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9
试论资源禀赋的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
"
论文摘要:创业资源禀赋是决定创业与否和创业成败的根本因素,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自身创业资源禀赋,倡导理性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把大学生所持有的创业人力资源和创业社会资源转化为创业资本,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资源禀赋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大学生有理想,有激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创业意识不强,或者创业比较盲目,即使创业,真正能够生存下来,稳定经营,持续发展的寥寥无几。究其影响因素,可从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自身因素制约
1.创业思想认识不清。何谓创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一方面有些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简单化,对自身的创业基础条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科学评价,由此而产生的非理性“激情创业”很难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创业的“短命”现象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看不到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对创业机会顾虑重重,不能抢抓机遇,不敢承担创业所带来的挑战,甚至认为创业只是那些找不到稳定工作的人的无奈之举。
2.创业社会资源不足。大学生创业需要获得包括所在学校、政府主管部门、客户方、供应商、团队成员、亲属朋友等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社会关系网络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资源,拥有较强的社会资源意味着有更多的渠道吸纳创业资金、获得政策支持和降低创业风险。大学生获取创业社会资源的先赋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亲缘、学缘和业缘关系。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属于在校或走出校门不久的创业者,除了亲缘和学缘方面的部分资源外,在业缘方面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影响和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创业的成功率。
3.创业素质欠缺。创业素质是以个体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身心要素的总称。大学生创业素质不强一方面表现为创业心理品质不健全,比如坚韧性不够、性格弱点等先赋缺陷,他们对能否进行自主创业缺少自信,内心充满矛盾和焦虑。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综合能力较差,比如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大学生为自身的创业能力不高而感到苦闷,对创业前景把握不定,显得迷惘,意志不够坚强。
(二)外部条件影响
1.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以“就业型”人才为导向,缺乏对创业型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未能全面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具体表现为,创业教育很难进入主流教育体系,一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个别学校没有设置创业教育类课程,即便有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其内容也多局限于企业管理类课程,或者是一两门选修课,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创业前期和初期所需的相关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开发,导致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偏重于就业率的考察,而忽略了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塑造创业文化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家庭对子女创业支持力度不够。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养成有着更加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理性的规范和科学的关照,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家长这些教育方式下,学生习惯于安排舒适的生活,没有挑战和竞争的工作,其独立成长的体验被无意剥夺了。从而,抑制了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养成。从中国社会现实来看,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而不要一进社会就承担太大的风险。家长以及亲朋好友的这种潜在的对创业畏惧的心理氛围对大学生创业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反映出传统的家庭价值导向对大学生创业的负面影响。
3.社会创业扶持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对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学校与社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帮扶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在创业扶持体系建设方面缺乏整体性,导致大学生在创业项目设计、创业项目培育和创业项目实施等各个阶段未能完全获得对应的指导和扶持。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要点”中指出,中国的创业环境在GEM的37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在23位,属于中下水平。客观的说,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偏少,大学生创业活动在融资支持、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缺口明显。市场准入标准过高,创业启动资金筹措困难,市场竞争规则不公平或不规范等现象,都会抑制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降低。
二、大学生创业资源禀赋
大学生创业资源禀赋是指创业者所具有的与创业相关的自身素质和外在关系的总和。其中自身素质即创业者人力资源,外在关系即创业者社会资源。
(一)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
创业学视域的人力资源是指创业者自身素质条件。即创业者的先天气质禀赋和在接受教育、参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创业意识、创业的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自我资源禀赋。创业人力资源的生成受个人的先天气质禀赋和后天生活经历、教育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个体的人力资源是有差异的。创业人力资源的差异将影响个体对创业机会的感知与评价,即创业者对机会的期望以及对机会能否弥补开发成本的评价,创业人力资源禀赋高的个体更容易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和把握机会。 "
(二)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
创业学视域的社会资源是指创业者所拥有的外部支持条件。社会资源是创业者个体从其拥有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的,并从这些关系网络中衍生出来的现实和潜在的资源的总合。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包括创业者的资金资源和创业者的公关资源。
资金资源即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的渠道,包括创业者及合作者的存款及等价的产权以及贸易信贷、银行贷款、亲友借款等外部投资。公关资源即创业者获得人际支持的强度、广度的可能性,公关资源之所以会成为影响创业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来源,主要是由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在结构所决定的,亦即“人情”在中国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普遍性。大学生创业公关资源的主要表现为亲缘、学缘和业缘关系。亲缘关系主要指的是家庭及其扩展开的关系网络,具有先赋性特征。学缘关系指师生之情,同学之缘。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师生、同学甚或是校友关系具有人际关系纽带的作用。业缘关系则主要是指创业者与行业相关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例如与行业技术人员、投资融资方、销售客户等相关人员以及行政主管等部门的关系等。
社会资源在很大层面上决定大学生创业的持久性,社会资源禀赋高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较好的资金、客户等经营环境。从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过程出发来分析社会资源的获取过程及其特征,显然亲缘关系、学缘关系占有主导作用,而业缘关系相对薄弱并滞后,但亲缘关系、学缘关系有可能对业缘关系产生牵动作用,创业者可以在亲缘、学缘关系的支撑下扩展业缘关系,并获得一系列社会资源的支持。
三、提升创业者资源禀赋的创业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本文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当针对提升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和改善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来实施,促使大学生所持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转换为创业资本,达到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和成功创业的目的。
(一)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培育
