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职以科研促教学

试论高职以科研促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高职以科研促教学

"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院校及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和普通高校不分伯仲。这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切实深入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优秀成果。通过对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品牌专业的核心地位、专业群结构形成深入剖析,讨论了如何提高职业院校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院校要满足这个办学目标,满足社会需求,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

一、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生存的基础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的枢纽,是学校教学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就业,学生的就业是职业院校生存的根本。

(一)职业院校的生存取决于学生的就业,学生的就业取决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是学生就业的根本,技术领域、技术水平是学生就业的支柱。职业院校等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必须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把握市场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灵活设置专业。

1.把握市场需求的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设置专业,不能盲目跟从热门专业。灵活设置、调整专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节奏。但必须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前提,不能在师资水平不健全,实验室、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缺失,教学计划盲目,教学环节不周密等情况下盲目跟从热门专业。虽然热门专业就业会有就业面广、待遇高等优势,但热门专业存在着更激烈的竞争,毕业生数量更多,就业比率不高等劣势。

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必然有一定的滞后性,专业的热门与否根据市场岗位而定,一旦岗位饱和,热门专业就会迅速转冷。例如教育改革之后的师范专业,近几年培养了过多的师范毕业生,导致很多师范毕业生无法就业而被迫换岗。盲目跟从热门专业只能培养出专业知识匮乏、职业技能生疏、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低水平人才,学生到了企事业单位后还需长期培养才能上岗工作。条件不成熟的盲目跟从,带来的是不健全的教育、损害学校名誉、给企事业单位增加压力。

2.坚持设置学校老牌专业,尽管它目前可能是冷门专业。学校老牌专业多是相对稳定成熟的专业,有良好的师资和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及保障都已形成完备的体系,所以要审时度势,不能因跟从热门专业,或者是偶然的转冷而放弃学校的老牌专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有规律可循的,从缺口到饱和,从饱和到过饱和,然后再从过饱和到缺口,不断循环。所以学校要不断坚持、不断拓展老牌专业,把自己的老牌专业升格成自己的品牌专业,不能一味盲目的跟从市场节奏。

(二)专业决定了职业院校的特质特色。职业院校选择设置了专业,专业则通过将来的就业、工作岗位反映出职业院校的特质特色。例如,医药卫生类行业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安全卫生、质量保证,所以医药类行业的特质特色就是安全卫生、质量保证。新闻类要求简洁、实效,电子机械要求钻研、精细,服务美容要求创新、灵活等等。工作岗位决定了专业的特质,而专业决定了职业院校的特质特色。职业院校的特质特色又是对应行业职业道德素养的体现。 专业设置必须要保证学生能够就业,还要保证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能因为技术领域因素而面临失业。专业是职业院校的生存基础,设置专业或增删专业时要慎重考虑,从长远目标思考,不能只图眼前的利弊。

二、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社会上职业学校众多,办学主体各异,投资渠道多元化,招生竞争相当激烈,就业竞争也日益突现。提升市场竞争力是职业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专业设置则是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专业代表着职业院校的水平层次。随着职业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也日益俱增。生源低谷期已悄然而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地各校纷纷开增专业,新建校舍,增添设备,不断扩大规模。但办学理念、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产品意识等内涵建设方面却差距凸显,结果是增大了投入,却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核心专业的发展建设。

大学层次高低,看大师有几许。职业院校层次高低,则看核心专业是否上档次。核心专业代表了职业院校的最高技术领域和技术水平。也是学校师资水平、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保障等整个教育教学系统的最好体现。因此保持职业院校核心专业高水平高层次,才能保持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招生市场、就业市场站稳脚跟。核心专业有了保障才能有资本拓展新的专业,否则只能是新专业、新项目阻力很大,而原有专业停滞不前的不利局面。

(二)围绕核心专业形成专业群使职业院校更有专业氛围和行业模式,更突学校特色。核心专业持续不断继续发展的基础上,开拓关联专业,形成专业群,以核心专业带动关联专业,促使专业群不断发展,形成专业氛围和行业模式。职业院校加大投入时,一定要围绕核心专业展开,不能拓展毫无关联的专业另起炉灶。

围绕核心专业开拓关联专业能够减少师资投入,优化资源利用,减少了再起实验室、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和科研投入。只需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小规模增添设备和资源调配。开拓关联专业时,还可以减少市场调研投入,不用重新拟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等一些列教学文件。关联专业群一旦成规模不仅能提高职业院校在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而且更能突出原有核心专业的社会地位,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档次。

(三)核心专业及其专业群能推促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必要保证,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核心专业及其专业群能健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都必须以学校与企业接触、合作为前提,而职业院校与生产企业能否合作的基本点在于是否双赢。学校需要企业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设备、工艺等等支撑学生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企业需要学校提供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企业必然会选择高度专业化、具有行业特色道德素质素养、具有行业企业文化氛围、成规模成系统人才培养方式的院校作为自己的人才储备基地。因此,专业设置混杂、行业企业主流文化氛围不浓、底蕴不深、必然会被企业冷落,最终被市场淘汰。以核心专业为根本扩展成专业群对职业院校的企业文化底蕴有良好的沉淀作用,让院校成为行业企业人才储备基地,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做到真正的校企双赢长期发展。 "

