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中职教育专业划分原则的探讨

关于中职教育专业划分原则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30

关于中职教育专业划分原则的探讨

"

论文摘要:专业划分是中职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专业划分得适当与否在根本上决定着中职教育的发展状况,因此,有必要对专业划分的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在回顾我国历史上各次中职教育专业划分状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专业划分应依据时代现实性、适度前瞻性和科学性等原则进行,以保证我国中职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专业划分;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等。专业是指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按照适当的原则进行专业划分,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专业划分原则是否适当,需要回顾我国中职教育专业划分的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在分析专业口径宽窄程度时,参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下称《大典》)。因为,虽然不同时代社会职业的划分不尽相同,但产业、行业、职业等层次的划分有着其内在规律性和持续性,所以我们可以参照现代的职业分类,衡量各时期职业教育专业口径的基本状况。《大典》中,大类基本上反映了产业层次的特征,中类和小类反映了行业层次的特征,细类反映了职业层次的特征。

一、清末时期中等实业教育专业划分的回顾

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创始于清朝末年,当时称为实业教育,学校称为实业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提出了较为完备的实业教育制度。

(一)专业划分的基本情况

实业学堂分为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学堂,各项实业学堂均分为高、中、初三等。其中,中等实业学堂包括中等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类。以授农、工、商业所必需之知识技能或驾运商船之知识技术,使将来实能从事农、工、商业或商船为宗旨。学制中制定了专业类、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中职教育专业目录最早的雏形。

(二)专业划分的特点 2.专业划分体现国家需求。清末时期的实业教育主要是政府兴办的,所设专业反应的也主要是政府对教育的需求。农、工、商、运输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商船专业外,机器制造、电讯、铁路、矿务等工业类专业,都是在洋务派大臣们的主张下设置的,体现着政府希望在这些方面发展本国力量,摆脱外国列强控制的意愿。但当时的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和系统,因此工业、商船类实业学堂主要依附于企业兴办。这是初始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优势在于,有利于快速、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劣势在于,没有统一规划,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专业划分意识不清晰。由于处于职业教育发展初期,所以,这时从国家的角度进行专业划分的意识不清晰,只是进行了专业大类的划分,而在大类下进一步划分专业的工作是由各个实业学堂自行完成的。这样的专业划分方式缺乏应有的规范性。

二、民国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划分的回顾

(一)专业划分的基本情况

(二)专业划分的特点 2.专业划分体现社会需求。首先,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一时期随着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入和在华企业的建立,大工业生产方式进入到中国。大工业生产的分工精细,专业化程度高,专业划分与社会职业岗位的对接体现出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其次,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需求。在1933年颁布的《职业学校规程》中,顺应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独立的要求,家事成为了一个专业大类,其下设专业对应的也都是典型的女性职业岗位,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职业教育上的体现。再次,体现教育救国的思潮。当时工业大类下的专业中,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背景在于:中国结束了一战前后约10年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日本在积极酝酿侵略战争的同时,在经济上迅速扩张。加之其他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上的侵略,使我国曾兴盛一时的民族纺织业摇摇欲坠。而“考我国纱厂失败原因,乃资本不充,设备不良,技术幼稚……”。这样,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来提高技术,拯救民族纺织业,成为教育救国的一个现实性表达。 "

3.专业划分原则不明确。职业教育的专业划分一般要参照国民经济活动、社会劳动结构、企业经济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等方面因素,按照一定原则进行。1933年颁布《职业学校规程》中的专业划分没有统一的原则。以农业为例,农业类专业划分为农业、森林、蚕桑、畜牧、水产、园艺等,对照《大典》,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对应的是5-01至5-04的中类行业,而桑蚕可对应5-01-03-03果、茶、桑园艺工细类职业中的工种,园艺可对应5-01-03园艺作物生产人员小类行业。可以看出,在农业大类的专业划分中,是与行业还是与职业接轨并没有一定原则,这种情况在其他几个专业大类的划分中体现更为突出。

三、建国后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划分的历史回顾

(一)1963年专业目录分析

1963年《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共8科348个专业。特点在于:

以专业与岗位对接为基本原则。以农科25个专业为例,对照《大典》,农作物可对应5-01-01大田生产人员小类行业;植物保护可对应5-01-01-04农作物植保工细类职业;蔬菜、果树、蚕桑、茶叶可分别对应5-01-03-01蔬菜园艺工、5-01-03-03果、茶、桑园艺工等细类职业;亚热带作物可对应5-01-04热带作物生产人员小类行业;药用植物栽培可对应5-01-05-01中药材种植员等细类职业;畜牧、兽医、畜牧兽医、水产品加工、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对应小类行业,兽医、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水产捕捞对应细类职业,等等。专业与小类行业或细类职业对接,以与职业(岗位)对接为主。这种专业划分在当时有着较为充分的合理性。1963年时,我国刚刚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中苏关系破裂等一系列挫折,社会和经济要稳步发展需要我们独立培养大量各级各类具备专业技能,能够直接在工作岗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由于当时我国受中等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低,中等专业学校的任务在于培养中等专业干部,这些人的职业稳定性高、流动性低,更需要他们具备某一岗位的专门技能。所以,与职业对接的专业划分原则,符合我国当时以及之后一段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1993年专业目录分析

1993年《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共9科49类515个专业,其特点在于: 2.专业划分体现社会需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断变化,专业面过窄,综合素质不高,适应能力不强,反映到工作中就是职业能力不足。但当时中专教育仍然实行统一分配,社会要接收全部毕业生,在这种背景下,专业划分的改革主要体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随着统一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计划的逐步放开,学校和学生面临生存和就业压力,成为专业改革的主要动力。

