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四川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调查及政策建议

关于四川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调查及政策建议

"

论文摘要:以四川省凉山州为案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凉山州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十年行动计划存在着家长意识问题、教师待遇问题、资金问题、少数民族教育意识淡薄问题。从提高政府的重视,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育发展模式,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政策执行与完善制度,教育资源共享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凉山民族教育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凉山州

一、概述

1.凉山概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西南川滇交界处,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78万。境内有汉族、彝族、蒙古族、藏族、纳西族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7个县市,其中木里县为藏族自治县。州府所在地西昌位于成昆铁路中段,此地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

在地理位置上,凉山又是成都旅游口岸区,它与本省多个市、地、州以及云南昭通、东川、昆明等地相毗邻,是省内与不同的行政区域连接交界最多的地区。交通上,凉山自古就是西南边陲的重镇和交通要道,现在可以依托已建成的公路、铁路、航空、网络等工具来开发凉山旅游市场。经济上,凉山资源丰富,气候独特,具备后发性优势,目前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但在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同时,基本建设和区域经济形势必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可为旅游开发奠定基础。

2.凉山教育现状 笔者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代表的四川省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状况。根据本次实地调查的结果,浅析了政府职能、教育模式选择、公共政策的制定等均衡发展方面的问题,以期为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二、研究方法

1.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是以实地调研为主,文件资料查阅为辅。采用的主要方法:问卷调查;普通访谈。

2.样本选取 本次调研是采取抽样调查形式来分析凉山民族教育。通过发放问卷、焦点访谈和参观法来浅析民族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家长、学生、老师和领导四个不同层面人士分析来剖析十年行动计划。尽可能比较全面地包括十年行动计划所涉及的内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包括学校的师资、校舍等,多方位、多角度,尽量做到点面结合,多角度综合。

此次调研抽样了凉山几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学校。共发放了100多份问卷,回收率达到80%,调查有效。其余访谈了诸多领导、教师和家长。 "

三、十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效果与问题——以凉山州为例

1.凉山州民族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成就

(1)凉山发展民族教育的机遇与优势。省委省政府、省民委、教育厅以及凉山州各级政府都对十年行动计划的发展作出了大量的贡献。近年来从省到凉山州都有了一系列关于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的政策文件,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主要成就。自从实施十年行动计划以来,凉山民族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目前全州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6.75%,少数民族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51%,全州少数民族普通中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66.80%,全州普通中学在校生为80多万,少数民族有44多万,由此可见全州教育事业在实施十年行动计划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教师的责任心加强了,全州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得了提高,使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敬业奉献精神和危机感更强。 2.凉山州民族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存在的问题

(1)交通问题。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在凉山的偏远山区实施十年行动计划面临的较大挑战。在凉山还有很多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交通成了实行十年行动计划最大的阻碍。

(2)教师的待遇问题。凉山自从实施十年行动计划以来,教师基本都实行绩效考核,但这样的考核使得教师的待遇不公平,教师流动比较大,较为优秀的乡村教师往往被县城或市较好的学校挖走。村小教师待遇低,基本是由无教师资格证的代课教师任教,从而出现乡村教师师资不平衡的现象发生。

(3)资金、设施问题。资金和设施问题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在取消农业税以后,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故造成下拨的教育经费有的不明确。资金和设施落实还未达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4)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教育意识薄弱。读书无用论在他们心目中比较强烈,特别是在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中。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比上一年增加了75万,其中100多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原本很难考上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后也许有诸多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些现象造成少数民族同胞在思想上的障碍。

3.原因分析

四、政策建议

针对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十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对十年行动计划的重视程度

虽然各级政府对十年行动计划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我国干部考核制度间接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地方领导人的变动使教育不能一如既往发展,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发展凉山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不仅要看各级政府所出的教育成果,更应该看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否落到实处。不能以结果和数字作为依据,应该建立长效考核指标体系。

2.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育发展模式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能在各地区都实施一样的教育发展模式。

3.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的实施

首先,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位、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拓宽教育经费的渠道。其次,加强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一系列教育经费监督机制条例,防止公款被挪用、贪污。

4.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扶助

教育资源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是稀缺的。关键是如何合理利用并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关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同专家、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阐释,有学者从教育公平角度认为,教育均衡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区域教育之间的硬件、软件等各方面国家投入的教育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的标准化、均衡化。从教育的均衡理论来看,教育资源不仅能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共享,也能在本地区学校之间共享。凉山现行教育状况处于金字塔式,比如在县市级学校的教师和乡村教师的学历差别比较明显。故乡村和县市教师应该多交流,可互换任教,让学生达到资源共享,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教师的教育潜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小电筒
妈妈病了
猜测中的军训
雪中去学琴
我的同桌
我的理想
中国少年
操场上
动物园看花孔雀
爱——妈妈的无私付出
看妈妈拖地
母爱
打预防针
妈妈带我逛超市
《狼与羊》的启示
公安局分局户证中心优秀集体事迹材料
乡镇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材料
村委会主任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党组织创先争优个人事迹材料
青年志愿者标兵优秀事迹
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干部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关工委先进事迹材料
公司党员创先争优事迹
电信系统事迹材料
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党员干部创先争优个人事迹
县妇幼保健站站长创先争优典型事迹材料
党支部创先争优工作事迹
农村无职党员事迹材料
浅谈西班牙语与汉语语音比较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降低的思考
论审计执业环境建设
浅谈结构化思维与表达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文通大意明细节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为核心
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非审计服务的资本市场效应
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学教育时应强化重点
注册会计师对小型单位审计应关注的相关问题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地位分析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红光实业的案例分析
企业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审计风险防范关系探讨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看作者精神世界
基于财务治理角度的内部审计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中审计机制的重构
浣花溪畔落沙鸥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杜甫诗三首》写作背景
《杜甫诗三首》写作特点
《登高》的景象与情怀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昭君文化节纪念──明妃出塞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登高》诗歌鉴赏
重阳节的活动习俗
《杜甫诗三首》课文题解
就《登高》《蜀相》浅谈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与杜甫
《登高》《秋兴八首》:在天道与人道的疏离与亲合之间
浪子李白与情圣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