提出了“三师型”教师的概念,分析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探索了“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三师型”教师概述

文献检索发现,关于“三师型”的论述还不多,有专家将“三师型”专业教师理解为“讲师+工程师+技师”和“教师+工程师+技师”,也有专家将其定义为“普师+技师+人师”,但是更多的专家是将“三师型”教师理解为“双师+职业指导师”。屈海群等认为:“三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为学生就业、从业架起桥梁、开出了直通车的高校教师。严波认为:“三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工程技术人员(或技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三证一体”化教师。笔者认为,“三师型”教师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实践指导技能和职业指导技能的专业教师,是“理论讲师+实践技师+职业导师”。

“三师型”专业教师不是“双师”与“职业导师”的简单组合,而是理论讲师、实践技师和职业导师三者在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良好的理论授课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检验,良好的实践训练需要专业理论的指导和提炼,理论教学与实践操练的过程中都需要渗透当前该职业的素养要求。笔者认为“三师型”专业教师需要具有如下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全面的教育学科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实操技能,基于学生专业发展的职业指导能力。

三、“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政策的需要

(二)解除“双师型”教师队伍困惑的需要<>

(三)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是享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学生”,他(她)们占据了全国大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她)们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产业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祖国的强大,他(她)们的全面发展需要高素质教师的全面指引。“三师型”教师能够让高职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方法下,有效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学得更对、学得更快、学得更好。“三师型”教师可从如何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如何选择专业及进行有效地专业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如何择业等方面进行全程、全面的辅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进行学习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带领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综合素质”、领航学生实习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三师型”教师可以全面启迪、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职业环境、具备长期的发展潜力。

(五)高职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技术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这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及时跟上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所以,教师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地方,这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的人才动态适应。高职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特殊性:高职教师必须既懂专业理论、又懂专业实践、还懂如何指导学生就业和创业。

四、“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略

(一)政府制订政策,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促进工作

要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国际、国内和高职院校等各方面的因素都要求我们加强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在改变,原来的国际产业分工、国际产业比较优势在改变,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条件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也就要求我国提供相适应的新一代产业工人——高技能应用型生产、管理与服务人员。但事实上,我国负责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改制升格而成,其原来的教师无论是在学历、知识方面,还是在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方面和就业指导方面,都跟不上外部环境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政府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专门制订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从宏观政策上对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加以引导和规范,比如对任职资格进行限定、对工作内容进行界定、对继续教育进行规定、对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要求、对校企联动的指导、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化发展的指导等等。另外,政府要通过多种媒体、多种会议、多种场所宣传“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三师型”队伍建设的先进地区和高校以及优秀的“三师型”教师代表,这样在全社会(至少在高等教育界)形成一种推动高职院校“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学校高度重视,完善制度,增加投入

“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关系我国现代产业发展、惠国惠民的工程,是用人单位、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的工程,也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屈海群和葛莉通过对广东、广西和浙江5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希望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上遇到困难时能得到有关教师的正确引导”;“大部分教师有成为“三师型”教师的愿望,但必须有适合其成长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为了让“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长期化、有保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至少需要制订或完善以下相关方面的制度:专职教师任职评审选拔制度、专业教师担任学生职业导航教师制度、专业教师担任毕业生指导教师制度、教师培训与开发制度、教师年度考评与激励制度、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教师资格考证(如专业资格证、考评员证、职业指导师证等)激励制度。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成立“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委员会,需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中青年教师争做“三师型”教师的浓厚氛围,需要积极建设校内校外供教师增长专业技能的实训场所,需要提供教师进修的经费和激励先进个人的奖励资金。

(三)校企联动,加强对口交流与培训开发工作

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这是由其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明确提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积极与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事业单位)联姻,做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从培训的角度看,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企事业单位在学校建立二级学院,一方面培养学校的学生并为企事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场所和师资培养企事业单位在职的员工;

(2)企事业单位在学校设立“订单班”,为企事业单位定向培养、输送优秀毕业生;

(3)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采用“互惠”的方式培养员工(这种模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双方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演练为对方培养员工,二是相互挂职式培养员工)。这三种合作方式,都涉及从对方聘请教学人员的问题。从学校“三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角度分析,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提供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和职业工作素养训练——岗位短训或挂职锻炼都可以,这样可使学校理论型为主的专业教师发展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操、还能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三师型”教师。另外,学校对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的兼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念、原理、方法和技能培训,让以技能实操为主的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发展成为既懂实操、又懂职业素养、还能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状态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兼职“三师型”教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自我介绍
好吃的葡萄
阳台上的小鸟
胆小的我
做一件好事
我的房间
春天来了
我爱我的祖国观后感
春天像小姑娘
我的学校生活
我的生日快到了
未来的苹果
星期天去公园玩
我的名字真奇怪
农村妇代会先进事迹材料
妇代会主任先进事迹
公安局监管支队副支队长先进事迹材料
交通局科长先进事迹材料
铁路局工区工长个人事迹
邮政投递员先进事迹材料
公安局内勤女民警先进事迹
优秀护士推荐事迹材料
邮政投递员优秀事迹材料
监狱警察事迹材料
党员开展创先争优个人先进事迹
公司员工创先争优先进事迹
邮政投递员个人先进事迹
民族职业高级先进事迹材料
党委书记先进个人事迹
信息披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
浅谈外语学习个体差异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浅析电算化审计
加入WTO对审计环境的影响与应对
试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教学
基于系统
试论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会计报表审计程序模式研究
浅议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在高职院校的作用探讨
浅谈中韩现代语言学研究比较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国际技术转让计价与核算探微
探析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
从大庆联谊案看我国的审计环境
公共财政制度下国家审计职能的转变
《蜀道难》学法指导
《蜀道难》通假字
《蜀道难》结构分析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蜀道难》课文题解
《蜀道难》课文导读
《蜀道难》课文评点
《蜀道难》疑难解析
《蜀道难》诵读提示
《蜀道难》词类活用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词语解释
《蜀道难》主题思想
《蜀道难》写作背景
《蜀道难》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