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职业院校潜在课程探析

论职业院校潜在课程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职业院校潜在课程探析

"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潜在课程是指职校生在职业院校教育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非正式课程预期的经验。其特点主要包括:体现出作用方式的间接性,正面功能与负面功能并存,蕴含浓厚的企业文化精神,呈现非常鲜明的实践特性,具有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等。为促进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开发,提出要把潜在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系统的校级潜在课程开发方案;加强教师的潜在课程开发原理与技能培训;加强对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开发的监督评估。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内涵;特点;开发

潜在课程在职业院校中无所不在。它是经由价值取向、教育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办学理念、物理环境、校园文化、教师素质、师生关系、管理制度、实习实训、校企合作、企业行为、技能比赛和教育评价等多种因素而产生的,对职校生的影响巨大。然而,一方面,不管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还是其他方面,职业院校与其它类型学校存在着显着的差异,相应的,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具有独特性;另一方面,相关研究却未能体现职业院校的规律与特点,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要完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营造良好的职业院校文化,就有必要加强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理论问题研究,探究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内涵、特点和开发。这不仅有助于拓展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领域,弥补现行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不足,而且对深入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内涵

学校课程不仅包括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非正式课程(informal curriculum),还包括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对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相对容易理解:正式课程(或曰官方课程)是指通过政府规划、经由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具体表现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时表中;非正式课程是相对于正式课程而言的,是指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电影欣赏和参观考察等。而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内涵,首先就要厘清潜在课程概念。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最初是由Phillip.Jackson于1968年在其著作《教室里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中提出来的。Jackson透过在公立小学教室里的观察,指出有些教室生活里的特质其实是沿袭学校教育的社会关系,而且教育者希望学生依照他们的期许来发展,进而指出这些学校生活的特性及加诸于学生服从社会制度的期许,与教育的目标完全没有关联,但是如果学生要让学校满意他们的进步,这些现象却是不可或缺的。

潜在课程概念后来相继被其它教育学者采用并加以研究。但是,因为各自立场不同,不仅潜在课程的英文提法各异,比如hidden curriculum、unanticipated curriculum、implicit curriculum、unexpected curriculum等,而且hidden curriculum的中文译法不尽相同,比如潜在课程、隐性课程、隐蔽课程、隐形课程、无形课程、潜隐课程等,学者们对潜在课程的定义不尽相同。主张潜在课程是通过非官方课程(正式课程)而学习到的东西,如黄光雄指出,“潜在课程是官方课程之外,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这些东西除了认知领域,更包含情意领域”;主张潜在课程隐藏在正式课程内外之中,如林清江认为潜在课程是指隐藏在正式课程内外的课程;主张潜在课程是非预期或非计划的学习结果,如陈伯璋认为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主张潜在课程是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如靳玉乐认为潜在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和非学术的)[5];主张视潜在课程为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如郑金洲认为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主张把潜在课程与校园文化相等同,如刘佛年认为隐性课程就是校园文化。

剖析如上潜在课程定义发现,它们存在若干主要问题:把潜在课程与官方课程相对立,漠视官方课程实施过程的潜在课程功能;以课程作为定义潜在课程的属概念,未能充分明确潜在课程的具体内涵;主张潜在课程是非预期或非计划的不符合潜在课程可以预先设计的事实;简单地把潜在课程与校园文化相等同,贬抑潜在课程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剖析如上潜在课程定义还发现,它们取得若干主要共识:强调潜在课程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经验,以非学术性的内容为主;强调特定学习环境而非官方课程的作用,潜在课程实施是无意的。据此并结合对职业院校真实生活的考察,可以对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如此定义:职业院校潜在课程是指职校生在职业院校教育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非正式课程预期的经验。这里,职业院校既包括中职又包括高职,职校生包括中职生和高职生;职业院校教育情境以职业院校内部教育情境为主,还涵盖校外师生实习实训的岗位和企业,不仅包括物质的、文化的教育情境,而且包括社会关系结构的教育情境;所谓“无意识”意指职校生不自觉的主动学习行为,往往是指某种特定教育情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的熏陶;非正式课程预期的是指官方课程目标之外的学习效果;经验不仅包括认知领域而且包括情感和价值观领域,主要是指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

