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民族化

试论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民族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试论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民族化

"

论文摘要:《白毛女》是我国民族芭蕾探索的代表作品之一。既运用芭蕾语汇,又吸取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之长来充实和丰富表现手段,还根据了芭蕾艺术特点,巧妙利用了古典民间的素材来充分体现芭蕾的艺术特色。为《白毛女》增添了迷人的东方气质,是现代生活内容和芭蕾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这种新的舞台艺术,对我国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创新的表演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将民族化与芭蕾完美相融合的新途径。

论文关键词:民族文化;中国芭蕾;艺术形式

《白毛女》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而成的经典的芭蕾舞剧,由胡蓉蓉、程代辉等创作。题材来源于1945年,西北战地服务团从晋察冀前方回到延安,并带回40年代初流行于河北阜平一带有关“白毛仙姑”的传说。叙述了一个被地主迫害的农村少女只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坚持生活多年,因环境恶劣困苦的生活情境下,头发变白,被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后在八路军的搭救下,得到了解放的一个故事。在1965年,由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原题材,再度创作,浓缩情节,首演了舞剧《白毛女》。

一、《白毛女》的艺术结构形式

(一)民族生活形态与历史的表现

《白毛女》大胆探索了西方芭蕾艺术的民族化表现方式,它将民族内容与西方芭蕾艺术相结合,同时在舞蹈语汇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舞蹈、古典舞、戏曲、武术等艺术形式。体现出了最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这部民族芭蕾舞剧,在塑造人物方面,运用芭蕾语汇的同时,还加以传统戏曲以及武术之长来充实和丰富表现手段。编导们不仅采用了传统戏曲中的对打技巧加以夸张表现艺术结构,还独具慧眼地吸取了现实生活中的基本训练动作,夸大和变形来体现艺术结构的特色形式,既突出了芭蕾舞自身的动作特点和审美,同时又符合人物角色。专门的毯子功技巧,及刻意展现戏曲的刀把子功等,在动作上面编导也用紧握的拳头来代替芭蕾手型,强化了革命的力量和意味。

如“大红枣舞”是河北秧歌与芭蕾舞的相结合,而“大春变奏”则充分利用了男性芭蕾原本技巧舞姿。“编导上运用的一些传统的戏剧表现方法,如戏剧结构分场不分幕,情节事件的发展紧紧相扣,一环紧扣一环,适应了中国观众的传统欣赏习惯。”

舞蹈语汇上大量吸收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技巧和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形式,并力图把它们统一在芭蕾的动作风格之中。如剧中出现的“小蹦子”、“点地翻身”等急促有力而又重心偏低的中国古典舞技巧的运用,对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在情感都是不可多得的妙笔。也是对中国芭蕾民族化发展历史的展现。舞蹈中出现了许多上肩的托举,这些都是根据中国自己民族的舞蹈语汇去发展创造的,而不是照搬一些芭蕾双人舞的现成技法,所采用的语汇和表达的语境都是通过民族生活形态创作的,这是难能可贵的新思路!女演员的倒踢紫金冠跳,男演员的“云门大卷”等古典舞技术技巧完成得干净利索,这也为舞蹈增添了不少色彩。在剧中喜儿与大春多次的配合表演。由大春扶持、托举喜儿连贯展示出的各种舞姿,在地面和空中完成一系列旋转、跳跃等技巧动作,都是民族化与芭蕾的完美结合。舞姿形态与舞蹈语汇的相结合更显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生活形态。

舞剧在发挥芭蕾舞民族化方面,以芭蕾的语言形式表现本民族的生活。运用芭蕾中的舞蹈样式独舞、双人舞、群舞基本表现形式的基础中,根据体现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的需要,更是大量的吸取了民族民间舞的这种表现形式,贯穿在芭蕾的动作语汇当中,使芭蕾舞剧《白毛女》具有了浓厚的民族发展历史背景。独舞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和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情感,多人舞则是在体现人物形象的同时又加以渲染和烘托气氛,强调了舞台色彩。多变的组舞,合成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构图,体现出了舞剧典型场景的风格特色,深化了人物形象的特征。突出了舞剧民族化的气息,渲染了民族化的历史背景,这些都为芭蕾走向民族化奠定了有益的基础。

(二)民族化的音乐结构与舞美

1、音乐为该剧民族化探索起到的重要作用

《白毛女》的音乐也为该剧的民族化探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音乐上,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利用富有民族风味的音乐曲调来表现剧中人的性格特征。河北民歌《小白菜》,曲调比较幽怨就用它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的情绪。而为了表现喜儿在杨白劳关爱下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性格,作者们就选用了比较欢快轻扬的曲调,保留了原歌剧中的《北风吹》、《扎红头绳》。除这之外,还将《我要活》、《太阳出来了》加以改编,并新创作了《序歌》、《与风雪搏斗》、《盼东方出红日》等独唱、齐唱、合唱部分,为剧情的发展、人物行动的交代以及舞剧的情感氛围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此外,舞剧《白毛女》在配器方面巧妙地将板胡、竹笛和打击乐器等一些民族乐器融于管弦乐之中,对于渲染剧情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如剧中采用三弦艺术将地主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的狡诈和猥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因此,《白毛女》舞剧音乐展现了完整的艺术构思,在描绘戏剧性的情节进展中,深刻鲜明了音乐性格的民族化,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与情感纠纷的变化,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舞剧表演上的风格特色。在音乐的节奏方面,明确清脆、抒情色彩浓厚的节拍旋律,更加突出了作品时代、地域风貌、文化传统的民族特征。 "

