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职教育:析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了吗

高职教育:析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了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高职教育:析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了吗

"

论文摘要:“以学生为本位”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应当从理念、质量、效果三个维度解读其内涵,即理念上,以学生为目的,而不是工具和手段;质量上,以能力培养为根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位;效果上,以就业为导向,而不是以就业为标签。当下高职教育对“以学生为本位”的现实偏离和异化遮蔽表现在:口号化倾向,工具化异化,学科化错位、就业化偏失。践行“以学生为本位”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寻求有针对性地化解对策,做到:破解口号倾向的形式遮蔽,回归目的价值的本然尺度,彰显能力本位的特色内涵,遵循就业导向的科学引领。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以学生为本位;科学发展观;目的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界定包含一个中心——“以人为本”,三个基本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的肯定,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为了人并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将“以人为本”泛化到高职教育领域,就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位”的提法。

一、高职教育“以学生为本位”的应有内涵

所谓“本”,原指根,即根本。“以X为本位”,表示把X放在根本的位置上考虑各种问题,显示出一种基本立场和倾向。其实仅仅把“X放在根本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并不足以说明以X为本,还要把它作为一种目的去追求并努力践行实现,就是说,它必须蕴涵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当中,并成为行为背后的终极追求,才能体现为本的精神。例如,大学一贯以崇尚知识、追求学术本位、体现大学精神为本位,但事实上却是行政化趋势愈演愈烈,“官本位”思想日益猖獗。一个教授、博导挖空心思去钻营处长的位置,学生也以今后能否考上公务员并最终升官作为最佳的职业追求,这样的价值导向和实然状况,说明大学已完全偏离了自我标榜和宣称的知识本位和学术本位的价值中枢,本质上还是承袭了“学而优则仕”、“教而优则仕”尊官重权的“官本位”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对高职院校来说,也与此同。什么是高职教育“以学生为本位”的应有内涵呢?我们认为必须从理念、质量、效果三个维度上加以考量。

(一)理念上,以学生为目的,而不是工具和手段

目的是人要追求并要给予确立的东西。目的是手段的对象化过程,是行为背后的深刻动因,是人的价值追求并赋予的过程。高职教育“以学生为本位”,必须把学生作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服务于经济的工具和手段,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精神内涵。这一精神内涵,是“以学生为本位”思想的逻辑起点,具有指导行动、决定路向的根本性意义。

(二)质量上,以能力培养为根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位

高职教育不同于知识本位或学术本位的学科化教育,它是能力本位和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只有把握能力培养的主线,教会学生“谋生之准备”的职业技能、就业本领,才符合“以学生为本位”的内在要求和特色定位,倘若把重点放在高职生的弱项—知识灌输上,舍本逐末,舍主求次,就逸出了正道而误入了旁门,背离了“以学生为本位”的应有之义了。

(三)效果上,以就业为导向,而不是以就业为标签

以就业为导向是对学生的现实关怀,是职业教育的终端目标和价值基点。高职教育如果不能把自己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推销出去,实现有质量或高质量就业的价值目标,而只是形式上的甚或弄虚作假的为学生贴上就业标签,那是高职教育的最大失败,也是对“以学生为本位”思想的根本背离,这样的教育不要说可持续发展,恐怕离关门出局也仅一步之遥了。

二、高职教育对“以学生为本位”的偏离

“以学生为本位”说易行难,对照高职教育“以学生为本位”的三维内涵,我们不难发现当下教育的现实偏离和异化遮蔽。

(一)口号化倾向

(二)工具化异化

目的性是“以学生为本位”的本质内涵。它要求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办学资源应以学生为目的、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成才及内在价值的实现。但当下的高职教育太过强调教育服务经济的功能,强调教育的社会性价值。人变成了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源”或“人力资本”,变成了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人由目的性存在降格为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性存在,降格为技术世界中的齿轮。这种异化带给教育的是工具理性膨胀,不仅学生被要求培养成服务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且教育本身也沦为“制造劳动者的机器或工具”,就像在大工业的“流水线”,人只是作为一个部件被机械地加工着、摆布着。可见迄今为止,虽然我们口头上说的是“以学生为本位”,事实上还是以社会为本位,以学生为工具的。还不仅如此,正是这种价值观的长期浸润、渗透,使“学生也倾向于采用这样一种纯工具理性的态度,把教育仅仅看成是未来生活道路增加工资的手段。”显而易见,工具性异化已形成对人的观念的戕害,而这种浅薄的工具化的自我定位,对人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而言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三)学科化错位

