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当前职业教育误区的几点思考

试论当前职业教育误区的几点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当前职业教育误区的几点思考

"

论文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没有正确的思想和认识,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实现人的自身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目标,岗位、职业只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手段。此外,对职业岗位及就业的认识也是职业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探讨并明确这些认识误区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认识误区;就业率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职业教育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许多新的职业教育改革理论和观点,其中项目化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成为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项目化教学及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职业岗位教育为中心,强调职业教育以毕业就能从事相关岗位工作为唯一标准,以此来突出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这也成为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观点。随着教改的深入,对这种观点出现一些争议,主要存在几个观点:一是职业院校课程中与岗位无关课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二是职业教育一切以岗位为最终目的是否科学合理。支持以岗位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理由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就业、就好业当然是岗位需求什么就传授什么,因此除了岗位需要的之外其他都是多余,没有必要存在。反对方则认为人的自身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岗位、职业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职业教育舍本求末是不对的。下面笔者就几个职业教育认识误区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育终极目的认识误区

职业教育改革一直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在职业院校加强职业岗位教育无可厚非,毕竟人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职业教育要让学生掌握谋生的技能,能够适应职业岗位,挣钱养活自己及家庭。但是,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还有让受教育者认识自身价值、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的责任。首先要明确在职业岗位工作不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人是社会的人,教育更不能仅仅是为了让受教育者能够上岗而放弃教育学生了解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个存在的乐趣,那教育本身就存在问题了。很难想象一个对自身生命价值都不能正确认识的人能够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同时,对其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悲哀。因此,职业岗位教育中强调岗位技能外,还要重视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学生从岗位课程学习中体验工作学习的乐趣,体验人的生命和社会价值,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如果认不清教育的终极目的,课程全是职业技术课程,放弃人文价值素养的熏陶,最终会使职业教育沦为岗位培训班,失去教育的价值。

二、岗位能力的认识误区

实际工作中的岗位是一个包含诸多任务的对象,目前职业院校在规划课程项目时都是分析不同的岗位或者不同的任务,然后构成一个学习标准,最后形成相关的项目模块对学生进行训练。通常这个项目包含了岗位要求的技能和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了。这种做法对岗位初级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那种机械式的流水线工作基本问题不大,但是对于那种灵活性的岗位来说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更高层次岗位来说,岗位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每个公司在不同阶段对一个岗位要求都不一样。比如说对那些与人打交道多的岗位来说,技能可能只是岗位要求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要求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我们只是就技能要求去做,不传授人文素养等相关知识,学生是很难及时进行自身能力扩展的,就必然会对岗位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很多岗位要求随着时间及企业发展会不断变化,作为课程不可能随时变化,那职业教育必然与岗位发展不能同步进行。但是如果职业素养好,每个人都会主动调节以适应新岗位的需求。因此,强调职业岗位教育同时要加强素质教育,才能真正确保学生胜任岗位需求。

三、就业率的认识误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都忙于找工作挣钱,学生也希望毕业后就能就业,家长更不希望孩子失业。于是,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就考核学校就业率,学院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考核专业就业率。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就业。但是究竟什么是就业,怎样才算是就业?目前政府的做法是学生签了就业协议书就是就业,因此学校也是考核就业协议书的签约率,似乎只要有就业协议书就是成功就业了。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就业说得通俗点就是有个工作,就业就是有活干。那究竟多长时间有活干才算是就业?如果一个学生今天有活干就叫就业,那过几天不干了,还算不算就业率呢?学生在某个公司干了半年,然后被公司开除或者公司倒闭了,还算就业吗?职业教育需要考虑学生的就业,但是不能作为行政命令,毕竟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学校要做的应该是如何做到教学改革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和人的发展。因为就业涉及用人单位和学生两方面因素。

如果只是要求就业,直接将学生送进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上岗就可以了,不需要到高职来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人才,不是简单的某项技能、能从事某个岗位的人,而是具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样的学生即使遇到失业等情况,也能正确面对挫折、失败,能够自学、重修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这些综合教育工作做好了,失业也就不可怕,就业也不是难题。

四、职业教育价值培养的误区

现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进行课程符合社会行业的岗位化,但是可以说90%的课程改革是传授如何提高技能,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使用一个软件解决一个实例。这种做法就是以职业岗位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价值标准。对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作为职业教育的学生,首先要有正确的社会人生价值观,其次还要具有职业操守价值观。如果一个经过系统训练的职业人员对职业道德不能遵守,那么他如何为社会做贡献?教育的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价值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社会是个大染缸,如果不能在学校让学生产生对不良价值观的抗体,将来走向社会,他们不能明辨是非,最终反而成了社会的负担。与其培养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人员,还不如培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但不一定有职业能力的学生。毕竟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更需要有责任感的民众。

五、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都充当了非正规的教育角色,职业学校不是正规的学历教育学校,而民办的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就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不仅仅来自大众,更多的来自于社会现实。目前,职业院校基本上以专科为主,都是本科院校招生结束才轮到职业院校,这本身就会让人产生职业院校是二流院校的认识,也使职业教育在地位及人才录取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保持传统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平等地位,在职业教育中也要设立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让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能得到学历上的认可;二是招生录取时间要同步,这样才能确保职业教育也能招到优秀的人才。不管什么教育,没有优质的生源保证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总之,中国职业教育要想长远的发展,教育管理者及广大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解决认识上的误区,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摆到一样的高度,将职业教育中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并结合岗位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以培养具有高度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你的周末生活
英语讲座
Jane的国庆节之行
Believe in yourself(相信自己)
三明治的过程
y
令人伤心的一件事
图书馆读书的感觉
乒乓王子孔令辉
Bill的生活习惯
do you need my help?
Selling pictures(卖照片)
Bill的小建议
wonderful life
Hainan Island
引水发电洞进口及出口高边坡稳定分析计算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纹演化的试验研
东江下游潮区界、潮流界、咸水界变
劈裂灌浆技术在普宁三坑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某水闸重建工程围堰的安全评估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北江流域主要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探讨
电子智能普氏贯入仪与环刀法对比检测在砂坝上的应用
抛石法在桥墩冲刷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航空遥感(摄影)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超大型混凝土搅拌楼在龙滩水电站应用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海堤和护岸消浪型式选择
《找春天》 课外日记:春天来了
《找春天》教学有感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
《找春天》教案3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姑娘又来了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走来了
《找春天》说课设计之一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雨后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在哪里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谚语
《找春天》 课外日记:学生日记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风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字成语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