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挑战与出路:析新时期技术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

挑战与出路:析新时期技术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7

挑战与出路:析新时期技术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

"

论文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为高校的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办出技术教育特色是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文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技术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领域和形成机制。

论文关键词:分类发展;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

当前,我国有高校2600多所,学生总规模2980多万人,每年毕业生600多万人,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各高校开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介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在大众化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走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无疑是每一所高校的必然选择。

技术本科院校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兴起的一种高等院校类型,是以从事本科层次技术教育为主的院校。以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此类院校往往具有比较显著的行业背景,隶属于地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加强传统优势,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不仅是技术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新时期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质量,2010年中央财政开始设立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校重点发展和特色办学。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办学特色鲜明、符合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高校。可见,办出特色是获取中央财政支持的一项重要条件。2011年上海启动了“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及项目申报工作,项目启动的目的在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上海高校按照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扶需、扶特、扶强”原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逐步建立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卓越发展。

由此可见,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要问题,国家教育战略及落实教育战略的各项政策导向均为各高校特色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新时期技术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技术本科院校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产生的一种高校类型。此类院校往往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或几所院校合并而成。虽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许多办学成就,但由于办学时间短、底子薄等原因,技术本科院校在改革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办学理念不明确、特色学科专业少、高水平师资缺乏、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制约学校特色发展的诸多问题,并受到来自普通高校的挑战,一些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开始凸显。

办出特色是新时期技术本科院校应对挑战、争得机遇的必由之路。技术本科院校只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才能在高校如林的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才能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在特色发展过程中,技术本科院校要明确高校办学特色的几个特质:一是独特性,办学特色应是本校所特有的,是高校遵循教育规律的自主创造;二是优质性,特色是水平,是优势,其基本要素就是高质量的教育;三是稳定性,办学特色应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并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传统是特色之基;四是发展性,办学特色不仅是对过去优良传统的理性总结,更要反映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五是认可性,办学特色是在竞争中产生、保持并发展的,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并被公认的。

二、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战略选择

作为一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是技术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应然之举;作为一种战略,特色发展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在战略实施上,应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凝练办学理念: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引擎

办学特色强调整体性和目的性,以独特的办学理念为逻辑起点,用发展战略贯穿全局和始终。办学理念是一所高校特色发展的灵魂与精髓,是对办学目标和办学行为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考,是一所高校中相对稳定的因素之一,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引领着一所高校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这样的大学的行为和认识,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和教育创新。

一所享有良好社会声誉,并被社会公认的富有特色的高校,都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顾,教学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是其办学特色形成的依据。印度技术学院(IIT)仿照麻省理工学院而建,坚持“科技与人文并重,多样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理念,进而构建了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技术教育体系,在短短的半个多世纪内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理工类顶尖院校。上海电机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为谋求与其他本科院校的错位竞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将紧扣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致力于为企业工作现场提供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的优秀人才,并将“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以此为起点,确定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建设一流的技术本科院校,全力推动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办出技术教育的特色和水平。但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已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技术本科院校还不多,确立和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实际的独特的办学理念,还是今后一个时期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艰巨任务。 "

(二)强化学科特色: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核心

学科建设始终是高校的战略举措,是体现一所高校办学特色的基础,是高校办学特色中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离开特色学科专业,学校的特色发展战略就失去了根基。所以,高校要不遗余力地持续加强特色学科的优势,并努力将其做大做强,形成具有绝对排他性和不可撼动的优势。学科发展有特色,水平高,就可以带动学校其他方面工作的发展,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某些学科,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并以这些学科为突破口,率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贡献,是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如,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年轻大学,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重点发展了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商业与心理学等新兴学科专业,目前凭借这些领域的卓越成就已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佼佼者。 首先,要明确学科研究方向,重点大学重在开展“顶天”的基础研究,技术本科院校则有责任承担起“立地”的、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研究,要面向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重点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同时,技术本科院校也要瞄准国家当前的重大发展战略,积极争取承担和进入国家或行业重大、重点项目,结合高技术的研究,不断创造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其次,要明确学科发展路径,技术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建设要以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基本路径,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采取与企业共建、共设发展研究院等产学研联合体的方式,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技术进步,发展高新技术,实现技术知识的转化。技术本科院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形成学科力量的集聚,构筑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创新平台。再次,借鉴国内外许多一流大学都以某一种或几种学科群为优势和龙头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共同发展的经验,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的技术本科院校更要确定学科发展重点,要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出发,结合区域、行业、学科发展情况,重点支持优势明显的学科,实施人财物的政策倾斜,促进其在区域内、国内获得自身地位,并逐步形成以特色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带动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

