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三课堂”模式与会计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试论“三课堂”模式与会计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9

试论“三课堂”模式与会计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

论文摘要:会计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学校会计教育呈现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特征。“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对提高会计学教学效果、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三课堂”对会计教学效果及其参与主体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论文关键词:“三课堂”;会计;教学效果

会计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化,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逐步提高,既要有较强的理论分析水平更要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大学会计学教学是大学生会计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一环。为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保持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提高竞争力,需要充分利用“三课堂”的有机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一、“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三课堂”具体是指:第一课堂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当引导和主导的角色,所以其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学生是这个环节中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他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并逐步培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第二课堂主要是指丰富多彩的、与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比如各种形式的Party、学术会议和讲座、沙龙、竞技比赛活动等。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强化。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利用多渠道、多形式融教于娱,达到强化知识积累、理解和运用效果。这比教师单调的课堂宣讲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具有实际效果,因为这些活动是与学生的爱好紧密相结合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但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自我展示等能力不是在第一课堂上所能够达到的,往往都是在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实现的,具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第三课堂是指学生参加的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校内实践集中在学校所能够提供的各种工作机会,比如在校办基地中实习、吸纳学生充当教学助理、代理班主任等,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会计教学中间来。校外实践主要通过在创业实践基地、社会教学实践基地、就业基地进行实战练习,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假和暑假进行锻炼,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课堂是指学生的工作岗位实践,是学生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岗位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学生发挥和养成实践工作能力和养成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实践效果的大小依赖学校的适当管理和正确引导,也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学校配备专业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实践基地配备专业师傅进行引导和纠错是完成第三课堂学习任务的决定因素。第三课堂既可以锻炼专业能力,也可以提前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拉近与企业的距离。

二、“三课堂”互动教学主体功能及方法创新

“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涉及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校,其中,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是落脚点,教师和学校是其实现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教学活动和其它辅助活动中,学生、教师和学校是一体的,为实现最终目标,三者具有不同的功能。

(一)教师的专业授予和指导功能

第一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方法,进而提高专业素质的关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最为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有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目前的教学方法普遍落后,主要依靠单调的宣讲,学生被动记笔记来进行,师生互动不足,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带动,结果是教师下课就走,学生下课见不到老师。基于此,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改变现状。从专业授予功能来看,教师在第一课堂要做到三点。一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这是解决做到“有道可传”的问题。很多老师被学生称作误人子弟,就是对教师水平的质疑。老师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直接与学生的专业素质高低相关,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二是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是解决“授业”效果的问题。现在的教学方法还是侧重于应试教育,采取满堂灌,单方面的宣讲,效果极不理想。教师应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人施教是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进而采取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是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启发式、案例、讨论等方法,改变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方式;因时施教是指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与时俱进,与最新知识前沿和用人单位实际要求保持一致,改变“十年复一日”式的静态教学。三是教师应创造条件与学生保持互动,畅通交流渠道,这是解决“解惑”的问题。学生的“惑”来源多方面,比如在知识上、心理上、情感上、生活上等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作为老师无疑承担着为学生寻求“解”的重任。故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课间的提问、学生的反馈、QQ等网络工具、论文指导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交流。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

(二)学校的支持和管理功能

学校作为教育单位,其在“三课堂”教学互动模式中的作用是体现在第二和第三课堂的支持与管理上,要切实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第

二、第三课堂是学生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离不开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学校管理部门与师生的互动,就是要鼓励师生成立各种社团、沙龙、文艺活动,在政策、资金、场地上提供支持,提供与师生交流的渠道和机会。现在学校普遍注重学生各种社团和文艺活动,忽视教师这个群体的组织活动,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非常缺乏,三者之间交流甚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发组织。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应充分和教师进行沟通和协调,听取主管老师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然后积极配合老师提供相应的设备及资金,使第

二、第三课堂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作用。 "

(三)学生的习得与反馈功能

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接受、吸纳专业知识并提高于此相关的素质。在会计教学中,其充当的是知识的渴求者和信息反馈者。作为知识的渴求者,其急需掌握会计领域的专业知识,急需具备从业素质,掌握学习方法、了解与此相关的信息。能否达到社会、企业的从业要求是其能否顺利就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多方位、多渠道传授其知识、习得知识。这个问题需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配合运用来学习、提高、加强,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目前的教育现状与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落后,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相差较大;二是教学方法的落后,主要以宣讲为主,形式单调;三是理论多、实践少,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低下。基于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在“三课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第一课堂,要做到听、记、思、疑。听,就是要认真听讲老师的讲课内容,跟随教师的思路接受知识;记,就是将重要的问题、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思,就是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的讲解思考问题;疑,就是敢于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要具备怀疑的精神,不要盲目相信,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敢于向老师提问,通过一问一答才能真正明白真理。在第二课堂,学生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将专业知识融入进去,在活动中加强、提高。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一方面可以将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大脑,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第三课堂,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岗位、暑期社会实践以及自己兼职等机会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以此,来运用所学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发现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校和系部要给予大量支持,利用校内工厂、联系实习单位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检验所学知识的途径和场所。

