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教材的应用与开发

浅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教材的应用与开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浅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教材的应用与开发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 传统舞蹈 舞蹈

论文内容摘要: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应从打破传统观念,大幅度提高中国传统舞蹈的学习,使之系统化;提高教师的传统素养,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传统舞蹈在音乐专业舞蹈课中的应用与开发等方面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优秀的舞蹈教材应体现在舞蹈的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形体训练功能等。因此,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在舞蹈文化中选用和发掘舞蹈教材,使民族舞蹈在教学中逐步系统化。

舞蹈课作为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级实用型音乐人才的重任。自1999年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招生以来,舞蹈教材体系一直受专业音乐院校教材的影响。训练内容太难、太深,它们是否适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的教学,这一点值得研究。

一、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教材的研发与教材在教学中的错误趋向

翻开这些教材,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多年来被舞蹈界所认同的选材结构,即教材被分为两部分: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存在的问题是教材的使用是由教师各自为政任选的。由于教师受个人修养及品位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对教材的选用范围和进度上的差异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舞蹈组合的掌握情况大相径庭,由此可以设想在全国范围内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就更大了。这种教材的选用结构和取向的随意性,不可避免地出现由舞蹈教材选择随意性所带来的弊病。

教材取向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各自追求的不同,例如在舞蹈教学中,一些教师热衷于让学生接触一些舞蹈技巧,不切实际地向专业院校看齐,导致的结果是教材的选用面狭窄、教材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出现两个极端的学生类型。从教育层面上说,这种现象与高职院校舞蹈培养目标是相悖的,这种教材选择两极化的误区造成的突出问题就是对传统舞蹈掌握知之不多。

二、合理评价高职音乐专业舞蹈课启蒙教学中中国教材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芭蕾基训传入我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论从训练方法上还是从动作的创作上,越来越多地与我国本民族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基训。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学习芭蕾基训的目的是要学习其文化的精华,洋为中用,使之与音乐表演的实际、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学习处于打基础阶段的特点相一致。纵观全国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选用芭蕾基训教材模式进行形体训练的突出问题是初学者适应慢,困惑点多,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其原因是芭蕾基训的正规性、持久性、文化底蕴与中国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起点(包括:年龄、身体条件、学习目的、舞蹈感悟力等)差距较大,这点尤其受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制约。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的上肢、下肢与躯干在初步规范的基础上,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并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中能协调自如地运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中国舞蹈艺术所特有的韵味,增强民族自豪感。①因此,形体训练教学,中国古典舞基训应占主导地位。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在全国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模式中已经占重要板块。通过各个民族舞蹈的学习,初步了解和把握各种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②民族民间舞在教学中已经显示了其艺术价值及地位。

将古典舞基训和民族民间舞选入教材,不仅可以理出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脉络,还将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系统的中国教材在高职院校专业舞蹈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开发

作为教师,肩负着传播中华的重任,作为学者,承担着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责任。因此,在中华文化的舞蹈的前提下,承认西方舞蹈渗透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从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开发上来继承、发展中华文化是切实可行的。落实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应用:

(一)打破传统观念,大幅度提高中国古典舞基训在形体训练中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度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中国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③以上事例充分证明了继承传统文化与学习是不抵触的,只有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才能使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得以创新,才能将中国优秀的舞蹈成果运用到高职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

(二)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应立足民族文化这个根,树立甘为人梯的思想,把舞蹈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课程,而不仅仅看作是技能表演课程。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技巧水平很高,但总给人在舞蹈感觉上有欠缺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修养,对舞蹈作品掌握的程度和系统性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建立“教学—研究—舞蹈表演—进修” 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并使教材的使用达到应有的规格和质量。

(三)传统舞蹈在高职院校舞蹈课中的应用与开发 综上所述,编写教材是高职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与研究中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积累经验,切忌简单盲目。

注释: ②姬茅.中国民族舞蹈常用动作选[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第6页.

③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第69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温暖的蜡烛
教师节的早上
我是幸福的
外婆老家的秋天
梅花
第一次没完成作业
我尊敬的人
美丽的故乡
想当科学家的我
秋天
我家的清晨
我爱迷彩服
书是我的好伙伴
假如我有一根仙女棒
时间的启示
给孩童培植“中国心”——蒋庆先生谈少儿读经
人与社会的相遇——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的全面反思
生态哲学对社会学的影响与启示
税法司法化的现代性进路浅议
企业所得税法的讨论
财政法基本原则的浅议
对获得性适应遗传的探讨
电子商务困扰税收管理的浅议
语言和语言之外
训示、期望与传承——熊牟师徒间的学脉相承
财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的浅议
给中国文化的心脏下一个哲学诊断
浅议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
哲学与思想
话语实践——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视角、新方法(2)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四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三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一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二
《狼牙山五壮士》导入新课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主导 自学”式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