(三)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是其立身之本。能否培养出特色人才是高校特色发展战略价值的最重要体现,也是一所高校特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上,国家强调办学特色,其根本目的也是希望以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去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所以,判断一所高校办学有没有特色主要看其所培养的人才与其他高校相比是否具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并最终体现在毕业生以及毕业生日积月累的社会声誉上。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一流大学重在培养精英化的学术型人才不同,技术本科院校更多应是培养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应是未来的行业技术领军人才,行业建设者和振兴者,其特点是理论基础扎实,并能将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灵活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他们主要在工作现场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其基础知识宽于高职院校学生,其实践能力强于传统大学学生。

人才培养过程特色是特色人才形成的途径与保障。技术本科院校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要努力构建校企共建机制,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项目攻关,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技术理论和技术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和渠道。 "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特色的主要尺度,质量是特色的归宿。所以,技术本科院校在追求特色发展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质量”这一标准。那么,如何检验其教育质量,其根本评价指标就是学生。首先,要检验我们的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其次,要看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度,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上;第三,要看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一所高校是否具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本科院校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过程中,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适应工作变化并具备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形成机制

技术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不仅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际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还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院校办学规律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因此,在考虑特色发展战略时,必须认真思考并探索技术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形成机制。

(一)改革创新是特色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不少高校自身成长的经验总结。当前,技术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新兴力量,在发展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观念不够解放,大学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办学条件有限、学科专业特色不鲜明,学生创新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学校社会影响力不够等问题。解决新时期技术本科院校发展中面临的这些有碍学校办学特色提升的问题,改革创新是根本推动力,必须解放思想,开放办学,深化改革,破解学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根据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改革方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按照教育规律,推动学校在办学理念、学科与科研发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闯出一条新路,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产学研相结合是特色发展的基本路径

当前,技术本科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科技与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使得高等教育与社会各界的全面合作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技术本科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面向行业企业,加强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满足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校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办学活力,才能获得更丰富的办学资源。

技术本科院校应认真研究地方产业结构发展规划,结合自身优势,找准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行业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贡献,从而不断强化学校科研特色,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技术本科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融入行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联盟,在产学研合作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人才培养、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并根据本校实际,在立足主要服务面向的基础上,产学研合作应积极向相关领域拓展和延伸,扩大服务面向,构建多层次有梯度的社会服务体系。

(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特色发展的源泉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阶段,经济、社会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在认真研究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特色适应需求,从特色中找寻自己新的发展起点。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技术本科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必须努力获得地方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但在向地方政府、企业谋求支持之前,则必须认真思考本校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什么贡献。只有努力办出属于地方、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的时候,技术本科院校才能获得在地方生存和发展的理由,才能获得地方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是技术本科院校办出特色的必然选择。

为此,技术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战略必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地方的特色发展战略相结合,寻求两者的契合点,成为地方新兴产业的促进者,在人才结构、学科设置、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前布局,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要按照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学科、设置专业,充分发挥高等技术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优秀技术人才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技术应用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成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要努力挖掘、传承并发展地方优秀文化,将其融入到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当中,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理解并发展地方文化,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不断繁荣。要积极承担对地方社会全面进步的责任和使命,要成为区域某领域高水平的智囊团和思想库,要在服务社会中确立学校的社会声望和存在价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贺年片
童年的生活
多么想见到你
哭泣的夜空
感谢您,爸爸
尊重
母爱
生活。朋友
童年
感恩的心
时间
冬雪
晨曦
浅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分析
浅析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风建设论析
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浅析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新方法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新平台
试论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试析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主体心里机制探析
试论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析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与举措
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试论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失物招领》教学案例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失物招领》朗读感悟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