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和谐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探讨

简析和谐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3

简析和谐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探讨

"

论文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理念应统领我国各项法律价值与原则。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要从促进社会和谐的视角,着重培养有利于减少矛盾或和平理性解决矛盾的诚信意识、制度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和程序意识。高校应利用法律道德互动进行教学,强化社会实践,并辅之以管理的法律化,以提高法律意识培养的效率与实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和谐;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在思索和谐。西方的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是产生于对立的东西”。中国古代的圣贤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认为和谐是指事物的对立统一。可见,和谐是指融洽,调和,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追求美好事物和处世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和谐不回避、不否认矛盾,它是一种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面对矛盾、解决矛盾的态度与方法,追求一种理性、和平、有序的制度化解决矛盾的途经。在和谐社会中,法律是个人意愿和基本权利的最佳保护途径,社会中的矛盾也只有通过法律这种和平理性的途径来化解,社会才会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也应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

一、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法律(特别是现行法)和法律现象的认识、评价、情感、体验等各种意识现象有机综合体。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法律观、法律感、法律思想的总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它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法治发展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社会中的一种群体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其法律强调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其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是统领社会主义各项法律价值与原则的核心理念。因此,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也应该尊重和符合规律,体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轰动全国的恶性案件,如马加爵恶性杀人案、刘海洋泼熊事件。一些大学生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也有一些大学生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②这表明现状令人担忧,部分大学生的和谐法律意识极其淡薄,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前提。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是一个强调在发展中来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利用法律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大学生对国家法律理智地认同、自觉地遵守,形成法律的信仰,促进社会和谐。从讲政治的角度来看,在他们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中坚持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旗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是否具有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事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还有,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是专业过硬、知识面广博的复合型人才仍然非常抢手。可见,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法律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因此,高校应该以和谐思想统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其正确处理纠纷、依法维权的教育,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促进社会和谐。

三、和谐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内容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内容,也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来确定,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制度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程序意识等内容。

1.培养诚信意识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数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共识,已不分国界为全人类所共同认同和遵从。从字面上看,诚实就是指忠诚老实,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守信就是遵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用。在某种意义上讲,追求诚实守信就是追求正义。诚实守信原本是道德原则,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行为丰富多彩,在利益的驱动下,用单纯的道德伦理难使人坚持诚实信用,这就需要诚实守信的道德法律化。现在,诚实守信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法律的普遍认可,并成为民法领域的帝王原则。诚信是一种责任,是人们合作的前提、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了诚信,社会秩序也就没有了保证,社会和谐就失去根基。因此树立“诚信”意识是弘扬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社会越是进步,便越是呼唤诚信风气的回归。

2.培养制度意识

制度是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按照一定制度行动的准则。制度意识是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的思维方式。它能使人们的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从而有助于保护人们的权利与自由。要树立制度意识,就应同各种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灌输大学生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的思想,树立制度的权威,培养大学生依制度办事的思想观念,自觉遵守制度,坚决同一切不依制度办事的行为作斗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高校如把坚决执行制度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之中,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他们的示范与推动,社会和谐就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地平线。 "

3.培养权利与义务意识

法律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高校应培养大学生权利与义务对等并重意识。权利是一种自由,义务是一种必须,权利与义务相互制约,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世界上不存在有权利无义务或有义务无权利的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不仅存在于同一关系体中,而且存在于同一行为主体中。培养权利与义务意识是维护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途径。我国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人们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同时,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言行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是否具有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是衡量其法律意识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现实中,权利义务的内容和限度是不那么清晰的,有些大学生往往在权利义务取舍上具有明显的自利倾向,在面对自身利益的利害权衡时权利诉求过分膨胀,在社会责任中回避义务,不和谐事件屡屡发生。只有每个社会人均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自己与他人的合法权益才会得到保障和实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教育,从社会本位的角度强化义务意识,使他们养成如前美国总统肯尼迪1961年在就职演说中所说的那样来对待权利与义务,“不要问祖国能够给予我什么;而要问我能为祖国做什么!”。那么,这将有助于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培养程序意识

