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中国古典音乐教学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中国古典音乐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7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中国古典音乐教学

论文关键词: 欣赏 中国古典音乐教学 情感导入 情境创设 综合

论文摘 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在学校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要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项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欣赏来进行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不断渗入,很多新的价值观和文化元素甚至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形式冲击着现代人群。在我国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关于文化传承和弘扬音乐的要求”。[4]念着RAP踏着青春动感脚步而来的周杰伦;火辣的、席卷了半个地球的“韩流”,我们的下一代面对如此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还能容下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吗?

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这并不能抹煞本民族文化的灿烂成就,相反,我国民族文化结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而且应当被我们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的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中华民族具有丰富多彩、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的歌唱等活动中只能接触到其中的一少部分,音乐欣赏则可以让学生熟悉、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师在这个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中国著名的古典音乐《阳关三叠》、《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时,我们采用情感导入、情境创设、艺术综合三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

一、情感导入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2]可见,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教师应有立足于学生情感、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学生对通俗、流行音乐有浓厚兴趣,课本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瞬息万变的精神需求,既然我们无法阻挡流行音乐对校园音乐领域的侵入,何不顺水推舟,用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并教会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自己年龄的音乐。对于校园流行音乐,与其进行适得其反的遏制,不如正面引导。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七言格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原诗是:“渭城朝雨浥轻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寄托了对友人无限的关爱之情。

本课的导引,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引:播放通俗歌曲,周华健演唱的《朋友》。

师:你们怎样理解“朋友”这个词语?

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古人对朋友的情谊。

播放合唱《阳关三叠》,对比:古人和现代人对待友情的方式。

古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代人——一生情,一杯酒。

古人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既显出豪气,又道出对友人的不舍,如今的“一生情,一杯酒”,又是对友情的一种感悟:朋友之情犹如杯中之酒,越久越浓。二者都把友情寄托在了酒里。

在对本课进行了如此的感情铺垫后,学生已然接受,再对此曲进行分析,如曲中意境、何谓“三叠”等,学生们对古曲还会有排斥吗?

在本堂课中,我用学生容易接受的通俗音乐作为导引,为他们在古典与通俗间架起了桥梁。

二、情境创设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个吸引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音乐实践中去,促进情感体验。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中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表现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习音乐的信心,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

如:《渔舟唱晚》可以用三幅画将整首乐曲连接起来:第一幅:湖滨晚景;第二幅:渔歌飞扬;第三幅:湖边月色。

教学过程:

1.结合三幅画听全曲,并为乐曲分段。

2.分段听赏,体会每段画面和情境的不同。

第一段:安静;第二段:热闹;第二段:安静。

3.用手里的乐器和模仿每段的音响效果。

第一段水声较弱,用报纸模仿水声。第二段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船桨划水声,启发学生还会有什么声音,可以有人声,有很多船靠岸,船上人的讲话声。

4.用自己设计的音响效果和音乐。

用图画和音响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曲中意境,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中国古典音乐,这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综合

在教学中提倡综合教学法,把其他学科如文学,当然更少不了音乐的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影视、,有机融合于音乐教学中,“即以共同的要素实现各学科的沟通和连接,这种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而达到超越种种感官的特异性而上升到相互沟通和相互替代,比如听到音乐产生视觉表象,看到形状色彩,产生冷热轻重的感觉”[4]。

诗、画、乐合为一体的教学,如:《梅花三弄》。

导引:

1.播放群舞《梅花》。

师:大家看出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吗?

生:梅花。

师:你们见过梅花吗,它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接着会答出梅花的形态、颜色。教师再以梅花在冬季开放来引出梅花具有的坚韧品质。

2.出示梅花图片,学生在视觉上被梅花所吸引。

3.古今有许多以歌颂梅花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诗词:陆游的《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让学生背诵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师:我们欣赏了这些表现梅花的艺术作品后,来听一段音乐《梅花三弄》,大家注意这首乐曲表现的梅花的高贵品质,并注意这首乐曲的主题。(欣赏)

师:听赏完这首乐曲,大家来讨论一下梅花的品质。

生:不畏严寒,迎雪怒放,刚毅坚贞。

师:再听一遍全曲,注意主题反复了几次?

生:主题反复三遍。

师:对,这也是“三弄”的来由。

复听全曲,进一步理解曲中意境。

四、听赏有关梅花的作品。

《红梅赞》是在江姐走向刑场所唱的,这首歌用梅花比喻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越是面临危险,越是信念坚定。《梅花三弄》的难点在于它是表现意境而非表现情境,前面之所以用了很长篇幅的两种艺术形式来导引,就是为了让学生先理解意境,再沿着这个方向听赏音乐。

其实在这三种教学方法中,都少不了应用其他姊妹艺术,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可让学生先吟诵白居易的《暮江吟》。又如在欣赏《阳关三叠》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表达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这些都可以和音乐教学融会贯通,帮助音乐教学更顺利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高等出版社,1996.

[2]教育部司.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邓晓霞,杨宁.中国音乐欣赏与相关知识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延伸[J].儿童音乐,2005,

(4):34-3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独臂撑伞
我学会了滑滑板
爱看电视的我
课间十分钟
放风筝
陈晓春
小鸭子
蜗牛
打雪仗
我的妈妈
有趣的旅行
我喜欢的人
救猫
夏天的发现
一朵好心的云
区妇联申报“市三八红旗集体”事迹材料
诚信招商倡议书
校园安全倡议书
电信分公司营业班创省级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
招募志愿者倡议书
学生远离网吧倡议书
母子共读书活动倡议书
劳动模范代表倡议书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倡议书
感恩母爱——母亲节倡议书
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校园环境倡议书
文明交通行倡议书
抗洪救灾倡议书
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倡议书
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汇报材料
市场营销实践教育评测模型的实用性
儿童语言学理念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管窥我国英语语言学教材的现状与英语语言学教学
神经认知语言学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
市场营销学的学习与实用性
体现教师语言之美 展示教学语言的魅力
人文理念在房地产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存款市场营销的现况与发展
《挪威的森林》从文学语言到电影语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研究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
聆听生活的质感—谈经济节目中音响的运用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珍珠鸟》(第二课时)
《珍珠泉》教案
《颐和园》教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之三
《新型玻璃》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蜜蜂》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方案
《桂花雨》评课稿
《陶罐和铁罐》教案
《观潮》教案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三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