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4
简论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
"
论文摘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战略任务,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形象和未来走向。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文化建设行为的“缺位”、“错位”和“移位”问题。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的开发、建设和发展的能力,融职业文化的吸引力、人才培养的公信力、办学资源的整合力、跨界文化的协同力、文化服务的影响力等为一体。为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要弘扬职业文化,提升文化凝聚力;明晰办学理念,提升文化感召力;培育办学特色,提升文化竞争力;营造文化环境,提升文化协调力;加强文化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强化机制建设,增强文化保障力。
论文关键词: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作出文化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基本判断的同时,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构想。文化软实力是“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或者“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的一种简略形式,教育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文化因素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要素。
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魂”,是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的“根”。由于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硬件建设上,都已经实现迅猛发展,但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还不容乐观,存在诸多误区,软实力太“软”,软实力与硬实力“软硬不协调”,主要体现为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缺位”、“错位”、“移位”。这正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缺位
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硬实力增强的同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却相对比较疲软。很多高职院校建校初期非常重视以规模求发展、以质量求发展,但在追求“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却一度忽视了以品牌求发展、以文化求发展。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文化建设规划,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组织、制度和经费保障。很多高职院校领导把学校文化建设看作是一项务虚工作,他们认为追求经济效益、抓招生规模才是当务之急。我们说,文化价值是学校的主导性价值,文化育人是学校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打造高职教育强国,还是实现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和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二)错位
“文化强校”战略虽然早已提出,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尚停留在“理念”层面上。有的院校虽然已经着手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但往往把学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还有的院校认为搞几项校园文化活动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很多高职院校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化培育,往往把学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一味地立项目、搞建设,殊不知对高校而言,“大师”比“大楼”更为重要。有的高职院校则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大搞形式主义,追求表面文章而不求实际效果。同时,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以至于出现了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环节的脱链,这势必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立体化保障,而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严重的阻碍。
(三)移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总体来讲,文化个性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味地“高移”,盲目地模仿和复制本科院校的模式和做法,与高职院校应有的“高技能”、“职业性”等特质关联度不够。突出表现为偏离人才培养目标,未能突出高职特色和学校特点,与企业文化脱节,实践氛围缺失。学校文化的盲目趋同充分暴露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上存在的偏差,反映了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对学校文化个性的抑制。而文化个性的丧失,必将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混乱和无序。
二、拓展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要克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首先需要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这是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而要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就要深刻地认识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特性,并以此为据整合和开发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文化软实力。并在此基础上拓展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构建融职业文化的吸引力、人才培养的公信力、办学资源的整合力、跨界文化的协同力、文化服务的影响力于一体的内涵体系。
(一)职业文化的吸引力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职院校的社会吸引力一直不如普通高校。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高职教育一直较普通高等教育要低一个层次,直至2006年高职教育才得以明确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边缘化地位导致其服务功能不明显,服务功能的弱化又导致其社会角色的弱化,造成职业教育没有影响力,缺乏吸引力。”[1]面对与现实需求的反差,高职教育必须从两个基本特征来审视自身的吸引力:相关性,教育与职业生活的相关程度;效用性,高职教育的实际效用。作为个体的高职院校,既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无所作为。当下,就是要领会好、落实好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和做法,想方设法彰显职业文化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以此获得民众的认同感和亲近感,让民众看到职业教育在改善生活、提高生活中的作用。
(二)人才培养的公信力
人才培养的公信力,是指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体现为一所学校存在的权威性、社会上的信誉度以及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对于“培养什么人”,已经定位于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其中,高端除了表明所培养人才的技术技能高超以外,这些人还应该处于行业地位的高端,不但地位高,而且收入应该高,并且一定要有文化知识的积淀,诚信的人格品质,积极的职业态度,正确的做事方法,这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根本。[2]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高职院校文化的源泉。从探索“怎样培养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高职院校正逐渐摆脱对普通高校的“路径依赖”,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系统化改革。一系列的实践努力,在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准职业人”。"
(三)办学资源的整合力
办学资源的整合能力,就是获取政府、企业和社会支持的能力。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自身是难以奏效的。作为开放性的教育,开放式办学,高职院校面临着模式转型、解决资源短缺、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环境的关键时刻。[3]目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的时候,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环境尚没有形成,学校和企业还处于“唱双簧”的状态。由单一学校资源转变为优质资源共享的办学效应,需要整合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民间资源和境内外合作资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特别是要牵头或协调企业、行业协会,找到利益共同点,争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校政企的“多重合奏”。
(四)跨界文化的协同力
文化软实力的外延取决于文化的外延,文化软实力依据文化的不同外延而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职教体系具有“跨界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要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五个要素。针对高职院校的跨界性特征,需要通过文化的融合和吸收,协调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塑造整体性文化生态。为此,教育部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实现学校文化与区域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对接,让这些要素在办学模式、教育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为之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五)文化服务的影响力