高职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教育,只有坚守能力教育的底线,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性,才是“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以此为准绳裁量当下的高职教育,我们发现它在学科化的路子上已行走得太久、太远。高职教育是在完全缺乏举办高等教育经验的背景下发生的,起步时只能模仿借鉴普通本科、专科。而一旦入其彀中,人的怠惰习性和创新艰难的双重发酵,使人沉迷其中,不思变革。久之,甚至感觉职业教育就是这样办的,养成了“路径依赖”,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跟班”和“随从”,这种错位是完全背离“以学生为本位”的要求的。一是学科化错位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根本背离。因材施教即针对学生差异,采取有差异的教育教学措施。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也是因材施教的艺术。孔子首倡并力行因材施教,宋代程颐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例如,子路曾问孔子:听到一个道理,我就要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可以一听到就去做呢?”另一位学生冉由问同样的问题,孔子答到:“听到了就应该立即去做起来。”公西华觉得奇怪,就问孔子“同样的问题,为何两种不同的答案。”孔子解释到:“冉由平时做事犹豫不决、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给他壮壮胆;子路的胆量比谁都大,敢作敢为,但有点轻率,所以我得压一压他,让他谨慎行事,免得一时冲动。”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高职生的能力特征是形象思维占优、认知特点是“场依存”类型、学习风格是“感官-思考”型定位,倘若不能顺应学生的认知差异施教,而是以学科化的方式施教,就会完全背离因材施教的原则和“以学生为本位”的要求。二是学科化错位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根本背离。学科化教学是导向知识体系而不是技术体系和职业体系的教学,它追求书本知识向人脑的空间位移和搬运,追求知识的理论化、体系化和认知发展的高质量。这样的教学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和目标是截然对立和错位的,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以学生为本位”。

(四)就业化偏失

三、高职教育做到“以学生为本位”的对策

高职教育如何践行“以学生为本位”的科学发展观和核心价值观,事关对高职办学规律的遵从和特色的彰显,事关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事关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效,必须在着力纠偏救失的前提下,寻求有针对性地化解对策。

(一)破解口号倾向的形式遮蔽

(二)回归目的价值的本然尺度

人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为人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裴斯泰洛齐语)何况,社会价值的实现也是以个人目的实现的程度为衡量尺度的。所以“以学生为本位”应该将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作为第一依据,社会需求作为第二依据。”

因而必须以人为目的,向“以学生为本位”的目的尺度回归。一要以学生的需要为目的。马斯洛由低到高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的、安全的、感情和归属的、社会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级。高职教育应该以满足人的这种多元需要为价值基点和价值原则,来规划和设计教育,“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是把经济目的和社会目的凌驾于人之上,使人降格为技术世界中的齿轮,或看作是生产过程的简单因素及经济工具。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多方面跃进,而不是使人沦落为“经济人”、“动物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也强调:“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过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尽早为每个人提供‘生活通行证’”。二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蔡元培先生早就说过:“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展个性”即发展学生个性。“就是培养个人的自主意识和自决能力,培养个体的人文素质和在社会变动中的创造性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个性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对人才培养的最本质的要求。“它要求高等教育不再是把学生训练成适应某一学科传统要求的人,也不是把学生塑造成适应某一职业、某一专业需要的人,而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一种具有主动适应未来世界变化的能力和个性倾向特征的人。”

(三)彰显能力本位的特色内涵

与学科化的“知识本位”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是“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致能性教育。这种教育不能与学科化教育比拼知识,而应顺应学生的智力类型、能力培养要求施教,彰显其特色内涵,才真正是“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