1.理性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动因。它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等几个方面组成,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凡成功的创业都建立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基础之上,因此创业意识的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积极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创业风险的理性创业意识。要结合创业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素质条件和个人兴趣,学会客观评价、运用自己的创业资源禀赋,只有这样才能为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创业是艰苦的,创业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有失败的可能,所以在创业过程中必须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最为重要的是柔韧性和灵活性,面对逆境能够坚韧,面对变化能够灵巧应对。创业心理品质主要由意志和情感组成,包括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在创业教育中应注重意志力和情感调节方面的培养,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使之扬长克短,富有决心、恒心和创造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形成吃苦耐劳、谦虚宽容、坚忍不拔的创业心理。
3.创业基本能力教育。创业基本能力反映了创业者所具有的智商和情商,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创业基本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基本的从业能力、理财能力、企业经营能力以及把政府政策、法规运用于本行业实际的能力。方法能力包括谋划勾勒创业蓝图的想象能力、接受和处理事物的决断能力、捕捉商机的洞察能力、创造性整合资源的能力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主要指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能力,如企业组织、人际交往、自我约束、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高校创业教育应当针对创业基本能力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训活动方案。
(二)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培育
1.大学生社会资源认识教育。创业社会资源是由创业者个人和社会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的,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对社会资源的认识和运用。因此,需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资源的认识与把握能力,高校要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资源。通过开专门设课程、举办创业形势报告会、创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讲授、宣传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外部资源环境,其中包括政府推出的一些减免税收、创业援助、创业贷款、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创业过程需要的资金资源和公关资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寻求并合理运用资金资源和公关资源。
2.创业实务教育。大学生创业的客观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面对创业风险,提高识别机会成本、获取和运用社会资源等能力。高校创业教育应当有针对性的加强创业实务方面教育,通过虚拟或半虚拟的创业实践,让学生在实战氛围内培养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巩固书本上习来的企业经营概念,从而提升自我创业技能。同时,要发挥高校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组织在推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通过短期讲学、参与案例讨论、参加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项目。为在校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创业咨询和指导,加强大学生对创业实务的实践性认知。
3.建立社会、学校一体化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是改善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涉及到两个主体,一是政府,二是高校。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从基础环节入手,建立和完善社会创业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中心”。通过报纸、电视、主题网站等传媒,报道大学生创业事例,介绍大学生创业项目、创业扶持政策等内容,发布创业项目,实行资源共享,供学生学习、交流。二是建立“大学生创业援助中心”。在大学生创业准入、创业融资、市场开拓和法律等方面提供政策法规知识的教育引导。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在大学生急需的诸如创业启动资金等方面提供操作层面的帮助。高校应当从深化创业教育改革入手,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指导体系。一是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定期研究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出台学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性政策,创制有益于大学生创业的学籍管理制度。选拔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大学生在学期间提出的创业项目。二是成立创业教育协调中心。负责协调校内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创业活动安排等具体事宜,负责协调建设学生校外创业实训基地等事宜。
总之,大学生创业行为实质上是积累和运用其资源禀赋的机会寻求过程。大学生资源禀赋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的创业预期,形成不同的创业动机,最终外化为不同的创业行为。大学生资源禀赋越丰富,就越容易感知创业机会,并且更能理性把握住创业机会,从容应对创业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并获得收益。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所以,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理性分析创业资源禀赋,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体验等途径弥补大学生创业资源禀赋的欠缺或不足,并且通过社会渠道充实政策性资源来改善大学生资源禀赋的不足,尽量避免由于创业资源禀赋不足所导致的大学生创业失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回忆
- 打工传记
- 我和妹妹之间的事
- 校运会200米比赛后
- 参观烈士陵园
- 参观科技文化中心
- 网络上的偷菜风
- 母子情深
- 玩笑陷阱
- 课堂上的风波
- 吸管装水的秘密
- 成长中的笑声
- 换座位的酸甜苦乐
- 游隆山
- 做“贼”
- 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方案2篇
- 某省人口计生委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整改活动方案
- 个人整改方案(五)
- 安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方案
- 某局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措施
- 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一
- 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方案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方案3
- 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整改方案
- 个人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
- 医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整改方案
- 个人整改方案(先进性教育)
- 转业干部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方案
- 某局局长个人整改方案
- 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方案
- 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 浅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就业导向性
- 试析高职院校特长生培养改革的认识
- 试析高职六种英语教学法
- 试论专业建设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中职《经济法》教学之思考
- 关于强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之对策
- 试析打造高职“三师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
- 关于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发展研究与思考
- 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定位及其实效性研究
- 试析高职声乐教学“换教师”现象剖析
- 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 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
- 关于社会转型期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任选课简论
- 试析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
- 《师说》
- 《鸿门宴》教学设计
- 《琵琶行并序》
- 《蜀道难》
-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
- 《宇宙的边疆》
- 《林黛玉进贾府》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老人与海》
- 《李商隐诗两首》
- 《囚绿记》教学设计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 荆轲刺秦王
-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 《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