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步骤

简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步骤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简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步骤

"

论文摘要:随着中职语文改革的深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增设是一大亮点,如何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大功用,本文从教师引导、学生准备、交流展示、激励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具体操作步骤。

论文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步骤

一、引言

中职语文新大纲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对不同模块的要求。

(一)基础模块的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二)职业模块的要求: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拓展模块的要求: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所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学习,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教师根据学校、社会、职业和学生的学情(学生专业以及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地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师课前精心引导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建立在主体主动体验诉求和具体行动基础上的,教师积极引导,切不可“越俎代庖”,以免架空主体流于形式,走向无趣、无度乃至无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语文老师按照教材的要求给学生布置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讨论就结束了,那样进行的结果肯定是少数认真的同学得到了锻炼,80%的甚至是90%的学生在走过场,这样的实践课自然就失去了应有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他们生活实际和能力范围的题目,或者是感兴趣的课题,让所有学生参与进去,教师组织也相对容易,这样开展的活动实践课才有意义。

(一)课题的选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不能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进行,教师在确定课题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不是信手拈来,应该对所先课题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学生的阅历、年龄、心理、条件等因素,选择学生熟悉、真实的课程资源,同时要能体现综合性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的广阔空间中学语文,课题要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技、文化”等内容展开,涵盖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定提高的。

(二)教师的引导。课题选好了,学生怎么入手这是关键的,其实这也就是任务的驱动。例如学过老舍《我的母亲》,要求学生树立爱的意识,探寻母爱无私,母爱无言,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从一粒糖果,一杯清茶,一碗热汤……等中感受母爱,说说对母爱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建议学生设计“母爱情深调查表”,每人设计一句最能表达对母爱理解的句子,每人说出母亲做的记忆最深的一件事,还要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拟定的问题,对材料进行充实、调整、组合。交代选派代表发言等事项。

三、学生课后细心准备

(一)分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团体行为,不能单干,因此实践过程是要分组进行的,教师在小组成员搭配上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安排,实行优势互补,既便利任务的完成,也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要赋予小组长权力,要求做到小组合作愉快。

(三)各成员带着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组内交流。本组成员先就有代表性的答案进行叙述,各组员发表不同意见,推荐本组最有代表性(妈妈的表现以及对妈妈的语句的设计)的成员代表本组到班级展示。"

四、学生课中开心展示

经过课后的准备,任务完成之后那就是结果展示,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预设的的目标,在这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活动成果,展示中要学生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本阶段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活动结束之后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展示者大方地表现,其他的同学认真观看和倾听,为后面的评价做准备。

(一)抽签确定上场顺序。这个是每次活动实践课要做的事,一方面以示公平,另一方面也是心理作用,因为第一组上场肯定是吃点小亏。

(二)上台展示。这一步才是真正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考评,学生必须具备自信心、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合作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事先设计的东西。如学生在展示《项链》续写时,教师要求用话剧模式表演最后的结局,这其中至少要模拟两个人物(玛蒂尔德和佛来思节夫人),还有旁白之类的。有的组就两个人上台通过对话和一些身体动作完成剧本;有的把路瓦栽先生也带上台,通过玛蒂尔德晕倒,送医院,回家,醒悟,佛来思节夫人还项链完成;有的还出现了玛蒂尔德绑架了佛来思节夫人的女儿,勒索要求赔偿损失和青春损失费的;有的甚至还搬上了律师,对簿公堂,打起了官司……。学生理解作品,充分发挥想象,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作者独具得匠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表演欲望得到了彰显。通过成果展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会进一步提高。

五、教师合理耐心评价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后一环就是评价,这是关系到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下次活动课的问题,所以评价要合理。内容上,学生设计是否科学,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看收集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从评价的形式上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要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效果,既让学生分享成果的喜悦,又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一)学生互评。鼓励学生自我批评和互相评价,重在找出自身和他人的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的有点得到强化,找到“我能行”的心理感觉,恢复自信。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小组成果展示的情况做出点评,这里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同时更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得到提升,使每位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都在思考,在辨别,绝不能让老师成为评价的唯一法官。

(二)教师的评价。这也是最为重要的评价,也是学生认为是最终的评价,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多用和善用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教育之于学生,不应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更应铸就学生的自信。著名教育学家徐国静在她的著作中有这样阐述:“只教给人知识,而没有教给人自信的教育称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识有老化的时候,自信却能让心灵永不老化。”而自信心的培育,对于中职生来说就尤其迫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善用激励性的评价,重塑学生的自信。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的标准不是整齐划一,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应关注个体的差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承担的任务,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善用激励性评价,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在活动的指导与调控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充满热情的评价;如学生在展示《项链》续写时,把整个剧本演绎成为是玛蒂尔德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目的是为了抓住佛来思节夫人贩卖假货的证据,最后马蒂尔德报警,抓住了佛来思节夫人。教师首先要表扬该学生想象力丰富,设计情节的能力高超,同时指出这个续写不太符合文中人物性格发展、情节发展和生活发展的逻辑。

评价时切忌使用同一评价标准,应该因人因任务而异,多使用生动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心是敏感的,他们往往能从教师的语言、动作、眼神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表现欲望不强的学生评价时更应注意。因此,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心理作用,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源自内心,充满着期待,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有一双小小手
小鸡和小鸭
我爱家乡的白鹭洲
小猫打苍蝇
日记选
蜗牛的秘密
乌龟的壳怎么来的
姐姐的毛病
边疆的大树
攀岩
假文盲
一件开心的事儿
画砂画
日记2
荷叶圆圆
2012年寒假社会调研实践报告
2011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法学系暑假实践报告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卓越团员事迹资料
关于五一推荐个人事迹材料参考
下乡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中学团支部申请“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材料
管理工程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结
中餐厅收银员的工作流程
森林公安先进事迹材料
走出低碳生活境遇先进事迹材料
医院2011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供销社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绿化工作个人先进材料
试论哈贝马斯的语用哲学观
关于语言的双重约束和社会心理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维度中文学要素再思考
指瑕: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及其在当代的有效性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试论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浅谈以意造象:文学创作中思想情感的一种外化技巧
简析文学理论中的互文与互文性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
关于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的句法分析
关于比较句和比拟句试析
浅论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从会计信息失真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关于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劝学》多义词辨析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写作特色
《劝学》译文
《劝学》语法修辞
《劝学》问题探究
《劝学》疑难解析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课文评点
《劝学》重点难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