1.顺应智力、思维类型,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现实中,人总是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来谋求学习、生存并创造价值的。高职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群体。按照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的三种类型,人的智力可分为分析智力、创造智力和实践智力。高职生无疑是分析智力薄弱,而实践智力和创造智力见长的群体。他们适合于在行动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去执行和实施某个计划和任务。也就是说,他们是在实践中,在做的过程中确证自己、找到自己确定性的。高职教育必须顺应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类别特性施教,才能使他们在扬长避短的学习中找回自我,学有成效。反之,就会“让许多学生陷入‘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窘境中,必然会消泯其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习变得不堪体验,读书成为一杯难以咽下的苦酒。”

2.实施课程改革,落实职业能力培养。“以学生为本位”的价值关怀,必须以能力培养为落脚点,这就需要改革当下的学科化课程弊端,回归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上来。这样的课程就是姜大源先生所倡导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并按照实际工作任务重构的课程。它是课程工作化和工作课程化的双向整合的课程,这一课程体现了职教课程的根本特征。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在课程目标上,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在课程顺序上,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在课程环境上,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学生不是空洞的、枯燥的学习知识,而是在“做中学、学中做”,职业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在真实卷入、躬行实践的过程中落到实处。

(四)遵循就业导向的科学引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但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或是基于就业形势严峻,或是基于学校的利益考量,却出现了走偏的情形,需要我们纠偏救失。

1.就业导向,旨在引领办学。就业导向不独为了就业,关键是办学思想的转变。一是要加强办学方向引领。职业教育办学既不是传统的升学导向的,也不是学科化教育学术导向的,而是就业导向的。明确这一办学目标和指向,才能将职业教育真正办成“另一类型”的教育。二是要加强职业特色的引领。高职教育姓“职”,名“高”,因为“职”是性质,“高”是层次,就业导向就是要把高职教育引向职业、引向能力培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就业。

2.导向就业,还要整合发展。职业教育当然需要导向就业,即“为个人谋生之准备”(黄炎培语)这是最以人为本的现实关怀。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绝不能仅仅关注功利性的职业目标,过于强调职业生存与就业,而忽视了大学教育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功能。它还必须“谋个性之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精神底蕴的基础。这就需要整合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生活所需要的“形而上”和“形而下”构成的张力,为学生的精神建构和终生幸福奠基。

3.就业导向,重在提高质量。就业导向,重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也是就业导向科学引领的题中之义。因为只有人才培养的高水平,才有学生就业的高质量。所以提高就业率和质量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提出什么样的漂亮口号,而在于要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赋予这些学生高技能、高素质,才会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更何况,就业是一种综合考量,不仅包括就业率(有时可以造假),还有对口率、起薪率、稳定率、用人单位欢迎率等指标。如果不是真正把质量抓上去,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圣灯山探险游
探险记
金星探险记
探险洞一游
太空探险记
撒野亚马逊
海底探险
冒险不等于探险
龙宫探秘
第一次古墓探险
万泉河探险记
竹林探险
探险杜家谷
一次有趣的探险
玄真漂流探险记
大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承诺书
机关党员创先争优个人承诺书
规划局局长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
乡镇学校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
交通安全倡议书
幼儿园党员教师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
党员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
做文明的中学生倡议书
文明自习倡议书
规划局副局长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书
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的倡议书
安全食品工程倡议书
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建设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学生倡议书
奖助学金绿色使用倡议书
对于民办高职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原因及策略
关于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职业技能鉴定改革与实践
试论高职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中的分组交流艺术
试析在合作学习规律中探索英语项目化教学新思维
简论中国当代设计职业教育和WSR系统方法
试析“警学结合”模式若干问题的探究
关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在教学中的取舍
试析社区共同学习
简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职业教育改革
试析面向全球通用商科人才培养的日语二外课程体系构建
简析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职业化与素质化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理念改革与施行的基本策略
试析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反思
关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偏差原因分析
《观潮》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之二
《珍珠鸟》(第二课时)
《月光曲》教学设计之三
《草原》教学设计之三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三
《爬山虎的脚》教案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二
《陶罐和铁罐》教案
《蜜蜂》教案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桂花雨》评课稿
《新型玻璃》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方案
《钓鱼的启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