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以人为本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探析

浅谈以人为本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4

浅谈以人为本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探析

"

论文摘要:为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入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突出以人为本构建“人本”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从校、企文化融合结构建设和路径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

高职教育在“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指导下推行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战略,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和唯一路径。校、企要想达到全面合作和无缝对接,实现合作效益的最大化,就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合作的桥梁,更要坚持以人为本,搭建“合而不同”的校企文化交融的桥梁。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校企文化融合“合而不同”的主体结构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建符合高职学生发展规律、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校园新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中心任务,也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目的。因此,校、企文化的融合是两种文化优秀元素的交融,是对原有校园文化的提升,在两种文化融合中“合而不同”,优势互补,对解决学生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将起到文化引领与导向作用。

1.弘扬主体,博采众长,在融合中坚持高职校园文化的主体作用

相较于国外职业院校动辄上百年的办学历史,国内高职院校组建时间一般比较短暂,校企文化融合只有成功合作的示范,缺乏规范理论的指导。有些高职院校在对接、融合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校园历史文化、本体文化和传统文化没有很好的依托和继承,对融合后的校园文化发展前景也没有明晰的规划,没有遵循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规律,盲目的与各类合作企业文化进行硬性的组合,从而割裂了校园文化自身脉络,失去了文化源头,导致校园文化的自我式微与发展的自我迷失,造成了校园文化的趋同化、异化与媚俗化。

校企文化融合不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用企业文化代替校园文化。在校企文化融合中,校园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体”的方针。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培养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任务指引下,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指导下,遵循全面培养人的教育规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依托校园本体文化,主动选择核心价值观与学院精神、办学理念、校训基本一致的企业文化;主动选择强调社会效益和历史责任的企业文化;主动吸收这些企业文化中有利于校园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符合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努力创造出独具特色、个性突出、内涵彰显的创新型、素质型、技能型校园文化。

2.优势互补,多元拓展,在融合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主导优势

高职院校要实现与企业的深入合作,真正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唯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性,让产业文化融入教育,工业文化融入校园,企业文化融入课堂。让行业、企业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教材编写、质量评价、队伍建设、人才需求、专业布局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真正使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与融合。

3.尊重人格,激励创新,在融合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纽带作用

探求校、企文化的内涵,两者面对的主体都是“人”,两者都是围绕“塑造”与“熏陶”对人进行教育和提升。高职校园文化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怎样培养人才素养”理性价值中发挥作用;企业文化是“尊重员工的劳动,关注员工的价值”,在“怎样发挥人才作用”理性工具中发挥作用。校企文化融合的本质就是把学校培养人(使人具有社会价值)与企业使用人(进一步发挥人的价值)两个过程连联接起来,把“学习驱动”与“就业导向”有效衔接起来,把“校园人”与“企业人”有效统一起来。由此,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纽带,构建“人本”校园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校企文化融合“三位一体”的路径机制

纵观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构,都大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与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是文化的灵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和标志;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障和基础。因此,校企文化融合可以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按照对应的层次,构建“三位一体”的融合路径与机制。

1.把握重点,构建校企精神文化融合的核心

高职院校应大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在承袭办学传统,凝练办学理念,弘扬学院精神的同时,使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主动融合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形成以诚信敬业和服务责任为重点的职业道德,经世济用、开放协作的职业情怀以及价值凝练、风格独具的校园文化新风。校、企文化精神层面融合可以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实训文化四个方面构建。

(1)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学校要面向企业广纳贤才,聘请一批在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双师制”、“双班主任制”,同时要引导教师转变心理视角,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思维。

(2)构建开放型学生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独创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3)构建多元型课程文化。坚持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的教学课程,明确以培养学生技能素养和认知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实现由“教材”向“学材”的战略转变;注重校本教材开发,注重与技能的衔接,注意适应不同地区、专业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结构与知识水平,形成既赋编写规律又富人文关照的“学材”。 <>

(4)构建人本型实训文化。注意学生实习实训的合理诉求,注重人文关怀,努力优化学生实习实训的环境、氛围,尽力使学生的专业与实习岗位相匹配;安排的岗位和操作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实习实训的内容、时间和劳动强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体能和知识;劳动前注意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教育,同时制定安全事件发生的紧急预案,切实使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过程成为学生专业能力深化、个人素质提高和个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着眼长效,创建校企制度、行为文化融合的机制

没有文化的制度是落后的制度,没有制度的文化是无根的文化。因此,应把无形的文化建设落实为有形的行为方式,形成规范的制度程序。把制度渗透到每个环节,通过制度的强制性使其在执行中不断强化,最终变成校园成员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和深化校企文化融合的良性循环。

由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创建校企文化融合的各类制度和机制,用制度把融合后的文化固化下来。

3.抓住重点,夯实校企物质文化融合的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企文化融合建设中的基础载体,是维系学校与企业文化融合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校企物质文化融合可以以实习实训设施建设和环境布置作为突破口,建设重点在于“仿真”。

(1)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积极联合企业实行共建,创立校企共用、共享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实训设施的结构和功能上应是“仿真”职业环境,此外要建立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融实验展示、演练实训、考工、生产多种功能为一体,能够体现企业高职实际操作流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2)校园环境布置突出行业特点。作为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建设和布置要融入行业特点、企业特色,让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式教育。一是完善对学校设施合理命名;二是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道路文化和广场文化;三是创建具有行业、企业特色的楼道文化。实现教学环境、校园环境与职业氛围、工业文化零距离的融合。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校企文化融合建设中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校园文化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主导性优势,把握重点,着眼长效,确立机制,优化路径,有力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对接与融合,切实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妈妈的无私付出
雪中去学琴
我的理想
中国少年
妈妈带我逛超市
猜测中的军训
妈妈病了
我的小电筒
看妈妈拖地
操场上
我的同桌
打预防针
母爱
《狼与羊》的启示
动物园看花孔雀
县妇幼保健站站长创先争优典型事迹材料
电信系统事迹材料
关工委先进事迹材料
青年志愿者标兵优秀事迹
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公司党员创先争优事迹
党支部创先争优工作事迹
党员干部创先争优个人事迹
乡镇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材料
党组织创先争优个人事迹材料
农村无职党员事迹材料
村委会主任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干部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公安局分局户证中心优秀集体事迹材料
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非审计服务的资本市场效应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看作者精神世界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地位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中审计机制的重构
注册会计师对小型单位审计应关注的相关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学教育时应强化重点
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红光实业的案例分析
基于财务治理角度的内部审计分析
浅谈西班牙语与汉语语音比较
论审计执业环境建设
现代文通大意明细节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为核心
企业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审计风险防范关系探讨
浅谈结构化思维与表达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降低的思考
浪子李白与情圣杜甫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就《登高》《蜀相》浅谈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与杜甫
《杜甫诗三首》写作背景
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登高》的景象与情怀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昭君文化节纪念──明妃出塞
《登高》诗歌鉴赏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写作特点
浣花溪畔落沙鸥
《杜甫诗三首》课文题解
《登高》《秋兴八首》:在天道与人道的疏离与亲合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