二、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特点

作为与正式课程不同的课程形态,潜在课程呈现若干与正式课程不同的本质特性。一些学者对学校潜在课程的特点已进行过深入探讨。黄光雄指出,潜在课程具有五种特征: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只是可能的而不是必然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常是情意的;常比正式课程的影响更为深远。洪福财指出,潜在课程具有概念分歧、动态灵活、无所不在、影响深远、来源多样和形式多样等特性。王兆珍指出,潜在课程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潜隐性、愉悦性、易接受性、持久性、结果的难量化性。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已揭示潜在课程的共同特点,有助于增强对潜在课程的理性认识。然而,职校是一种从事职业教育的特殊类型学校,与其他类型学校潜在课程相比,职校潜在课程不仅具有潜在课程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体现出作用方式的间接性。职业院校正式课程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并按照预定的课程目标教给职校生知识技能、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不像正式课程,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则隐而不见,以间接、隐蔽而非明确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职校生,“润物细无声”则是其生动写照,而且学习结果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显现出来的。以技能大赛为例,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其直接目的就是取得好的名次,但这又间接地引导职校生确立起技能重要的职业价值观。

正面功能与负面功能并存。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院校潜在课程都能积极推动职校生的成长以及职业院校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正面功能,一些潜在课程还具有负面功能,对职校生的成长以及职业院校和社会的发展不利,起着阻碍作用。因此,基本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正面功能与负面功能并存。以观念层面的潜在课程为例,一些学校及其教师高度认可职业教育,承认职校生的个性、潜能和进取精神,并在师生言行互动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会促进职校生的成长。这就是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正面功能。相反,一些学校及其教师认定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职校生是差生,并在师生言行互动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会压抑甚至阻碍职校生的成长。这就是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负面功能。"

蕴含浓厚的企业文化精神。黄政杰指出,在学校内部,潜在课程主要来源于观念、制度、组织、科目、教法、活动、人物、环境、任务等方面。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而职业教育与企业、企业文化相伴相生,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旨在满足企业需求,服务企业发展。为达成使命,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无论在观念、制度、组织、科目、教法、活动还是人物、环境、任务等方面,职业院校潜在课程来源就无不受到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影响,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因此蕴含浓厚的企业文化精神。不仅如此,而且职校生企业实习实训作为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环境则完全是真实的企业文化环境,这同样是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重要来源。正是在这种蕴含浓厚企业文化精神的职业院校教育情境中,职校生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培育起企业需要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合乎企业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呈现非常鲜明的实践特性。可以把潜在课程分为静态的潜在课程和动态的潜在课程。前者包括教科书的潜在课程、校园文化的潜在课程和各项制度的潜在课程,后者是指各种实践活动的潜在课程。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则是以动态的潜在课程为主(其载体是各种实践活动),以静态的潜在课程为辅。因为不管是从培养目标、课时分配还是重视程度来看,实践教学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环节中无疑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因此,总体来说,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呈现非常鲜明的实践特性,职校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往往是在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习得的。这类潜在课程主要包括校内专业实践的潜在课程、校外实习实训的潜在课程以及其他类型活动的潜在课程。

具有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职业院校正式课程对职校生的影响往往表现在学业成绩、职业选择上,这种影响是可以补救的;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对职校生具有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较难补救的。这主要是因为潜在课程无处不在,而且相对稳定地存在着,职校生从入学开始到从学校毕业,几乎就一直处于其中,不间断地接受潜在课程的感染与熏陶,职校生因此不自觉地形成其价值观尤其是职业价值观、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规范等,而且这种影响往往贯穿于职校生的一生。