三、专业设置决定着职业院校整体资源利用和优化

(一)专业设置决定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取决于市场需求,也依赖于学校基本的师资条件,软、硬件资源。在各类专业百花齐放的今天,职业院校要量体裁衣,不能盲目跟从热门,跟从市场时也要慎重选择,市场的节奏肯定要比人才培养的节奏迅捷。盲目跟从热门,跟从市场的结果必然是师资分散,繁多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无时间顾及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和教学研究,也无精力专心研究原有专业,使教师不得不在逐渐转型为“双师型”职业教师过程中被迫成为教育多面手,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以核心专业为基础拓展专业群的专业设置模式,能是学校师资自始至终的处于教育领域和已经熟悉的专业技能领域,因此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就会有经验所承,有前沿所望,既不无根、也不盲目,能够完成正常教学,也能深入行业企业,专研行业企业前沿科技,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工艺流程以及教育教学方法。这种方式才是教师队伍的资源优化利用,也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发展提升档次的途径和保障。要让教师队伍真正成为“双师型”,而非是为完成各种教学任务,被迫成为教育的多面手。

(二)专业设置对职业院校资金利用起着重要作用。资金投入对职业院校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拓展核心专业的相关专业,实验、实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重复使用,可把资金投入到更高水平的专业建设上,而非另起炉灶,另掘坑取水。另起炉灶则需要投入更大量资金,聘请专家设置教学软件,新建校内实训基地,添置设备等等。另起炉灶也只能是追随、模仿其他成型已久的专业,再去进行竞争,竞争力又从何谈起。所以专业设置和增添一定要以核心专业为根本,逐渐铺开,形成特色专业群体。既能节省投入,又能提升学校内涵。例如某职业学校在2010年新增的汽车理赔专业,是兼具汽车维修技能和经济保险知识的新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等方面,投入不多,但却很好的拓展了汽修专业,是以汽修专业为核心的附属专业。

四、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文化内涵是职业院校的灵魂,而文化内涵是职业院校长期发展、稳定沉淀的结晶。所以专业设置的稳定是文化内涵形成的基本保证。正如股市,相对稳定、长期持有是盈利的关键。

专业设置稳定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漫长持久的过程。要明确“双证型”不等于“双师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将教学教育原理和专业知识技能相互摩擦碰撞,逐渐融合,才能让课堂真正将知识技能与教育意义融合,否则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意义还是分家,老师不是真正的师傅,学生也不是真正的徒弟。专业设置稳定,是教师专研探索的保障,是“双师型”教育队伍真正成型的保障,是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专业设置稳定是学生跟上专业技能、技术工艺更新的保障。专业设置稳定,使学生无形中养成了对应行业职业人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方式。这种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对专业技能、技术工艺专研精神的形成。有了专研精神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会自觉钻研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有关内容。而生产设备、工艺流程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时,学生不会被新技术、新工艺淘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不是靠三五年的学习就能完成的,教育的成功也不是在刚刚就业的那几年就能体现的,职业院校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学生所学专业必须要经得起学生几十年职业生涯的考验。所以专业设置稳定,与市场需求基本保持平衡,是职业院校长期稳定发展,是不被科技进步更新淘汰的根本。

专业设置稳定是教学水平,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保障。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要随着课程改革逐渐提高。教学目标定位更准确,教学计划不断完善,教学环节层次更分明,教学管理、教学保障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更实效,更深刻反映企事业单位模式等等,所有的教学“软件”都要在不断实践中完善。而专业设置稳定,保证了这些教学“软件”在稳中求进步,层层精进,最终形成系统的,稳定的,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教学体系。

专业设置稳定,教育工作者才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思考,去实践这些教育“软件”,否则只能把这些教育“软件”从一处转换到另一处,再换个模式转变回来,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还是用原来那套教育教学体系。专业设置维系着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师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也影响着资金投入和教育资源利用。确保专业开发是以核心专业为基础的“树”状结构,以核心专业带动关联专业,形成特色专业群。不能随意跟从热门,跟从市场需求,要有根基,也要有生命力和生长点。

从长期的生产生活角度来看,专业并无冷热之分,只是市场需求有饱和与否之别,所以慎重删减已有的成型专业,把老牌专业培养成品牌专业,不要让原有的经验、资本白白流失。通过专业设置稳定,稳定精进自己赖以生存的教育教学体系,稳定职业院校学生赖以生存职业生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第一次拔牙
我家的宠物狗——歪歪
这张画送给你
令我伤心的一天
半个馒头的故事
画画
我的玩具——芭比娃娃
课间活动
烟雨中畅游九龙湖
三只蚂蚁
最可爱的人
一把小雨伞
学校观看日全食
我的画作——移动花园
一束鲜花
大学省三好学生事迹材料
争创文明职工事迹材料
学校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事迹
女工干事个人事迹
仓管员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恪守尽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金融行业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小学生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董事长创先争优先进事迹
机修厂团结合作创先进事迹材料
社区民警先进事迹材料
公司维修队事迹材料:无私奉献的好电工
创先争优乡镇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小学生班长先进事迹材料
乡敬老院先进事迹材料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研究
让孩子成为习作评价的主人
审计需求与代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万事开关难,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有效引导激发课堂生命例谈
正确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对话
瑞典政府审计制度及其评析
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与审计
中学语文教学作文课堂这一课和下一课的区别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论“红艳”与“断肠”之间的联系
浅谈中学高考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浅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浅论效益审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琵琶行》备课参考
同是天涯沦落人,落花时节又逢君──读《琵琶行》中的天涯沦落情
千古绝响《琵琶行》──浅谈《琵琶行》中以乐传情的写法
《琵琶行》:琵琶三弹三境界
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时无声胜有声──谈谈《琵琶行》琵琶声描写的音乐美
《琵琶行》知己意识深层内涵简论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色
挖掘审美意蕴 陶冶审美情操──《琵琶行》教学设想
说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恬然自安”
《登高》教学设计
情景交融与情景相隔──谈《琵琶行》等三首琵琶曲的得失
《琵琶行》的绘画美和音乐美
白居易《琵琶行》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