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
论文摘要: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确保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举措。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服务企业、服务学生,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探索与实施
实践教学为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五:“大力推行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一、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修订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院以改革实践教学为重点,以适应重庆市食品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通过对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雨润集团肉食品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重庆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调查,确定相应岗位应具备的实践技能,选择符合行业规范或行业标准的实训实习项目,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使课程内容符合行业需求,编写符合现在高职教育特点,以项目教学为主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如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整合为食品微生物及检验技术。打破课程界限安排实验实训教学,改变实验室、实训室专为某一课程服务的状况,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我院现就微生物这块有基础微生物实验(训)室、包括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食品生产车间检验室等。
(二)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打造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针对食品专业校外实训实习难的现状,通过教师下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了企业与学院的联系,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密切了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达到了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目前我们已建立稳固的重庆市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雨润集团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啤酒有限公司、重庆桂楼食品有限公司等1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三)学院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学校现有的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了校内基础实训室和生产型实训车间,建立了两个食品生产车间、即一个食品分析与检测实训中心。实行“2+1”教学模式,各个教学系成立了教学科、实习就业科、教研室、学生办、督导室,实现了一个流程,五个分工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使“工”与“学”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参与食品生产、食品分析检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即可真正上岗。探索与食品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基地的建设参照生产车间的布局模式,并将企业生产元素和企业文化融入基地建设和实训实习教学中。我们与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签订了“乌江榨菜班”、“涪陵娃哈哈班”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成功实行了校企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访问、实践等方式对重庆市食品行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掌握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动态,了解企业在员工培训、技术革新、科研等方面的需求,探讨双方的合作点,寻求适宜的合作伙伴与合作方式。我院食品专业与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职工培训协议,每年培训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职业300人,职业技能培训重庆新涪食品有限公司职工10人。
(二)对开设食品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我们对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周边高等院校进行了解,学习他们在实训项目开设、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材编写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吸取外校有益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路子。
(三)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外聘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实践。聘请了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重庆新桥医院营养学专家、涪陵榨菜集团、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工程师为专业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生产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综合性等问题,提高生产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
(四)每学期教研会不少于10次,组织专业课教师对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实训内容的组织等进行认真研讨,课堂上减少原理性知识的讲解,实训课程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理论性太强的实验,增设可操作性、动手性强的实训项目。
(五)以校内现有食品实验(实训)室为基础,筹集资金,建立校内食品生产车间、食品分析检验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能体现企业车间的布局,体现车间与教室合一的效果,按食品行业标准和企业管理模式运作。给学生提供模拟生产操作、取样分析检验等练习,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院现有焙烤食品生产车间、制水车间、发酵食品生产车间各一个。
(六)学校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由各教学系统一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室管理。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除了专门实训室管理员外,通过资金补贴吸引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实训室管理的教学中;基本上做到了每个实训室至少有两人负责。
(七)根据调研确定适宜的合作企业,并与企业洽谈确定实训项目、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指导教师和师傅等内容,校企双方达到教师即是师傅,师傅即是教师。顶岗实习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必须要把对学生在校内的教学管理“搬到”企业,即进行“企业学校”式管理。为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完成,我们精心设计了企业实习管理手册,认真拟定了与企业和学生的合作协议书,并设计了典型食品加工和检验案例,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这些典型案例最好是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的,这样可提高教学效果。 每学期都有学生到合作企业如榨菜集团、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重庆新涪食品有限公司去参加岗位轮流实习一个月以上,并与企业签订实习(训)基地协议、企业实习管理手册、校企产学合作协议,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书,实行工学交替办学。大三学生在当年11月中旬至翌年6月,有7个月时间均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八)对科研结果进行总结,对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和理论提升,成果鉴定、验收并推广应用。
四、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优化“双师型”队伍结构、提高“双师”教师素质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鼓励在职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和深入企业锻炼等形式提高实践能力并获取“双师”资质,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科研、技术和培训服务;选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建立“工学结合”机制。学院现有的食品加工车间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食品分析检验中心设备不齐全,不能完全适应“工学结合”的需求。应根据实践课程之需求, 加大饮料食品加工、发酵食品生产车间的建设、加大食品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建立食品生产检验综合实训中心,以满足学生“工”与“学”的需求,将技能训练与教学课堂合为一体,“教、学、做”融为一体,是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三)加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原有的先集中理论教学,后认识实习、参观实习、综合实习等实践教学方法,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2+1”实践教学模式。大
一、大二各个学期均有一个月到企业集中校外生产实训,深入食品行业到具体操作岗位跟工人师傅学习食品生产操作技能、食品检验方法等。实训结束后,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大三从11月中旬至翌年6月集中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毕业生到企业的“零过渡”。
(四)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灌输食品行业“安全、环保、卫生”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格和职业意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生产场景等促使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
总之,企业的需求是学校的责任;企业的选择是学校的目标;企业的评价是学校的标准;企业的发展是学校的追求。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高质量的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企业、服务学生,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在大连看大海
- 我最喜欢的季节
- 难忘的美景
- 我可爱的家乡
- 我心中的那条龙
- 春天的舞曲
- 春天的雨点
- 秋天的景色
- 月牙儿
- 神奇桂林山
- 风景如画九寨沟
- 那片悄然开放的油菜花
- 秋天的树叶
- 暑游黄龙
- 暑假畅游千岛湖
- 赴东南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和学习考察报告
- 中国农业代表团赴菲律宾考察报告
- 武汉市关于赴法国等西欧国家农业机械化的考察报告
- 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
- 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 2003年赴德国农机化体系现状考察报告
- 济青、沪宁高速公路考察报告
- 赴澳大利亚旱作节水和保护性耕作考察报告
- 现代农业考察报告
- 2002年赴美考察报告
-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 赴南昌、上高、湘东、广丰、玉山五县(区)考察报告
- 日韩农业考察报告
- 叶信、通启高速公路考察报告
- 赴泰国、意大利农业考察报告
- 试析展示设计职业技能化教育的思考
- 论高职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刍议
- 关于全面“注册入学”假设下高职院校应对策略
- 关于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 关于加强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功能的思考
- 关于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理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 试论独立设置职技高师在现代职教体系中作用的思考
-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 简析第二课堂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模块的构建
- 动力机制:论高职园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运行的“发动机”
- 关于晏阳初与陈志潜的乡村公共卫生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 试论“工学交替、学用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刍议
- 关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 试论高职生顶岗实习的几点体会
- 简论民族地区村寨社区教育的实践逻辑
- 设计的开放性带来的一点思考──《少年闰土》听课有感
- 珍视鲜活的生成资源──《少年闰土》标点符号引发的思考
- 让实效与形式共生──《少年闰土》教学片段评析
-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谈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反思
- 巧设悬念适度延伸──《少年闰土》教学一得
- 如何在《少年闰土》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一文第四段的课堂教学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教学要因学生变化而变化──教《少年闰土》有感
- 《少年闰土》“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