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隐性教育视阈下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关于隐性教育视阈下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9

关于隐性教育视阈下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

论文摘要:隐性教育内隐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育内容、愉悦的教育方法、持续的教育效果都有利于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养成,高职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隐性教育路径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学校情境、教学场域、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来实现。

论文关键词:隐性教育;责任意识;高职生;培养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的显现,是一种理性接受权利和合理承担义务的成熟社会人心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高职生作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责任意识的有无、强弱与否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产品质量的好坏、经济建设水平和生产效益的高低。因此,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意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隐性教育在高职生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优势

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相对的,是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教育目的是明确的、显性的,但采用的教育手段是隐蔽的,教育的内容、目的深藏在各类活动及载体中,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受教育者因感觉不到自己是处于被教育的地位,而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思想,从而达到了教育者的预期目的。隐性教育的特性更加有利于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形成:

(一)内隐的教育方式符合当前“90后”高职生的心理需求

从08年秋季开始,带有强烈时代气息的“90后”开始走进高职校园。这些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更加崇尚平等、民主。高高在上、灌输式的显性教育模式显然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而隐性教育是一种学生在心理上并未觉察的无意识教育,是无形的、内隐的、没有明显教育痕迹的教育方式。它以无形的方式隐藏在学生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之中,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看不到居高临下的有形灌输,感觉不到“我讲你听”的权威训导,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又都是被教育者,以含而不露的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地位的平等性满足了现今“90后”高职生的民主、平等的心理需求,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唤起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强烈愿望,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全面地发展。

(二)丰富的教育内容奠定了责任意识养成的基础

传统的显性教育主要通过课堂、采用说理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内容往往是一些枯燥乏味的道德原则、观念、规范等内容,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责任意识的养成不同于具体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是几堂课的讲授、几条原则规范的识记就能实现的。要养成或塑造责任意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明确什么是责任;第二要时刻认清自己的角色责任或所从事的职业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将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显性教育充其量最多可以让受教育者明白责任的含义,而隐性教育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其载体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受教育者周围的硬件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包括有机会参加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隐性教育渗潜于受教育者的一切教育活动,并存在于受教育者学习生活的所有环境和氛围。隐性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无时不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通过一定的平台将责任转化为行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责任意识。

(三)愉悦的教育方法有利于责任意识的生成

责任意识是通过内化来生成的。这种内化最关键的是从责任的认识到责任的认同。认识责任本质是明确责任“是什么”,对责任的认同则是对于责任内容的价值判断,由于对责任的喜爱或畏俱,把外界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必须,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当这种对责任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信念,责任意识就随之形成了。隐性教育无直观明确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进入角色的过程是在无人说教的情况下自己主动进入的,整个教育氛围是自然、和谐、愉快的,受教育者在该氛围中更多地感受到了平等、尊重和愉快,隐性教育就是运用人的情绪体验和丰富联想,不时地触发受教育者的种种激情和向往。受教育者正是在这种陶醉、愉悦、亢奋和激动等愉快的情绪中被“熏陶”,教育内容也通这种方式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逐渐形成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四)持久的教育效果保障了责任意识的转化

责任意识是主观范畴,是社会个体从责任赋予者那里接受责任之后,内化为本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是个体履行责任行为的精神内驱力。责任意识最终的目的是转化为责任行为,伴随着人的一生。而隐性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一种知、情、信、意、行各方面的整体影响,受教育者从隐性教育中所获得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影响是无意识的、隐蔽的、不易察觉的,它是个量变的过程,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质变,即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思想道德品质。但一旦形成,不会消失,甚至能持续影响人的一生。它的效果是持续的、稳固的,完全保障了责任意识的转化。

二、高职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隐性教育路径

(一)榜样示范—高职生责任意识生成的价值导向

当今社会,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我们应当有明确的态度,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榜样示范是很好的途径。榜样是人们模仿的对象,榜样教育通过向榜样学习实现,这种学习主要是靠受教育者个人对榜样行为的模仿,从而转化为自觉、自愿、自发的自我行为。因此,要在高职生周围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责。教师始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自己要心胸开阔,心底无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自身的行为负责与否、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

其次,我们要在学生中寻找榜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高职生是已经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思想品质修养、具有一定独立判断能力的群体,我们可以采用正反并举的榜样示范手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正面的榜样示范中得到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从反面的榜样示范中吸取教训,这样更有利于培养高职生自主的责任判断能力和提高高职生自觉的责任认知水平。 "

(二)学校情境—高职生责任意识养成的情感陶冶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环境和文化,使之得以实现。环境是教育的生存场所和发展空间。环境启发人、环境养育人、环境造就人。”良好的环境氛围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作用;不健康的环境氛围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甚至有害的作用。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设学校情境:

1.学校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会给人一种高品位的美感,会激发个体求知的欲望,使个体感到自身气质的高贵。相反,一个“脏乱差”粗俗的校园环境,会使个体产生厌恶感和抵制情绪,降低美化环境的意识,从而降低自身的要求。

2.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和时代密切相关且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意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为高职生践行社会责任提供渠道。高职院校目前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的活动,因此要形成一个“课堂教学为主,第一课堂为辅,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日常文化活动与大型的文体活动相补充,多方面、多渠道的活动结构方式。”组织内容、形式多样的学生科研、演讲、辩论等学术活动,调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对他们应当承担何种社会责任、如何承担责任各抒己见,以此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主观意识。同时,要加强校风、学风的建设,正如陶行知所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个好学,可以染化许多人好学。在学校提倡学问的根本办法,就是多找好的教员,鼓励好的学生,使不好的教员、学生逐步受自然的熏陶或归于淘汰。”我们要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乐于实践,勇于负责,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3.学校制度环境。制度一经形成,就具有强制性,就会成为学生自我调节的重要内容,成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

