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探讨

简论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8

简论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探讨

"

论文摘要:从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提出创新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构建了实验教学新体系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并对创新性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创新;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即巩固学生课堂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运作能力,在教学计划中有较大的比例。它的作用不仅在于通过实验教学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性人才,计算机的使用与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计算机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其特点就是以实验教学为主要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打造一个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平台,探索在现代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思路,全面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新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一)改革目标和思路

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以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为主线贯穿整个实验教学全过程,建设设施一流、设备先进、队伍精良、管理有序、全方位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综合素质较为全面的创新性人才。

(二)构建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建设理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逐步形成“一个宗旨,三个结合,四个层次,三种教学途径,四种辅助方法”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个宗旨: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构建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三个结合: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制定两个教学大纲,即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其统一整合成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依照先理论后实验和尽量一班的理论、实验老师为同一人的两个原则,并由理论课主讲教师负责实验内容的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实验课与理论课衔接不紧密,内容不连贯的问题。二是基础、提高、综合、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阶段性和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分层次设计实验项目,并加以统筹、规划和组织,加强学生对综合、研究创新型知识的认识。循行渐进的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应变能力。三是实践教学内容与科研紧密结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了使学生适应时代即将服务社会的需要,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与科研相辅助的项目,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四个层次:构建基础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步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渗透的实验教学模式。三种教学途径:通过必修、选修、开放三种教学途径组织实验教学,在学生完成必修实验的前提下,按学分要求开设公选课,并在开放时间进行一些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四种辅助方法:采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上答疑、电子邮件、QQ通讯四种方式辅助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是决定实验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内容验证性实验居多,设计、综合创新型实验较少,且教学方法也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按部就班,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

根据面向21世纪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新实验内容、重组实验课程、建立起符合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内容和体系是目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的实际,将实验教学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探究式实验。基础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训练。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主要在课程的一定阶段进行。探究式实验,主要是创新型实验,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式实验主要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项目、实验设计方案。增加探究式实验的比重,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放到网站上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带动作用。 "

二、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遵照主讲教师布置的实验项目,学生跟着老师完成规定操作步骤的实验。这种相对封闭的实验模式已限制了学生创造性、主动性的发展。因此,改革原有实验室模式为开放模式,已成为新世纪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标志着实验室开放的最重要条件是观念教法的转变。不应仅仅是空间和时间这些表面要素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学手段、方法和思想上的开放。“教”全面向“学”开放。改革传统的以传授受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标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潜移默化提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实现开放式的实验模式,需要在主管领导的决策下,在教务处的积极配合下,全体实验中心员工群策群力,协心努力,专心研讨。近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实验室开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网络手段加强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科学管理,开发了无人值守的机房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网络考试系统。

三、创新性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高校实验教学担负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今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科研的教学辐射功能。科研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成果,让教师与学生及时得到科技领先成果,站在科学的前沿,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把握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的平衡点,使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教学与科研发展的领先。

创新性实验教学不是单指某一个或者类别的实验项目,而是体现在实验教学的整个贯穿行为中。创新性实验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体系上能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科研经验和成果,通过前沿的科学技术领航,拓展学生知识结构,逐步形成符合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并纳入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采用“案例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扩充有趣、利于个性发展的应用型、职场型科研成果形成实验教学案例,去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索;运用“问题式”的情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从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或情景引导,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主分析,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式”集中训练教学方法。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研究项目,能使学生从动手能力、技术操作、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采用“研究式”探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从选择研究题目出发,文献阅读,设计和安排研究过程,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到成文发表,经历的是一个完整、个性化的研究过程。学生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个人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这种较丰富、全面、强调学生个性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增强。

四、结束语

在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指导下,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与爱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实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实验室的利用率,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更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发展平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爱吃的水果
回家吧,小蚂蚁
雪花飘飘
划龙舟
炎热的夏天
洗澡
放火箭炮
我的小台灯
快下雨了
小树得救了
母亲的爱
端午节
小女孩和孙悟空
躲雨
学骑自行车
高科技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创新(1)论文
简析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完善中国民主模式
浅谈新媒体浪潮下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
浅析微电影的规制和引导
中国决策制定过程的三层分析
论公民精神与民主政治
影视广告与视频广告对比研究
该生效离婚调解协议既判力的主观范围及于子女(1)论文
信访制度及信访实践再思考
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中国元素
PWFE国际跨界影视娱乐战略 打造《梦幻诛仙2》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论发展党内民主的对策思考
论我国民法典中的相邻关系立法(1)论文
《静夜思》教学设计二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三
《影子》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二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一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五
《静夜思》教学设计一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三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一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四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二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