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对新形势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试析对新形势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对新形势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比重的加大,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保障机制建设“四项建设”和教育观念、队伍结构、教育模式、教育重点“四个转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四个建设;四个转变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对多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生中存在的理想落成问题、适应性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情感问题等心理健康问题缺乏研究;一些高职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另有一些高职院校将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种途径,只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即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低,教育效果有待提高。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缺乏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主动咨询的学生很少。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但只是流于形式,“一块牌子,一间房子,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低,教育效果不好,学生中学习冷漠,情绪不能控制,交往中沟通不足、社交恐怖、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时有发生。

(三)专职队伍还比较薄弱,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学校存在专职队伍人手少,兼职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少数院校存在只派个把人守场子的现象。同时专兼职队伍理论修养、业务水平不高,大多没有心理学专业教育背景,并未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技能的培训,或者是半路出家,只零星参加过一些辅导培训。他们对一些心理危机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造成一些自杀事件不能及时有效阻止。

(四)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不少高职院校存在经费投入力度不够、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教育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配备、技能拓展、硬件投入、教师待遇保障等等明显不足。一些高职院校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其它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专业课教师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工作,与他们无关,以至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靠心理教师势单力薄地开展着。

(五)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高职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实践性、活动性和互动性弱,教育形式单调,课程考核流于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重障碍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重心理问题诊治解决、轻预防引导工作,重心理问题的调查、轻心理教育方式的调研,重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四个建设”

(一)育人与育心并重,加强专兼结合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要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建设一支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专业化、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辅导员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高职院校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根据高职院校生源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笔者建议现阶段可按师生比l:3000~5000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形成学生班团干部和专业教师、学院专业辅导员、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等人员构建的“金字塔”式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一是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并确定用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比例;二是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以及提高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加强学生骨干和普通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是离同学最近、覆盖面最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四是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五是鼓励科研与教学,提升专业队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水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专业辅导员,在认真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工作,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教学+科研+心理咨询”,健全和完善心理咨询中心建设。高职院校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心理咨询中心,并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龙头,在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端正对心理健康咨询的认识,认清心理咨询中心是一个以教育功能为主的场所,只是帮助求询者认清他们问题的实质,分析问题的成因,并由他们自己选择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咨询者只起到一种建议、指导的作用,因此,并不是有“病”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健康咨询,这样,使更多的学生光顾心理咨询门诊。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除了在日常的咨询、辅导、干预外,还必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根据不同籍贯、不同家庭、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使不同心理病原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健康教育。还要开展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开展心理问题的比较研究,互相取长补短,更加深入地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三)全员、全程、全方位育心,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尽管存在着培养个体良好的个性、培养个体的良好应用能力、开发智力等等[2]。但其终极目标是在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促进个体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工部门、班主任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生的共同事情。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合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教学院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党团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者协会、班主任、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形成育心合力。同时,要充分运用学校宣传媒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宣传力度,崇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人人关心心理教育、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高职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之中。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系、班、宿舍四级网络体系,从新生入校直至毕业离校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心理跟踪指导,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兴趣拓展、情操陶冶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建设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潜移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活动主题要鲜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追求;活动内容要紧扣学生的思想实际,唤起他们的生活和奋斗激情;校园文化布局要和谐温馨,绿化美化;人文景观要意境深厚,催人奋进。有的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表演心理情景剧活动,寓教于乐,针对性强,既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又能增长心理健康知识,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

(四)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实现持续而有成效地发展,既需要确立前瞻的观念意识和提供切实的基本条件保障,又依赖于优化的工作模式与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高职院校党委、行政部门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切实措施,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文化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是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由于招生批次、独生子女和农村生源多等因素,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可构建四级课堂、五级工作、五级预警和四级转介的“455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四级课堂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辅课堂、专业课程教学渗入课堂和课外实践体验课堂。五级工作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小组、由专门人员组成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者协会等社团组织、由寝室长组成的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员。四级预警是指宿舍、班级、院系、学校、社区五级预警机制。四级转介是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学校卫生室)、学校附属医院和所在地精神病医院四级转介诊断治疗机制。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一)在教育观念上,从局部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向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把学生局部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和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二)在队伍结构上,从专职教师为主转向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队伍结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形成以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咨询)教师为主体,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为辅助,以学生骨干和心理健康社团为依托的,运作有序、功能互补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三)在教育重点上,从重视心理疾患治疗向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转变。不少高职院校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一些教师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课程教师和心理咨询中心工作者的工作,与他们无关,以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靠他们势单力薄地开展着。高职院校必须把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和有效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实现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的心理辅导(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机结合,形成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在教育模式上,从课堂的、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实践的、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高职院校要改变课堂的、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有利于自信心、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增强和水平提高的体验活动和行为训练,实现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外心理素质、心理调适能力实践培养的有机结合。要更加重视少数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要将被动消极的“坐诊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转向主动积极的“跟踪式”心理治疗,有效地针对个体开展跟踪服务,巩固心理咨询的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洗澡
电视
糖果雨
我爱秋天
去爸爸上班的地方
难学的英语
未来的月亮
爬山
美丽的秋天
我家养了两只小鸡
游上海科技馆
满洲里游记
暑假的收获
下雨了
小鱼也会想朋友
略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缺陷(2)法学理论论文(1)
浅析安乐死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浅析沉默权(2)法学理论论文(1)
论经济法的价值本质(2)法学理论论文(1)
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2)法学理论论文(1)
罪犯婚姻权论法学理论论文(1)
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法学理论论文(1)
由生命权看安乐死法学理论论文(1)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律顾问法学理论论文(1)
破产免责制度的现代理论(2)法学理论论文(1)
民商证据法律制度改革探究(2)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消费者的知情权(2)法学理论论文(1)
从“公用企业”走向“占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
民商证据法律制度改革探究法学理论论文(1)
刍议侵占罪之对象(2)法学理论论文(1)
《灰雀》教案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谈
《灰雀》教学设计二
《掌声》公开课教案、说课稿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二
《荷花》句子分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一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三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二
《灰雀》教学设计一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
《掌声》教案第二课时
《灰雀》教学设计三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三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