第一,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利雅德博士曾指出:未来人应有三张“护照”,即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和开拓能力“护照”。一直以来,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前两个,而忽视后者。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事业心和开拓能力才是人才最为宝贵的财富和素质,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这一单一指标是行不通的。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就不能充分发挥。而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还是偏重于学业成绩。教育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与学生责任意识、道德水平的软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激励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确立责任观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完善强化激励机制。“强化”一词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对人的某些言行给予肯定和奖励,使这种言行巩固和保持;负强化是指对人的某些言行给以否定和惩罚,使这种言行减弱和消退。因此培育高职生责任意识中运用强化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建立学生责任意识综合评价体系时,要有具体的强化措施,即正向的奖励和反向的惩罚。首先对通过科学方式评选出的大家公认的责任意识好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履行应尽之责,做好分内之事,从而树立责任意识;其次,对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运用批评和惩罚等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自觉履行各方面的责任。

(三)教学场域—高职生责任意识形成的潜在激发

在“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引下,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高职生教学的场所一半是在教室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半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场所的专业实践教学。

在教室课堂教学场域:现今的高职生很多表现出无兴趣、无信仰、无追求,在课堂学习上表现为自由散漫、无纪律性,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考试对他们而言只是走过场,第一次不及格可以补考,补考不及格还有毕业总补考,而在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违纪下,学校的学生守则形同虚设。为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场域,我们不能一味地倡导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要严格学校的常规管理,对违反课堂纪律、不负责任的学生该批评的就批评,该淘汰的就淘汰,使学生意识到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的责任观念,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在专业实践教学场域:在校内的实训基地,严格地按照企业的管理标准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在醒目位置张贴企业的管理标准,让学生意识到实训除了锻炼专业技能之外,更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从而落实责任;同时,在校外的顶岗实习场所,由于现代企业都强调团队意识,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得不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技能和方法上互帮互助,不断地促使他们具备爱心和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具备集体责任意识。

(四)社会实践—高职生责任意识养成的行为导引

列宁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我们才能不断地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才能最终体验和感受所履行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责任感。

近年来,团中央和其他有关部门先后发起了“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社会实践,几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都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此项活动,但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多样性与针对性,与学校自身的专业特性结合不紧密,在实践中学生不能真正体验社会责任,思想认识也只停留在走过场的阶段。为此,社会实践要成为责任意识的真正行为导引,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变“精英实践”为“大众实践”。由于经费、师资等种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大部分社会实践仅仅面向少数优秀学生,广大普通学生的实践愿望大多不能实现。现有的“精英实践”是在众多的学生中选出部分学生参与实践,它强调挑选,不可能为大多数学生创造机会。即使是学校每个院系的专业实习,也不是每个同学都享有有同等的实习机会,不同的指导教师、不同的实习地点和实习条件都会引发不同的实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实践很难得到有效保障。为此,要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

第二,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应该注意:

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性:各高职院校根据本学校的专业特点,组建各个青年志愿者团队。如电子电气系可以组建“家电义务维修队”、社区管理专业可以组建“社会状况调查队”、外语系可以组建“助教扫盲队”,医学院可以组建“医疗小分队”等等,在双休日、寒暑假的时候深入农村、社区、学校、社会实践基地,举办讲座,开展科技服务,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从而促进责任意识的形成。

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自始至终贯彻的理念,它以专业涉及领域为实践拓展空间,由企业、学校双方共同监督和管理,让高职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应用能力,认识自己的未来就业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而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和负责任的精神。为此,要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意识,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

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无偿的、非盈利的、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高职生责任意识的最直观的行为导引就是志愿活动。但开展志愿活动时要密切联系现今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如结合“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开展会务志愿服务,结合“环境日”、“地球日”等节日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让高职生深入社会和社区,在实践项目中切身体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而对他人、社会负责的态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交通工具
扫落叶
我们的老师
过家家
书包
自豪的一天
如果我住在乡下
野外郊游——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新同学
我爱吃的水果
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小鸟
爸爸,我想对你说
给校长的一封信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老教师事迹材料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
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国土资源局优秀公务员事迹材料
2011年县检察官创先争优个人先进事迹
优秀女教师事迹材料
优秀妇女主任事迹材料分析
2011年电力公司工人优秀事迹材料
医护人员三八红旗手优秀事迹
2011年文管所创先争优典型事迹
工商所创建“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优秀党员个人先进事迹
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事迹材料
战士先进事迹材料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走进生活,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论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调研 朱姝(一)
邹开煌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比较分析
试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论语境与商务英语词汇的习得
福建省选派民办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的实践与思考
论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论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
AGING AND PRODUCTIVITY AMONG ECONOMISTS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
不违农时
《锦瑟》教学设计
孟子的“仁政”学说
孟子名言
《马嵬》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以三寸不烂之舌尽显雄辩风采──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论辩艺术
苍生之生,在我心兮──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人文关怀
关于《孟子》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气势充沛 喻理生动──《寡人之于国也》阅读释疑
《马嵬》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