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对高职生实施差异化教育教学的模式

关于对高职生实施差异化教育教学的模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1

关于对高职生实施差异化教育教学的模式

"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和考生人数的下降,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更加参差不齐,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依据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因才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以及市场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采用差异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差异化教育教学模式;因才施教;适用性

一、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构成的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各类职业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而且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学生入学成绩彼此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拉大(高的500分左右,低的200分左右),不同层面的学生同在一个专业班级学习,致使学生构成日趋复杂。另外,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来看,既有从普通高中考取的普通高职生,他们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没有一点专业基础,也有从中专、技工学校或职业高中考取的对口高职生(即所谓的“三校生”),还有从职业中专转来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后两类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并且都有较长一段时间的非应试教育经历,思想等方面变得特别活跃。这种学生来源的多样性是高职院校生源构成具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

(二)高职院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学习的目标更是千差万别,学生之间不仅有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的学习障碍。如果忽视学生之间差异存在的必然性,而采用相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就如同让所有的学生穿相同尺码的鞋子,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鞋子不合脚而落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不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新的发展目标”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学生身处的环境更是日新月异,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就会有更新的认识。因此,教师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适时地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不能让学生一味地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固定不变的教育教学情境。

(四)高职院校师资配备不够,师生比过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招生数额不断增加,目前师生比变得越来越小,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相比而言教师人数就比较少,使得课堂教学大多都是合堂课,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过程目标单

一、标准唯

一、要求统一,针对性不强,难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得不到个性化发展,学生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二、高职院校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很多弊端,突出表现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忽视了被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整个教育教学实施统一的模式化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他们创新意识及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实践与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不强,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地。这样就会使基础好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能力与素质提升较慢;基础与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则是“消化不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因为不能跟上学习节奏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选择自暴自弃,影响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差异化教学,既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能做到分类指导、因才施教,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差异化教育教学,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提出有差异化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与开发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身心和较强的协作精神,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实现自己“最新的发展目标”。因此,尽快在高职院校中开发并构建功能齐全、科学适用的差异化教育教学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符合“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原则。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同,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亦不尽相同。只有实施有差异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需求。以“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院校教学要求,决定了差异化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教学计划、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四)差异化教学符合从实际出发和因才施教的教学原则。“差异化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有效地缩小个体间的差异。它是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大胆的改革与尝试,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个别化”。该模式的尝试,遵循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因才施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发展要求,这也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对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五)防止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相互干扰与影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尽管是经验之谈,但其中亦包含着很深的哲理,就像鱼儿都要生活在水中,而鸟儿则喜欢在天空中飞翔一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志同道合,志趣相投,都是指同一类型的人更容易走到一起。所以,凡是能长期在一起并且又能友好相处的人,大都是在人品、爱好、习惯及志向等方面基本都比较接近的。当然,由于不同层面学生行事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在相处中肯定就会出现很多分歧与意见,时间长了必然会引发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相互干扰与影响的发生。 "

三、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寻求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最优发展的教学模式,使每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对高职院校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贯彻以人为本、因才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关键。

(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别。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讲究的是标准化,要求整齐划一,而教育则是生态农业,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根据教育对象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实施差异化教育与教学。要实施差异化教学,首先解决的就是学生层次与类别划分的问题。对于层次的划分必须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充分认识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的必然性;二是要认真研究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总的要求;三是要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当然,层次与类别的划分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既层次的划分不是把学生固定在某一“层”里,而是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变化了,要及时调整对他的要求,这种动态的分层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斗志,树立天天向上的信心。

(二)有针对性的设定教育教学内容。确立好类别后,差异化教学要根据不同的类别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确定其教育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因才施教的基础。对于有明确学习目标、基础较好且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学生,要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宽,应用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构建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学习目标不明、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主要以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教育教学上采取“勤沟通、多鼓励、慢推进、重进步”的办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教书育人工作,使这部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有所获,以培养他们熟练简单的操作能力为教学目的。

1.教学目标的制定。针对层面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有差异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使“上游学生能吃饱,中游学生吃得好,下游学生吃得了”,形成“全面提高,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为社会培育类型繁多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从而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

2.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根据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目标的要求,制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教学计划,不同的教学计划在满足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难易程度上与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对有升学深造要求的学生教学计划可以多侧重于长线理论性的课程,教学任务可以稍重一些。而对于有就业需求的学生教学计划的制订可以多侧重实践与技能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

3.教学内容的设置。教育部规定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这一规定并不是要是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都直接上岗参加工作。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教学内容上应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职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紧密与职业教育、双证书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然,高职教育尽管不是基础教育,但为了满足学生更高技能培养的需要,必须设计一些与素质拓展相关的教学内容。只有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时,才能使学生在高职学习中各取所需,只有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是有效的。

4.教育教学方法的选取。在教育教学方法选取上,教师要在明确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地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中汲取新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要求、方法和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恰当的锻炼,最大限度地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注重对差等生的心理与思想教育,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差异化教学层次的划分尽管是按照学生自愿与老师动员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的。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文化基础较差,特别是数学、英语成绩更差,这样会导致学习自信心不强,有自卑心理。若把这部分学生分到一个班级对他们的心理会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化解,就有可能加深他们的自卑心理,影响他们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产生退学的想法。从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说,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这个大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人为本,激发个性活力。如果因为实施差异化教学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理显然与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悖的。要克服学生这种消极思想,这就要求老师要向学生广泛宣传差异化教学的意义,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施差异化教学对任何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们并没有等级之分。教差等生班的教师就应付出更大的热情关心、爱护、尊重学生,让他们从新的起点达到能够达到的目标。

(四)采用认知考核和非认知考核、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等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学生,由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与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就难以统一。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进行评价,就能够较好地避免传统的“一卷定终身、一俊遮百丑”的考核弊端,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个性、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五)聘请兼职教师以解决差异化教育教学对教师人数的需要。实施差异化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师数量的需求较传统的职业教育就会更大。由于教育对象对教师要求的不确定性,不仅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而且对教师人数需求也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按照这个需求来配备教师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把社会优秀人才引进校园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实践课教师就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差异化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才施教,就能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也是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现实的要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金鱼
小小天竺鼠
我家的螃蟹
由“小实验”所想到的
逛超市
可爱的家乡
荷花里的小姑娘
小乌龟
金海滩
观月球
一颗钉子
夜空
美丽的校园
生日
“十佳执法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假期到口腔医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检车员个人先进事迹
大学生在西药房的社会实践报告
房产交易登记中心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炼钢炉职工优秀个人事迹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创建五好党委事迹材料
幼儿园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行政执法支队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生在工商局的社会实践报告
2021新生入学军训心得与感想
阳光警察先进事迹材料
社区先进党员典型事迹材料
浅谈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试论语言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试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试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影响
浅析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
浅谈以图式理论探析听力语篇理解中文化信息的解码取向性
浅谈从图式理论看跨文化意识在口译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探讨
浅析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分析
试论英译旅游材料中的跨文化意识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试论译者的文化意识与英汉翻译
浅析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应遵循的原则及方法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语文课文中研究性学习因素的开发──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杂谈
寓议于喻的典型──浅析《劝学》中的比喻
关于荀子
荀子的“声非加疾”观点错误──兼谈谈“顺风而呼,而闻者彰”句的科学依据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美、逻辑美和语言美赏析
《劝学》全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荀子》概论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用现代理念诠释亚圣“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