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探析

试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探析

"

论文摘要: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指出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由经营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精神相互作用而成的综合能力,只有这六方面全面发展才能达到创业能力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创业能力;构成;高职学生

一、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是指从事创业活动所需的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是对企业人、财、物进行全面统筹管理并发挥效能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机会识别、捕捉与开发能力,市场驾驭与运作能力,战略规划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等等。众所周知,创业就是创立企业、开设公司,而经营管理能力涉及创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从规划到决策、实施、评价、调适的全过程。经营管理能力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人的选择、使用、组合和优化等各个方面,涉及创业实践活动中资金的来源、分配及培植,因而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经营管理能力是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核心。所以,高职学生要创业,必须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然而,经营管理能力也是高职学生最缺乏的创业能力之一,经营管理能力缺乏是导致高职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实际上,高职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的缺乏是学校教育的缺失,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来弥补。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帮助高职学生提前认识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了解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这是一种与心理素质相关的能力,是创业者必备的心理条件。它包括抵抗压力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心理素质构成要素。创业的过程充满艰难困苦,创业者不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境遇与困难,而且难免遭遇挫折与失败,有的一举成名,有的一无所有。作为创业者,自我意识特征应为自信和自主;性格应刚强、坚持、果断和开朗;情感应更富有理性色彩。

然而,当今的高职学生都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经历比较单一,人生阅历较浅,对逆境和挫折体验少,尤其是独生子女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努力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成功和胜利时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不灰心丧气、消极悲观。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高职学生成功创业的心理保证。

三、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创业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创业活动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能力。有学者根据对中国创业者的调查,得出成功企业的领导人应具有以下品质:一是诚实、谦虚以赢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克制、忍耐以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热情、富有责任感以保持克服困难的决心,并感染别人;四是积极性的心态和创造精神使创业者充分发挥潜能,不被束缚,开创新局面等等。上述品质即为良好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外在显现。可以说,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达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借助外界力量和信息解决问题的目的。

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普遍缺失。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同学关系:入校后,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由于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在交往中缺乏宽容与体谅,人际关系相对容易紧张;其次,交往技巧:有的学生很希望与人交往,但缺乏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从而很少与人打交道,终日流连于网络虚拟世界。

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对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它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不断积累总结经验。这种能力的形成:一是要敢于与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敢于冒险和接受挑战,敢于承担责任和压力,对自己的决定和想法要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二是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培养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主要途径有: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第二,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担任志愿者;第三,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第四,鼓励学生参与勤工俭学。"

四、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从事职业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专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创业活动必然涉及一定的行业领域,因而,创业者必须了解、懂得所选行业的专业知识。掌握和精通了某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就意味着创业者的事业成功了一半,因为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创业者不受制于人,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专业能力的内涵不仅仅指专业知识,还包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专业知识相当的人,在处理同一技术问题时,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的原因所在。

目前,高职学生大多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态度较缺乏。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缺乏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生往往过分重视学分而忽视对专业本身的深入钻研,所学专业知识较多停留在教科书上,知识的延展性不足,实际操作能力缺乏。而且,由于高校人才培养受时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其对市场需求反应存在相对滞后性和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本身应确立“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根据所培养人才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高职学生自身在校学习期间要拓宽知识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沿的动态,建立一个以自己专业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并重视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提升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五、学习创新能力

学习创新能力是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包括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是创业活动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缺乏创新性的创业活动往往竞争力不足,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创业活动中的创新不是简单复制、模仿已有的商业项目,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或思路创新,创造或发现新的商业机会。著名创业导师路军指出,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以创新为核心、为基础,他们的创业着眼点充分聚焦在创新性上,使得创业成功率在全世界遥遥领先。而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其低,究其原因,创新性不足是其致命的短板。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写入培养目标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具体且操作性强的高职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与管理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重共性培养,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无法适应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单一的考试模式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而较少涉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学校多部门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也需要有效调动大学生创新兴趣与实践能力的创新激励机制。陈瑞萍等人认为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个性化培养;二是构建可操作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三是改革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到能力培养上;四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条件建设,提高实践教学及课外创新训练活动效果。

六、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指高职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精神,包括创业决心和创业信心。创业精神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起动力和核心作用的意识倾向,它支配着高职学生中的创业者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其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创业精神是创业者自身所具备的能帮助其完成创业过程取得创业成功的精神品质。它能够使创业者在逆境和艰苦的创业环境中仍然保持积极的创业心态。只有具备良好的创业精神,才能保证创业过程的顺利进行。对于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活力。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我国高职学生还存在被动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理念,缺乏创业精神。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家长、高职学生对创业教育还缺乏统一认识。一些高职学生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存在安逸思想,害怕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困苦,倾向于毕业后的安稳工作。而高职院校本身也未能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环节,使高职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失去了原动力。因而,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精神,我们应以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意识为基础,构建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及建立教育评价机制,并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此外,还应积极向高职学生开展创业价值观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去培育创业心理品质,激发创业精神。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是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由经营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相互作用而成的综合能力,只有这六方面全面均衡发展才能达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水龙头的学问
家庭新生成员
大山里……京城内…… ——电影《张穆然》观后感
姜汁糖
水渠的欢乐
贴鼻子
纪事
思乡
切蛋糕中的数奥问题
我家的小狗——旺仔
今天真伤心
让人嘴馋的枇杷
制作小电扇
啊,我的牙齿
油漆工机器人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论管理审计的三大作用
谈中央银行内审的现状及发展取向
从市场中来到市场去 解读企业营销审计
简化字和汉字的理据性
浅析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论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
论管理审计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以原型批评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及其原则
浅析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
分析气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态论的影响
论汉语言文字的三维性特点
对近百年来汉字学研究的历史反思
阿长:一个艺术形象
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重点难点
《阿长与〈山海经〉》人物描写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导读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先抑后扬法
读《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指导
《阿长与〈山海经〉》词语解释
写真事,诉真情──《阿长与〈山海经〉》导读
《阿长与〈山海经〉》《荔枝蜜》写法识同
《阿长与〈山海经〉》写作特色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
《阿长与〈山海经〉》主题思想
《阿长与〈山海经〉》的反衬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