三、“三课堂”会计教学互动与效果提升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会计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培训

教师的会计专业素质决定着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的指导能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和健康成长,因此,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教师会计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

1.开展会计专业教研活动,保持与时俱进。教学科研是高等院校会计教师不断与时俱进、以研促教的一项常规工作。教研活动的目的有两个:第一,通过教学科研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寻求解决办法。会计教学科研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时刻与教学保持一致,时刻为提高教学效果而服务。其次,教研活动过程也是会计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教研活动,老师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并克服自己的缺点,使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2.拓展会计教师学习渠道,提供深造的平台。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存量不断增加、不断更新,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保持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知识的方法就是不断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很多学校采取鼓励教师考研究生和博士,或者以访问学者的形式到其他高校学习,效果非常明显,极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切实可行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可以定期外派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国际国内的会议或者培训。为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有关会计主管部门会有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一些培训,如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各省、市会计机构就组织有关会计人员进行了新准则的培训。类似这样的培训,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应该参加。另外,可以加强省内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立会计教学协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交流情报和研究成果。第二,制定措施,提高会计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身学历水平、改善专业知识结构。研究和实践证明,受教育年限和学历层次与教学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年限越长、学历越高其对教育的认识就越全面,其教学手段和方法就越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环境,最终其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也就越加明显。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配备相应的资金并给予政策倾斜,合理地激励专业教师主动学习。

3.校企合作,实现会计人员互派锻炼。校企合作是目前加强企业和学校合作的主要做法,其中,可以吸纳企业会计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同时,也可以委派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这是保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项很好措施。高校可以放宽政策,让部分老师暂时脱离教学岗位,深入到财务工作第一线接受实践工作的历练,达到不但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目的,极大提高会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培养会计人才最终目的是要为企业服务,能够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财务人员。为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企业的现状和不同行业的财务流程,要使教师的教学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教师到企业中进行“挂职”。这样做既可以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也使学生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的影响,也提高了高等职业学校双师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学生辅导人员培训

“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性的学生辅导师资队伍。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社团、资金、场地和学校的支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第一课堂教学设施配备相对比较好,但是第二第三课堂的教学设施配备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第二第三课堂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设施配备中更应受到重视。比如第二课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和第三课堂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管理等都应得到足够重视。学生辅导队伍人员水平的高低是第二课堂得以有效进行的中间力量。辅导团队应由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人员构成,这样才能顺利地将会计知识与学生活动交融在一起,能够提高业务活动的品位和质量,在欢快的娱乐中学习到知识,也能够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三)重视学前教育和学后总结

学前教育就是新生在入学时就将“三课堂”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教育,在每一次的“三课堂”活动中强调其知识性,鼓励大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模式,让其明白所有的三课堂活动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学后总结就是要求师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进行知识和能力提高程度的总结,指出优缺点,为今后指明努力方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我想对你说
野外郊游——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给校长的一封信
自豪的一天
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我们的老师
书包
新同学
未来的交通工具
小鸟
我爱吃的水果
扫落叶
过家家
如果我住在乡下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2011年电力公司工人优秀事迹材料
2011年县检察官创先争优个人先进事迹
优秀老教师事迹材料
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事迹材料
2011年文管所创先争优典型事迹
工商所创建“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先进事迹材料
国土资源局优秀公务员事迹材料
优秀妇女主任事迹材料分析
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优秀女教师事迹材料
战士先进事迹材料
医护人员三八红旗手优秀事迹
大学优秀党员个人先进事迹
论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
论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走进生活,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调研 朱姝(一)
试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论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论语境与商务英语词汇的习得
邹开煌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比较分析
浅论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福建省选派民办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的实践与思考
AGING AND PRODUCTIVITY AMONG ECONOMISTS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
《马嵬》教学设计
苍生之生,在我心兮──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人文关怀
孟子的“仁政”学说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气势充沛 喻理生动──《寡人之于国也》阅读释疑
不违农时
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关于《孟子》
《锦瑟》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
以三寸不烂之舌尽显雄辩风采──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论辩艺术
孟子名言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