作为与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升级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和拓展文化服务功能,有效地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提升专业服务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在培养输送优秀文化人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文化艺术作品以及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并以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成果,确立高职教育的现代形象。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并发挥建设性作用,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理解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三、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根据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现状,依据对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体系的认识,为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亟待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若干举措。
(一)弘扬职业文化,提升文化凝聚力
培育和弘扬职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培育具有时代特征、高职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精神,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院校要避免功利主义导向,以职业人文主义为价值诉求,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渗透在职业教育之中,使学生获得精神成长和职业成长。华中科技大学的涂又光教授形象地把学校比作一个“泡菜缸”,按照这一理解,那学校工作的重点就是调好“泡菜汁”,让师生在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已有经验可循。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教育”,湖北孝感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华孝文化提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文化”、“创意文化”。这些学校无一例外地重视用文化来“浸化”学生,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之效。"
(二)明晰办学理念,提升文化感召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对职业文化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最基本认识,也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及运转的哲学基础。要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高职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对“办什么样的高职”和“怎样办好高职”作出明晰的价值识别和判断选择,使之具体化、个性化和特色化。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不应为短视功利所左右,更不应盲从随大流,而应以追求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为导向。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既要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核心价值和合理成分,又要在传承与借鉴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办学历史和现实定位出发,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且与时代同步的办学理念。要精心设计践行办学理念的项目方案,使理念的转变、内化直至落实到具体的办学行为,形成文化的感召力。
(三)培育办学特色,提升文化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背景下,特色就是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在每一所大学的发展中,鲜明的办学特色就是大学的生命力所在。培育办学特色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从而在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存发展中取得一席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学校本身的历史发展状况、专业特点和所处的区域环境,明确自身的定位,发挥自己的强项优势,不盲目随大流,不追求“大而全”,树立“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突出发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软实力。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自己的优势,尤其要利用校友的声望,切实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提高公众的期望值。
(四)营造文化环境,提升文化协调力
(五)加强文化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影响扩散和立体式传播的过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文化精神和特色品牌只有经过不断传播才能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加强文化传播,就是要充分利用校园新闻网、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和各级各类社会新闻媒体等校内外媒介资源,立体化全方位地对学校精神和学校品牌加以宣传,并由此形成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在当前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如果不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将在许多攸关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失去话语权。加强文化传播,还需要借助强势的网络媒介,思考和推进高职文化与现代传播技术的结合。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启用的官方新浪微博,目前拥有的粉丝数已达4700余人,独具魅力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
(六)强化机制建设,增强文化保障力
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项集政策性、导向性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责、依靠师生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把目标要求量化细化,使之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加强制度建设,适时制订《关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行动计划》等文件,对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长、中、近期规划。整合多方面力量,把文化软实力建设纳入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群团工作等之中,明确各单位、部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责任,并把文化软实力建设纳入各单位、部门全年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加强文化软实力的评估,与干部绩效一同考核,一同奖惩,强化各单位、部门抓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责任意识,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对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由宣传部等文化建设工作单位进行不定期工作督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做合格小公民
- 植树节,有意义的一天
- 有意义的国庆节
- 打弹珠
- 当了一回“小龙王”
- 师生情长
- 做徽章
- 我要当一保人民警察
- 游苹果园
- 滑龙板比赛
- 快乐的班队课
-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
- 经历一次挫折
- 长大的我
- 小小男儿泪
- 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
-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开提报告
-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体育开提报告
- 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 开题报告范例
-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企业管理开提报告
- 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 试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关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试析通识教育角度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柔性
- 试论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涉外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试析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 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关于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 试论高职会计专业“沙盘模拟”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 试论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 试析高职“两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 关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探索
- 试论多媒体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素质研究
- 师说
- 寡人之于国也
- 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二)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第二册《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 滕王阁序
-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2
- 烛之武退秦师
- 劝学
- 兰亭集序
- 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示例(二)
-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
- 祝福
- 游褒禅山记
-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