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职“实境式”教学模式刍议

关于高职“实境式”教学模式刍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06

关于高职“实境式”教学模式刍议

"

论文摘要:“实境式”教学是在课程内容建构、组织管理模式、考核机制三方面按企业岗位需求和管理模式而开创的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实现“零距离”上岗。

论文关键词:实境式;工作过程;企业化管理模式;岗位适应性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即实操动手能力,要求到岗即能顶岗。现高职教育所倡导的“零距离”就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偏差,学生专业精神的不足,对岗位和行业认知的偏离,这些在常规教学中很难弥补。所以我们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从核心工作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出发,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对“实境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多门专业课中实施,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专业社会能力)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实“境”式教学模式非实“景”式教学,它不仅仅是对企业生产环境的再现,也不是计算机模拟的场景,而是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实境式”教学是在课程内容建构、组织管理模式、考核机制三方面按企业岗位需求和管理模式而开创的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主张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企业要求的工作技能,熟悉工作流程,体验岗位工作强度,认同企业管理模式,最终以企业的考核机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这是为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实现技能、心理两方面“零距离”上岗而开创的全新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实境化

基于工作工程,以工作内容为核心的项目化教学是“实境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它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确定和教学内容序化两方面完成,打破了以“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清晰的逻辑思维”为主导的教学内容体系,强调工作技能在工作程序中的应用。

(一)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重新确定课程内容

高职课程与本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其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做”和怎么“做好、做快”,而概念性、原理性的知识只是服务于这一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它是综合学科体系知识结构需要和岗位专业能力需要,从实际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案例”作为“教学项目”,以项目实践带动理论教学,将适度够用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穿插到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能够以较快的步伐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是针对园林设计公司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代表和园林工程公司的施工员、资料员等核心岗位群设置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强调教授工作经验和培养科学的工作方法。其知识应用能力体现在计算机绘图、园林制图等前导课程的应用;技术创新能力体现在根据设计场地条件在材料选用、构造设计等方面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创新;专业社会能力体现在合作配合、组织协调、敬业求精。基于岗位需求和三大能力指标分析,课程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把“识读和绘制施工图”这个总任务分解为总平面定位设计、竖向设计、铺装设计等10个项目子项,其内容涵盖了核心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主要技能。

(二)按常规工作过程,序化和架构课程内容

实践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的、一一对应的验证过程,而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非常复杂的、相互交织的转换过程。因此,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和架构课程内容,是项目化教学实现“实境式”的必需途径。

《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把岗位工作分解为若干工作子项或若干工作环节后,按施工图设计的工作流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整合和序化。课程的十个项目子项在内容上涵盖了施工图设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程序上按工作流程,这样课程就不再是单一强调理论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是动态的实践体系的职业能力的构建与综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形成循序渐进的过程序列,在工作过程中不停地认知与反思,这就自然形成了认知心理顺序与工作过程顺序的一致,从而在应用知识和增强技能的同时收获经验。

《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的10个项目子项相对独立又存在关联性。首先,项目子项间存在着先后顺序,如下表中,施工图的文字部分(封面、目录等)虽然在整套图中排在最前面,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在所有设计图完成后才进行的,所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顺序与传统教学的表述顺序是有区别的。其次,项目子项间也存在着并列关系,如:假山设计、水体施工图设计等。在工作场景中,项目子项可以同时由不同的设计人完成,没有前后顺序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每个子项都是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可以先后置换顺序。再者,项目子项间还存在着“总-分”关系,如总平面图包含竖向设计、铺装设计、植物配置设计等内容,如果这些内容合在一起,学生难以接收和表达,所以将总平面施工图拆分为3个子项。最后,项目子项之间需要协调统一。每个项目子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在分区平面定位图时很可能需要调整总平面定位图,园林施工图就是在不断地内部协调、外专业协调中完成的。这种协调工作是施工图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完成,而这是“完善的理论体系”教学模式中最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运行模式实境化

教学实践证明单是教学内容的“实境化”,还不足以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缩小就业差距。学生在工作初期,往往会因为企业的人事关系、协作方式而烦恼。园林施工图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统帅下多专业、多学科协作完成的综合性工作。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具有领导能力又要有很强的团体合作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专业社会能力训练:

(一)增强对工作的预测能力。要训练学生协作性地按照工作进度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按个体工作能力分配工作任务、按自身工作能力接收任务。

(二)增强领导与协作能力。要训练学生领导他人工作,调动集体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学会协作性地实施计划。

(三)增强客观评价能力。要训练学生客观地评估成果,总结和反馈工作成效,有利于进一步发展。

园林设计院、施工企业的项目运行模式几乎都是项目团队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学习企业的团队式管理方式,按企业的项目运行模式,采取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法(CPBL)。老师扮演“项目负责人”,负责讲解课程内容、下达任务、解决技术难题,协调各组间的矛盾。推选2名“质量监督员”负责记录各组工作进度、完成质量。全班同学自愿组合为若干“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完成独立项目,由组员推选“专业负责人”负责安排组内工作、帮助组员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遇到难题找老师寻求帮助,再反馈给组员。所有“职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在不同项目、不同课程中,项目成员是自由的“游离体”,每个同学都在不断的“选择”与“被选”。这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企业的优胜劣汰,促使他们投入地、协作地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

三、考核方式实境化

企业分配以责任、技能、强度、劳动条件四项基本劳动要素为评价依据,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良好的考核机制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自觉性的动力。课程考核方式实境化就是按企业的考核模式,针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专业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在CPBL教学组织模式下,实训是组员共同完成的,成果是组员共享的,成果不能反映单个成员的能力,而组员相互评价、组长评价会更客观地体现个体的综合表现。老师应尊重他们的评价,再综合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客观说明和反映学生在团队协作学习中的各种品质。

四、“实境式”教学模式探索的总结

“实境式”教学模式是在基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目标体系引领下,把必需的学习任务置于模拟化的工作场景中,学生在与工作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在新旧知识综合演练、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双向作用过程中,直观感知和学习新的理论、经验、技能,引发其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提升。课程从教学内容、课程运行机制、课程考核三方面进行改革,全面模拟企业的项目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分配机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过程、组织管理,懂得独立与协作、竞争与分享,提前体验企业式管理的氛围,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经验基础,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的培养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好孩子
做梦
明天要考试
夜晚的江滨公园
春天的色彩
合作
搓“猫耳朵”
让座
放假了
好玩的海洋公园
我长大了
我想对老师说
通知书拿到了
借书
废旧扑克做盒子
浅谈住宅区绿化工程成本控制
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对策及服务营销前景研究(1)
关于执行机构科学设置的设想(1)论文
浅论法务会计基本理论要素定位(1)论文
园林种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某通信公司高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邮政局××业务发展策略探讨
小议单位犯罪司法解释中不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1)论文
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治思考(1)论文
某城市生态绿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
基于“两型校园”建设背景下的“绿色景观”研究
浅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及适用条件(1)论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四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一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三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四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八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二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三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七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五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六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一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