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法

论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法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与行业文化相互交融,也与地方文化互动,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和地方文化,加强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开展吴文化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旨在探讨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在传承吴文化的过程中,要突出高职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突出创新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创新型社会的结合。

论文关键词:吴文化;传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一、吴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文化

文化,《现代汉语辞典》是这样解释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关于吴文化的概念,学者们有不同的表述,莫衷一是。有人从历史的角度界定,认为它是指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吴国特色文化;有人从地域的角度界定,认为它是指孕育在长江下游杭、嘉、湖、苏平原上的一种文化。笔者认为,对吴文化概念的界定,不应只从历史的角度来界定,因为在历史上,吴国的版图曾发生过巨大的变化,也不能单从地域的角度来界定,因为从地域角度,又出现了“宁镇”和“苏锡”两种说法。在此,笔者比较认同吴恩培教授对吴文化的界定:“它泛指吴地区域人群自泰伯勾吴以来,在这一区域创造出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质的、精神的成果总和。”二千多年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一带普通百姓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苏州的评弹、昆曲、建筑、缂丝、刺绣等等都有着自成一帜的特色,因此,本文中关于吴文化涵盖的地域范围主要是以苏州为中心,同时兼顾辐射苏南一带。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其主要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文化对“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辐射和融合作用”,具体表现在“地方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浸润作用,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互动、地域文化催生并凝炼校园文化”。可见,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目前,苏南地区不少高职院校都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和地方文化,加强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开展吴文化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传承吴文化的同时也应看到,文化的传承不应仅是学生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还应当全方位的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与校园文化产生互动并凝练、提升校园文化。

二、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法

1.把吴地文化物质元素融入到校园环境,做到环境育人

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高职院校的环境要体现培育人才的目的,就要赋予其灵魂和功能。良好的富有特色的、和谐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使学生在求知、求美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熏陶,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把吴地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具体来说:一是有意识地将吴地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环境布置当中。我们可以将吴地历史故事、吴地优秀人物、吴地风物等展示在学生活动的各个场所,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沉浸在吴文化的氛围当中,利用校园小景布置、宣传橱窗、楼道走廊等将吴地文化展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二是创造性地发挥吴地文化作用,赋予其时代特色。吴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它同样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化、人需求的变化,赋予静态的校园以生命力,从吴文化当中挖掘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精神和教育理念。

2.把吴文化精髓融入到校园规章制度中,做到管理育人

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俗等等无不受其影响,“崇文”、“尚德”、“开拓”、“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吴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在“至德名邦”的光照下,在“泰伯精神”的感召下,吴地人民不断传承“尚德”文化,形成了特有的崇文重学、至善务实的朴实民风。这些隐性的德育资源,应当与校园的规章制度相结合,使之制度化、健全化,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服务。

一是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等和吴文化结合起来。学校在制订制度时要将吴地文化中的“崇文”、“尚德”、“开拓”、“创新”、“致远”等精神融合进自己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治学方略当中,结合自身特色,凝炼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精神,规范师生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和具体规定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是提高师生员工的执行力,提升师生的制度意识。学校要加强对校园规章制度、校风校纪的教育,主动营造制度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使师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校风校纪、校训、办学定位等产生认同感,使制度能深入到每位师生的心中,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转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意识。

3.把吴文化的德育资源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做到教学育人

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独特,弥足珍贵;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吴文化内涵丰富,是一座宝库。吴地不仅在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有杰出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气节、爱国精神和传统美德;不仅孕育着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而且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工艺珍品和世代相传的雅风美俗,这些都是宝贵的德育课程教育资源。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积极利用吴文化的德育资源,把地方文化的宝贵资源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

一是要注重德育课程开发建设,把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在开发吴文化道德课程中,应以吴文化特质为主线,以吴文化史料为依托,利用地域特有的教育资源,在把握吴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撷取吴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品德、人格精神、高尚情操等优秀教育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建立吴文化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文明、包容、开放、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是注重德育资源与现代课程的结合,在建设校本课程的同时,要把吴文化的德育精髓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训操作、生产应用、实践创新等方面结合,突出职业特色,以规范性要求为基础,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依托,做到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是认真开展赋予校园精神的各种文化活动,将育人工作延伸到课堂以外,培育学生向往学习和生活的美好情感,实现以美唤情。由此,将吴文化资源导入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就会把浓郁的地方特色带入学校,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形成学校文化特色,铸就学校品牌。"

