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试析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

论文摘要: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全面分析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和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模式。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职业素质;教学模式改革

一、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西方各国和亚洲的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职业素质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同时,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在高职教学中全面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是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的必由之路。

(二)市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全面,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毕业生在择业期及试用期表现出的诚信意识、敬业精神、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等职业素质方面的问题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当前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及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方面存在问题。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为:环境适应能力65.9%,人际交往能54.5%,专业能力47.7%,目前,高职学生技能适应性在逐步提高,但自我学习、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社会适应性能力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和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及网络的广泛发展,职业岗位对员工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员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各专业领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的技术基础课,是高职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的重要课程。职业素质的培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而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多年来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不能充分体现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环境资源匮乏,考核评价方法单一,教师队伍薄弱。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融合职业素质教育,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是目前我们正在探索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院各高职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一致,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因材施教,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优化师资队伍,丰富和扩大教学资源。

(一)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创新精神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的意识,或者认为理论够用就行,技能培养为主,但光有这种认识是完全不够的。如今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再是单纯的训练和灌输,而注重的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有根本的转变,必须认识到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且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依靠“职业道德修养”一门简单的课程所能解决的,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而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因此,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创新精神,分析研究各个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不同来安排教学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提高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点,但是城镇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信息教育水平不一样,有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信息课程开不了或者课程量很少,学生接受电脑的机会很少,因此入校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就表现不一样。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安排在第

一、二学期,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一半以上学生来自农村,有些学生入校前接触电脑机会少,连打字都不太会,相关知识大多来自中学时信息技术课上所学,但课时量少,很大一部分同学通过自己上网玩游戏和网上聊天获得电脑操作基础知识。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因材施教,任课老师应该分析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另外布置课外任务,建立学习小组,由基础好的同学进行帮扶,从中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要求也不一样,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适当改变教学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除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如录入、查询、打印之外,还应该学会一门编程语言并掌握其设计方法,能够结合财会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有关财务软件的简单维护,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如Office、Excel等)的使用方法,同时,由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传输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当今网络安全不能得到完全保障,会计信息很容易被截取、破坏、更改,加上病毒和黑客攻击、服务器意外故障等等,使会计信息很容易暴露,因此,还必须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在对网上会计信息进行有效过滤的同时,注意保护本企业的会计信息,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对内容有所侧重,加大专业所需内容的课时量,以适应专业要求,同时对不太重要内容可以安排自学,从而不影响课程总学时的要求。 "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职业素质

改变传统课堂上的教师单方面灌输和主动讲解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实际工作岗位上常见的案例来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清晰的教学课件,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以“边讲边实践”的形式进行授课。安排上机实践环节,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除了课堂上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课外的作业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分配任务,可以采取分组形式,以小组计分。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众多的学生社团及学生会组织,自主进行相关训练。对于一些学生刊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信息的搜集整理,版面设计及文字录入、排版、打印,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学校有校园网络,可以让学生参与学院网站的日常维护,锻炼他们的计算机网络维护能力,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电脑设计比赛,并且利用休息时间给参赛学生进行赛前辅导,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参加,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我们必须以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加强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我校已经建有校园网,校园网已经进入学生宿舍,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以教学研究课题形式鼓励教师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把课程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在课堂以外和任课老师进行网上互动,学生可以网上提交作业,下载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向任课老师网上提问,而老师可以在网上批改学生作业,布置作业任务,回答学生提问,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是做不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是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多,涉及面广,尤其需要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方便任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任课教师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能力。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职业素质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过去的考核方式大多是期末笔试+上机考试的模式,千人一面,千人一卷,甚至只有期末笔试,一卷决定最终成绩,运用传统的笔试方式或单纯的上机考试已无法全面地检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反应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在于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的高低,还要关注他们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养成。首先,我们在试卷命题上改变过去只顾知识面涵盖范围的做法,而是转为重点突出,兼顾知识面,而且最好是按专业命题,以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第二,加大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把课堂测试、课堂操作实验、课外作业任务、小组协作活动表现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核,全面、准确、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核。第三,明确考核流程及成绩评定标准,以前的成绩评定是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不明显。应该打破以往的成绩评定标准,订立新的评价方式和评定比例,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中加大职业能力的考核,比如小组协作活动表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核的比例可以加大,注重职业素质方面的考核,同时要制定考核的流程,让学生明确考核的标准。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具备雄厚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执业能力,同时又要具备职业技术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老师大多是常年进行公共课教学的老师,虽然有一定的职业教育的理念,但还需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对职业教育偏重技能培养儿而忽视职业素质培养的误区,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的需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同时,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发挥潜能,探索创新。此外,必需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只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成为现实。

高职教育中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我们的共同认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合职业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教学教育模式,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读《信念》有感
读《忏悔》有感
读《我们的错误》后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读《合欢树》有感
读《勇敢是母亲的本能》有感
读《石娃》有感
平安是福值千金
观《暖情》有感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读《如果麦子没有考验》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父爱是一座山
读《王羲之练字》有感
浅谈网络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计
论校园网在中小学的应用与建设
绿色批评的“魅力”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艺设计
前卫现代艺术和广告设计文化的传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长管理行为
日本中小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象山教育思想研究
中国油画的个性化意识之我见
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艺术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试析偶遇还是必然?——当代设计思潮与中国传统美学当议
浅析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批判意识
对“文学终结”问题的再认识———兼论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四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二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一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