2、民族化的舞美

舞剧不仅在音乐上突出了民族化的特征,同时在舞台布景、服装、化妆在内的舞台美术方面也在力求于民族化。布景融合了不少色光变幻和特技制作的艺术效果,服装也体现出了民族风格的韵味,使所需要艺术氛围和舞剧规定剧情配合的相得益彰。增强着舞剧的感染力,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白毛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在中国芭蕾舞发展史中的作用

《白毛女》以及《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它们是“洋为中用”更深层次的实践,以其独有的中国特色立于世界芭蕾艺术之林。集体智慧弥补了经验不足,使芭蕾中国化的探索,起点较高,起步很快。与其他舞蹈、舞剧作品的命运不同,这两部作品经受了时间与社会的检验,《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依然葆有其艺术生命力,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两部舞剧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它的成功开启了芭蕾民族化的大门,追求用芭蕾艺术来表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将芭蕾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相融合,发挥了舞剧自身韵律的艺术特征,拓展了舞蹈的表现功能,综合性地强调了舞剧本身的艺术动律。因此在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可以说它的成功也体现了我国在大型舞剧创作上的种种探索成果。自然而然我们也会想到它是根据原创歌剧《白毛女》而改编成舞剧的,如此算来,《白毛女》风靡舞台已经整整六十个年头了。

(二)民族之路探索需更加完善

《白毛女》这部舞剧在当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当时它就能够将民族舞蹈和芭蕾艺术完美的相结合。这种新颖的、巧妙的、无意识的衔接,也为我们以后在新的创作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而今来看,它的民族探索任务还是远远未能够完成,这也是我们如何去完善与创新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当时舞剧尽管在舞蹈姿态、结构等方面做了很多改变,但今天来看它的动作衔接上面还是有些许欠缺。这在当时是时代所限,但在今天,民族芭蕾创作中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和探索,这也就是我们在芭蕾教学中、在剧目创作中如何系统地探索民族化之路,所需要仔细研究和斟酌的课题。这一点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全面性、综合性的观察和讨论。

任何一部舞剧,不仅仅是在舞蹈动作肢体上做文章,它还需要音乐布景等艺术表现形式综合性的配合,才能展现出至善至美令人耳目一新的构图。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动作的衔接、动作的运行方面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结合中西两种文化,创新的动态形式,融合新的形态动律,使之将新创作完美化。在动态形式上需求创新的情况下,音乐在舞剧中也具相当的地位,根据舞剧脚本谱写的音乐是舞剧编导进行编创舞蹈和肢体动作表演的基础。布景的需求也不容省略,这样一来,一部民族化的芭蕾舞剧在它的舞蹈表现手段上,在音乐背景的陪衬下才能够突出特点完整的施展出它独具一格的风采。

三、结语

舞剧力求于民族化,就要从各个角度发展创新,结合全面性综合性发展来阐述主题思想、塑造人物性格将所展现的内容情节表达的清晰透彻。才能使舞剧在寻求民族之路的途中,综合性的相结合统一,全面性去创新与发展,不断完善丰富新内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画家乡
放飞
坐火车
与大山结缘
我的老师
喊爸爸起床
未来的桥
成长
游玩瘦西湖
理想的翅膀
有趣的飞行比赛
学习兴趣
小红旗
吃多鰆鱼
我们美丽的二桥
人事部假期的社会实践例文
企业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
英语专业大学生暑假家教的社会实践
电力创先争优工作事迹
团支部申报“红旗团支部”事迹材料
大学生农村服务的社会实践例文
记张岗村妇女主任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
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机关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
优秀机关负责人事迹材料
大学生班集体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暑假教师实习社会实践总结
2011年暑假企业访问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浅论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王熙凤话语语用策略的研究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下)(1)
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中“写”的含义研究
研究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
动宾式合成词的词汇化衍生方式研究述评(1)
试析简论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定位、作用与实现途径(1)
加强多经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1)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1)
矛盾修辞理论的解释和探讨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比较分析与调查研究(1)
新审计准则视角下的持续审计探讨(1)
用现代汉语理解古音通假现象(1)
清代满族语言文字在东北的兴废与影响(1)
关于从拒绝言语行为看母语文化意识对语际语的影响
《过秦论》写作特色
《过秦论》词语解释
《过秦论》通假字
《过秦论》课文分析
《过秦论》译文
《过秦论》写作特点
《过秦论》课文导读
《过秦论》多义词辨析
《过秦论》涉及人物简介
《过秦论》难句解析
《过秦论》特殊句式
《过秦论》问题探究
《过秦论》语法修辞
《过秦论》结构分析
《过秦论》文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