三、突显高职特色,把吴文化传承内化为苏南地区高职院校文化自觉的选择

1.突出高职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也是最贴近社会、经济和市场变化的教育,它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生要以应用性人才为主,所以它与普通的高等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它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尽相同。根植于吴地文化的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吴地文化相结合,为吴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主动服务地方需求,为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成立了桃花坞年画研究所、桃花坞年画研究会,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学术研究、课题开发、理论研讨提供了稳定的研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产品,使之走向市场;又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了太湖船菜研究中心,为太湖船菜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着努力;再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共建了“苏州市吴文化传承与实践中心”,通过开设专门的吴文化课程,开展吴文化专题宣传和组织学生参与吴文化实践活动、展演等方式,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这些颇具特色的做法,不仅使吴文化融入到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当中,而且还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参与到育人的过程当中,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促进高职院校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

2.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高职院校作为地方高校,一方面它要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常由行业办校转变而来,行业特色由来已久,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吴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相融合,打造出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品牌。

首先,加强与区域相关企业、行业的联系和互动,经常邀请一些行业、企业专家,技能人手进校园,养成关注行业企业发展的习惯,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互动和对话,从而融合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其次,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自我有着比较高的期待,缺乏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不会主动的去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是对用人单位和岗位有着比较高的期待,导致学生在岗位上通常需要很长的适应期,因此,学校应当利用各种形式,如专业座谈会、专业技能比赛、行业参观等等开展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在实践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最后,加强企业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在平时的学生管理上,可以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与此同时,引入地方文化的人文关怀因素,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3.突出创新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创新型社会的结合

吴文化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文化,它一直对外界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吴文化一直显示出善于吸纳、融合各方的特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吴文化就吸收了五彩纷呈的其他文化因素,并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吴文化的这种个性,也决定其所以能后来居上,成为最富有开放性的文化。而地方高校的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性人才和知识的高地,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重塑地方文化理念、弘扬地方文化精神的重任,努力促使地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目前,社会发展面临着环境制约、资源浪费等等问题,因此推动社会的转型升级,建设绿色、低碳的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地方高职院校在传承吴文化的同时,应当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型社会相结合,在专业设置、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等方面与地方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为创新型社会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要使一种文化真正得到传承,更重要的是使文化传承转变成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使传统文化参与时代的对话,赋予时代特色,并内化成人们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这才是文化传承要走的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吃饺子
让我头疼的一件事
辛苦的老师和妈妈
治好爸爸的坏脾气
童话故事
我的爸爸
快乐的元旦
我画的画
迷人的田野
我想拥有一只小狗
有雾
2009的第一场雪
小人果与小猴
书包
白痴的一天
两基先进个人事迹
煤矿矿长先进事迹
中学生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广播电视台先进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事迹
市国税局办税服务明星先进事迹
煤矿先进个人事迹
优秀历史教师班主任事迹材料
模范教师优秀事迹
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创先争优先进典型材料
模范共产党员个人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两基迎国检先进事迹
国土资源局申报市文明单位事迹材料
检察院政治处副主任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质监分局党组织先进事迹
浅谈文化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试论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强势模因的语用策略研究
审计期望差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试论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关于内部审计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作用的思考
浅谈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现象
审计风险、商业风险、业务关系风险、经营失败与审计失败
探讨从改写理论看郭沫若的翻译
不确定事项审计及其对盈余管理的监管
浅谈从关联理论文化语境看化妆品翻译策略的选择
浅析英语教学与英汉文化差异
浅谈汉英词汇的语义对应与转换策略
试论翻译文化研究与改写理论解析
浅论汉语对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
探析从文体学看女权主义影响下的英语文体变化
关于杜甫的人生思想及诗歌艺术
忧民一世──杜甫
入情入景 品味人生──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诗的题义和写作时间
杜甫诗《登高》浅析及格律分析
一曲忧国伤时的悲歌──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时代和生活的良心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诗歌鉴赏
苍凉沉郁的秋之歌──杜甫《登高》诗浅析
平庸议论话名篇──谈杜诗《咏怀古迹》五首
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符号──对杜甫文化意义的深入思考
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杜甫《秋兴八首之“玉露凋伤”》中的意境创造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杜甫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