(三)2000年专业目录分析 1.专业划分的综合性增强。这一专业目录调整、合并了原有的面向较窄的专业,适应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仍以农林类为例,专业数量从1993年的31个减少到19个,专业有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野生动植物保护、农副产品加工、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等。专业划分基本是以与岗位群或行业对接为主进行的,拓宽了专业业务范围和教学内容。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9.68万人,录取率达到49%,我国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时代。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形势,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来的培养中等专业干部转变为培养数以亿计的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种专业划分原则符合当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能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创造条件,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和导向性。 " 3.专业划分改革现实性不足。2000年专业目录与之前和之后专业目录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专业划分原则是与岗位群或行业对接,拓宽了专业业务范围和教学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为学生适应将来职业变化打下良好基础,增强职业学校的活力和吸引力。这种专业划分的原则和思路符合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具备了职业教育应有的前瞻性。但10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专业划分针对性不强,现实性不足,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没有给中职教育带来期望的生机和活力。原因有:首先,目标难以实现。综合化专业划分的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为就业和终身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但当时我国理论界对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的研究不足,虽然专业划分实现了综合化,所实现的只是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诉求。实践中,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在教学中怎样培养这些能力,配套的教材改革、教师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解决思路。结果导致不能达到专业改革的预期目标,学生仍然难以适应职业变化的要求。其次,学生和企业的需求难以满足。教学中,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教学内容和学生就业前景比较明确。综合化专业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但这两方面能力的内涵和教学内容不够明确,教学针对性不强,造成学生的职业技能不突出,难以满足企业用工的要求。多种原因造成了2000年中职专业改革不够成功,所以2010年的专业目录又回到了与职业岗位对接的道路上。

(四)2010年专业目录分析 1.专业体系与产业结构和职业岗位对接。与原来专业目录不同的是,本次专业数量增加不多,但专业(技能)方向增加了近一倍,由原来的470个增加到927个。即专业比较宽泛,但在学校设置专业的过程中,同一专业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方向设置。这样,以就业为导向,学校设置的专业可与职业岗位对接,解决了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等问题,转变了2000年专业较为综合,缺乏吸引力,难以给中职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的现实问题,具备了现实性。但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回到了专业口径窄,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能力培养关注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分工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缺乏应有的前瞻性。

四、职业教育专业划分的原则

回顾我国中职专业划分状况的历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专业划分原则进行分析:

(一)中职专业划分应具有时代现实性

(二)专业划分要具有适度前瞻性

前瞻性是现代教育的属性之一,指教育目标须参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须优先于经济的发展。当前的教育工作为未来的需要服务,学生当前的学习为准备参与未来的生活。因而培养目标、教育内容选择不仅服从于现实的社会需要,还应从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出发。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做好人才准备。同时,当前,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势头,中职教育就必须符合并引领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具有前瞻性。在专业划分中,这种前瞻性应表现在掌握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发展的趋势,职业发展对从业者能力发展的要求,并在专业划分中体现出这种趋势和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前瞻性必须适度。回顾上述几次专业划分,最具前瞻性的应该是2000年的专业划分,但其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条件不成熟情况下的过度超前。因此,专业划分应具有适度的前瞻性。

(三)专业划分要具有科学性

1.目标定位要明确。专业划分的目标定位要服从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总的来讲,要满足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及人的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既要符合企业当前用人的要求,还要满足企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既要符合学生当前就业的要求,还要满足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不仅应在当前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吸引力,还应该具有长期的适应性和潜在的吸引力。

2.专业口径要适度。中职专业口径是指划分专业时所规定的一个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或者职业群的范围。专业口径过窄,就会出现学生就业渠道窄,对社会和职业变化的适应性不足,不利于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等问题。专业口径过宽,就会出现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不强、社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在专业划分过程中,专业口径要适度。从已有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状况看,上海2004届毕业生中一半以上认为初次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而且工作稳定性较差。2007年全国中职毕业生中有近60%的人认为“专业完全不对口”,15%的人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专业口径窄、学生适应能力不足。这就要求在专业划分过程中,应适当拓宽专业口径,使专业与职业岗位群或行业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职业能力要求要明确。2009年《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专业目录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录制定过程中不仅应进行适当的专业划分,还应明确各专业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能力要求,学校可以有据可依地进行教材、教学方法、教师教育等一系列的改革,这样才能够真正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发展中职教育。

总之,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专业划分在中职教育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需要按照时代现实性、适度前瞻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对专业进行划分,以保障全面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推动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三包”诉苦记
我心中的“大大连”
心事
我校的植物园
忘性子的鸭妈妈
我当家长
鸟的天堂导游词
我家人的生肖
学做鸡蛋面条
海底旅行记(看图)
采访稿
长征〔考试版〕
旷野中的小屋
我喜爱的一本书
试析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出窘途
试论高职教师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试析民族地区社区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
简论欧盟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举措分析
浅谈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认识
试析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办学理念及运行机制探究
浅析关于高职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试析我国高职创业教育呈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试论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优秀人才培养
试析对高职设计艺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究
试析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社会人员学习的调研
试析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在中等职业美术中的实施与应用
论旅游管理人才职业化能力剖析
浅谈高职数学“专业需求模块”校本微型课程开发策略
《化石吟》问题探究
《化石吟》语法修辞
《化石吟》同步达纲练习
《化石吟》写作特点
《化石吟》课文背景知识
《化石吟》多音字辨析
《化石吟》结构分析
《化石吟》课时训练
《化石吟》课文题解
《化石吟》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琥珀
《化石吟》基础知识训练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重难点突破
《化石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