三、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开发

尽管潜在课程是无意识获得的、非正式课程预期的经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潜在课程是不可控的,是不可预先开发、设计的。由于潜在课程对职校生具有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潜在课程的正面功能与负面功能并存,以及现实中职业院校教育情境的随意性,为克服潜在课程的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深入研究并认真遵照职业院校潜在课程规律,预先对职业院校潜在课程进行科学开发与设计,从而达到彰显其正面、积极功能的目的。预先开发、设计职业院校潜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要像重视正式课程那样重视潜在课程。不仅如此,而且预先科学开发、设计潜在课程还是可行的。这不仅是因为人类个体的认识具有无限性,意识具有能动性和意向性,而且人类个体易受暗示,具有内隐学习的能力,能无意识地获得环境事件的复杂规则信息。因此,根据潜在课程规律、信息选择原理和职业教育规律,预先有意识地开发与设计职业院校潜在课程是可行的。

把潜在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在提高职校生就业能力、增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大潜在课程开发力度势在必行。然而长久以来,由于漠视潜在课程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在人们心目中,提到课程改革往往就是指正式课程改革,而把潜在课程排除在外。这不仅不利于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而且对职业院校内涵发展无益。伴随着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迫切要求人们转变课程观念,确立起新的课程观,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开发,并把潜在课程开发作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 制定科学、系统的校级潜在课程开发方案。这是增强职业院校潜在课程设计科学性、提升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开发实效性的重要保证。该方案应主要包括潜在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潜在课程开发的目标与任务、潜在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潜在课程开发的范围与重点、潜在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实施、潜在课程开发的管理与评估等内容。制定课程开发方案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正式课程为主、潜在课程为辅的原则。既要重视潜在课程开发,同时又要认识到潜在课程是对正式课程的有益补充,进而准确定位潜在课程与正式课程的关系。

二是坚持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特色发展的原则。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特性;而且如上所述,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呈现非常鲜明的实践特性。这都决定职业院校不能像其他类型学校,而是要吸纳企业专家和学校一起共同开发潜在课程,力求不一样的潜在课程特色。

三是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和全员参与的原则。如前所述,潜在课程来源很广,涉及到教育观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课程教学以及其他各项活动。因此潜在课程开发要坚持整体推进。当然,结合考察职业院校真实生活,可以选择以专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理所当然就要求全员参与。

加强教师的潜在课程开发原理与技能培训。尽管潜在课程的提出已有悠久的历史,潜在课程开发研究已达成若干共识,取得一定进展,然而总体来说,潜在课程开发对广大职业院校教师来说,还是新事物。因此,在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与潜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加强教师的潜在课程开发原理与技能培训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要通过潜在课程开发原理与技能的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潜在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对其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职业院校潜在课程既体现出潜在课程的一般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并使教师掌握潜在课程开发的原理、职业院校潜在课程的技能与重点。

不仅如此,为确保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开发的质量,切实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一项必要的保障举措就是要认真研究、科学制定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开发的评估制度,加强对职业院校潜在课程开发的监督评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看妈妈拖地
打预防针
中国少年
妈妈带我逛超市
爱——妈妈的无私付出
动物园看花孔雀
操场上
我的小电筒
猜测中的军训
《狼与羊》的启示
雪中去学琴
我的理想
母爱
妈妈病了
我的同桌
公司党员创先争优事迹
干部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无职党员事迹材料
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党员干部创先争优个人事迹
党组织创先争优个人事迹材料
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公安局分局户证中心优秀集体事迹材料
村委会主任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县妇幼保健站站长创先争优典型事迹材料
党支部创先争优工作事迹
电信系统事迹材料
乡镇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材料
关工委先进事迹材料
青年志愿者标兵优秀事迹
语文教学需要做好五个分层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及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首先应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语文教师教学法重复语言的运用分析
语文对话教学要理性审视合理构建
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理论的构建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文翻译以直译为好
浅谈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的模式
浅谈跨文化背景下商业广告翻译赏析
探析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因素
浅谈从语言共性看英汉形容词词序的对比
“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浅谈高职英语口语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探析计算机英语网络术语的隐喻性及隐喻翻译
浪子李白与情圣杜甫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题解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与杜甫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登高》的景象与情怀
《杜甫诗三首》写作背景
昭君文化节纪念──明妃出塞
浣花溪畔落沙鸥
《登高》《秋兴八首》:在天道与人道的疏离与亲合之间
就《登高》《蜀相》浅谈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登高》诗歌鉴赏
《杜甫诗三首》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