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融合企业文化 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融合企业文化 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融合企业文化 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

论文摘要: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充分吸纳企业文化的精华,构建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以后步入职场能更快地融入企业打下基础。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一、当前中职校园文化的反思

校园文化建设却远远滞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中职特色

当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其薄弱环节就是未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没有凸显“职业性”。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以有利于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职业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以校训为例:随处可见“团结、勤奋、求实、刻苦”等字样,而能鲜明体现职业学校专业个性特色的内容则明显不足。一些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缺乏职业学校的气息。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一味强调学生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认为招生就业才是学校发展的后劲,校园文化建设“慢慢来”,由此,中职校园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与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相比,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明显逊色。

(二)缺乏办学理念

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综观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封闭办学,脱离市场主体,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是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内容,把校园文化建设完全依赖学生处和团委,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近几年中职学校不断扩大,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也做得越来越好,物质文化景观大为改善。但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离中职培养目标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教育的功利色彩,商业化倾向较浓。

(三)缺乏现代气息

大多中职的校园文化惯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治学格言、立身之道等,一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耳熟能详的内容充斥橱窗、板报和宣传栏。而具有现代科学的学习方法、成才途径以及专业发展的动态、人才市场需求等现代信息则少而又少。这与当今现代企业“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企业文化相比,现代气息实在不足。

二、校企文化对接的主要途径

(一)吸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根源就在于价值观,更确切地说,在于企业核心价值观。职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现阶段来看,主要应吸纳大多数优秀企业所共同奉行的四个方面的理念。一是团队协作精神。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非常重视合作的社会,现代企业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工作都已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就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就需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大力倡导团队合作意识,营造团结协作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以客户为中心。顾客至上已是大多数企业奉行的核心理念之一,职业学校也应全心全意地服务自己的“顾客”——学生、学生家长及企业和行业,树立以“顾客”的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处事事为学生着想,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三是平等对待员工。树立以人为本、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的思想,尊重每一个教职员工。倡导学校与员工共同发展,为每一名教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让员工更出色,使学校更卓越。要通过有效的途径使全体教职员工成为一个平等、和谐的整体;四是激励与创新。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的职业学校更应有很浓的创新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学校应尽快赶上和超过企业。 "

(二)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建设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的校企结合,决不能仅就文化来谈文化的结合,因为校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实施真正的校企结合,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结合。一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自觉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三是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使师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按照企业的要求,学校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实行企业化运作,教学形式三点一线(教室、车间、企业),培训实现五合一,即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效益合一。

(三)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

落实教育内容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课程是学生求知、强能、塑品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主渠道,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教育特点。可通过必修课、学科渗透以及各项活动等途径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企业的本质及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提高企业文化素养的目标,并付诸实施。第一,开设“企业文化”必修课。在就业教育理念下,学校可以自主编写适合中职生实际需要的企业文化教材。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一是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二是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三是举办“企业杯”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四是经常举办企业家报告会。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机关企业等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走上街头,利用专业技能进行各种服务,到养老院做义工服务等,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聘请专家开办专业知识讲座,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富丽华、香格里拉等地打工,了解现实创新需求,学习、掌握创新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三、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

(一)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中职生成人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其精髓在于“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并把它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这种管理要求人们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结果,就能促进中职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细致化,社会对不同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就更加苛刻;此外,用人单位具有招生自主权,因而他们完全可以从众多的应聘者中选择最优秀的、最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在招聘人才时就这样说,“我们企业招聘员工的标准之一是要求对方能融于企业文化、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与企业共同发展”。

(三)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中职生成才

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

总之,中职生学习企业文化有助于今后更好地了解企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文化的特点和要求,也有助于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从而使学生更容易融入企业这个大团队中,进而从“校园人”走向为“企业人”。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画砂画
蜗牛的秘密
日记2
攀岩
乌龟的壳怎么来的
一件开心的事儿
小鸡和小鸭
小猫打苍蝇
荷叶圆圆
我有一双小小手
姐姐的毛病
假文盲
我爱家乡的白鹭洲
边疆的大树
日记选
供销社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绿化工作个人先进材料
下乡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2011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五一推荐个人事迹材料参考
管理工程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结
森林公安先进事迹材料
中餐厅收银员的工作流程
医院2011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2012年寒假社会调研实践报告
卓越团员事迹资料
大学生法学系暑假实践报告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中学团支部申请“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材料
走出低碳生活境遇先进事迹材料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
从会计信息失真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浅谈以意造象:文学创作中思想情感的一种外化技巧
关于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指瑕: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及其在当代的有效性
关于语言的双重约束和社会心理
简析文学理论中的互文与互文性
试论哈贝马斯的语用哲学观
关于比较句和比拟句试析
试论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关于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的句法分析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维度中文学要素再思考
浅论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写作特色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问题探究
《劝学》译文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语法修辞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课文评点
《劝学》重点难点讲解
《劝学》多义词辨析
《劝学》疑难解析
《劝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