程序是法律的核心,没有程序也就没有法律。法律的保障与救济功能都必须通过程序才能得以实现。法律的正义也往往需要通过正义的程序来保障实现,可以说,程序正义也是走向实体法律正义的桥梁。尤其是当人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法律要起到救济作用,就要通过正义程序,依照程序解决纠纷、维护权利、救济利益,可以减少与防止不公正现象的出现。大学生只有养成尊重、遵守程序的观念,按程序办事、用程序规范去限制恣意、专断与破坏程序的行为,才可能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彰显程序正义理念。程序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正度,促进社会的和谐。所以,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程序意识的培养。

四、和谐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法律的法典化程度不高,又面临着大修大改,编撰工作滞后,就连专业人士也难全面熟悉与精通。对高校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讲,往往只能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来接受法律教育。这门课程原来是两门课,由于两课教学改革现合为一门,课程中法律内容部分的课时大为减少。面对学时与内容的矛盾,只有改革教学思维,通过法律道德互动教育树立法律信仰,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感受法律现象,辅之高校管理的法律化,来有效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1.通过法律道德互动树立法律信仰

两课教学中,道德教育占了相当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法律信仰渗入教学中。大学生树立了法律信仰,才会相信法律制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以此法律制度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是合乎人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才会相信依靠司法机关解决问题是可信赖,能维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这样,他们才会乐于接受法律,摒弃避讼、厌讼、惧讼的心理。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在道德部分渗透法律,在法律基础部分分析其道德支撑,通过理性的说教将法律意识的培养融入两课教学之中。大学生树立了法律信仰,将借助于法律这种和平理性的工具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矛盾,为社会和谐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带动社会的和谐。

2.通过社会实践强化法律意识

大学有着丰富的课堂外教学,可以安排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观摩法庭、参观监狱,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威严和神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大学生感受法律文化,激发他们的法律兴趣与热情,可以有效强化其法律意识。同时,还可以在高校创造一种法治化管理的小环境,进行环境育人,使他们亲身经历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高校在对违反校规的学生行使管理权时,必须遵循正当程序,依照制度和程序进行处罚,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规章制度离自己不远,对法律与制度产生尊重和信任,消除冲突中因自利心理带来的抵触情绪,自觉地认同与执行法律和规章制度。通过社会实践,并辅之高校管理的法律化,让法律意识植根于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法律正义土壤里,法律教育才会更具实效。

五、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尤其要着重培养诚信意识、制度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和程序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通过法律道德互动教育树立法律信仰,利用社会实践感受法律意识,辅之高校管理的法律化有效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生活中推崇诚实信用,根据制度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按照程序和制度和平理性地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这种借助法律工具和平理性解决现实中的矛盾,为社会问题有效有序解决起到示范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新同学
学骑自行车
开学了真好
一个特殊的大年夜
幸福的三种颜色
我爱你冬天
新学期的打算
新的学期开始了
我的周末生活
秋天的童话
游园博园
开学的第一天
我的同学
完善帮妈妈按摩
《狼和小羊》续写
小学生美德事迹材料
妇产科护士先进事迹
普通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材料
小学“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新三好小学生事迹材料
铁路整备车间先进事迹材料
党员创先争优典型事迹材料
校三好学生先进事迹
妇产科主任先进事迹
风电工程公司先进集体事迹
铁路检修车间先进事迹
孝敬父母的先进事迹
医院后勤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建委党委副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浅析英语教学与英汉文化差异
试论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强势模因的语用策略研究
试论翻译文化研究与改写理论解析
试论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浅谈汉英词汇的语义对应与转换策略
浅谈文化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不确定事项审计及其对盈余管理的监管
审计期望差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探讨从改写理论看郭沫若的翻译
审计风险、商业风险、业务关系风险、经营失败与审计失败
浅谈从关联理论文化语境看化妆品翻译策略的选择
浅论汉语对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
浅谈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现象
关于内部审计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作用的思考
探析从文体学看女权主义影响下的英语文体变化
杜甫: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符号──对杜甫文化意义的深入思考
入情入景 品味人生──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的象征
杜甫《咏怀古迹》诗的题义和写作时间
苍凉沉郁的秋之歌──杜甫《登高》诗浅析
杜甫:时代和生活的良心
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杜甫《秋兴八首之“玉露凋伤”》中的意境创造
杜甫诗《登高》浅析及格律分析
一曲忧国伤时的悲歌──杜甫《登高》赏析
忧民一世──杜甫
关于杜甫的人生思想及诗歌艺术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杜甫《登高》赏析
平庸议论话名篇──谈杜诗《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