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工学结合下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探索

关于工学结合下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工学结合下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探索

"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服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强化职业道德品质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对学生德育、能力、情感教育,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其教学的特色与要求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必须正确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特点。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的人才,除具备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首要任务是“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的人性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发展,既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职业能力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其次是“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获取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高职教育既要注重学生当前就业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获取知识及技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也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发展变化的职业要求,为学生持久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重视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高职教育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思政课着重在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

高校思政课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一个做法,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16号文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实践教学既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又反过来强化对理论的认知,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信仰。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并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针对高职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为了实现高职教育思政课的上述目标,应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增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得到验证,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领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除追求上述目标外,还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主动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为此,高职院校要注重从校企合作切入,聘请企业专家指导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工作,共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实施方案,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相融合,凸显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色,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与人合作、学会遵守规则、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面对挫折,等等,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三、高职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的探索与实践

(一)强化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突出德育目标

诚信敬业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思想道德品质好的高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突出以爱岗敬业、诚信守法为重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看待问题视角多样化,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对未来职业生涯有所设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也怀着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一些困惑和迷惘。有的学生缺乏自我认知,对所要从事的职业缺乏自信心,吃苦耐劳精神不足,功利化价值取向明显。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大力开展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实岗训练、职业规划设计、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在今后职业生活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激发学生为事业而努力奋斗,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生活态度和职业精神,树立起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和自身长远发展进步的职业价值观。

2.加强诚信教育,夯实职业道德基础。诚实守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因种种原因,社会上存在各式各样的诚信缺失现象,毒害人的灵魂,吞噬人的良知,高校校园也深受其害。考试作弊、拖欠学费、毕业生推荐材料弄虚作假等信诚缺失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令人深感不安。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并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要在校园营造诚信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生受到校园诚信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其次,思政课要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尤其要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作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来自企业、社会等外力的鼓励、教化,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中,能进行理性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使心灵得到熏陶和感化,避免受到利益的困扰,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训练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增强诚信意识,提高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诚信素质。

3.加强企业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立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立足于企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高职院校在重视技能培养同时,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虽离不开课堂的理论教学,但通过在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中进行教育,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因此,学校要通过工学结合,科学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互支撑的平台,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操、实训,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专业培养目标。当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企业的规章制度能规范、约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这对于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提前体验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生活,满足了学生的内心需求,也使学生在体验未来职业生涯过程中深刻感受职业道德的意义。

(二)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突出能力目标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科技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技化特征日益显现,职业的内涵发生着深刻变化。科技的发展不仅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职业技能,也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技能与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不仅要满足当前学生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要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以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和人生顺利发展为重要追求目标,强化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内在的素质和思想行为的能力,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思政课的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向现实实践的转化。实践不仅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实践中,学生能接触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实操技能,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高职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围绕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这条主线,全面考虑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掌握知识与领会思想的理解力;学会认清是非的分辨力;学会在价值多样与各种机会中找到适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的选择力;学会在竞争中调试自身心理的平衡能力;学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良好相处的协调力;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与自我发展的竞争力等,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保证和基础。

(三)注重人文关怀,突出情感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法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教育公平、政治公正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不同意识形态竞争加剧,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社会的发展使职业竞争更趋激烈,竞争改变着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也使学生倍感压力。面对竞争压力和社会矛盾,难免会出现思想上的波动、政治上的鲁莽和行为上的失范等现象,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视情感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灵的完善与和谐,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心灵间交流的过程。思政课的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它伴随着人的知、情、意、行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实践是知行转换的关键环节。在知行转化过程中,情感承担着“催化剂”和“调节器”,[5]发挥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积极探索将情感融于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掌握学生喜欢什么、接受什么、厌恶什么,并给予必要的、正确的引导,激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积极开展情感体验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检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助人的乐趣,感受别人指导、帮助的体会,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真正认识到人的价值。通过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发展高尚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自我成才的内在动力,树立成才的理想和成功的信心,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其健康的内心世界和正确的行为方向,形成良好的个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个男孩想变瘦
人文桐乡
爱学字的爸爸
重返师门
童年的趣事
心爱的土豆
军训——人生之旅第一步
有惊无险
梦游天庭
生活是快乐的
骑“多人车”
未来的家
说说我自己
都是闹钟惹的祸
童年傻事
试析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职校机电专业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试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简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的伦理诉求
试论微博新传媒的高职生就业观教育
试论高校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
试析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职教城建设策略探讨
试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实训能力标准及其要素
试析对创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模式的探索
试析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深化高校思政工作
浅析世界产业发展动向对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试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
试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浅析基于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研究
《秋天》实录片段及点评
断肠碎心的悲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
古诗的鉴赏、评价及考查
《古代诗歌五首》有关资料
关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教学建议
绝妙山水不朽诗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秋天》教学反思
《秋天》教学后记
《天净沙·秋思》的映衬技法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例
激活创新思维 拓展学习空间──《秋天》教学实录
《秋天》课堂实录
“互文见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