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思考

试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9

试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思考

"

论文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在构建起全程式的就业指导模式、打造全新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统包统分”就业制度转变成当前由“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为其毕业生和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尤其是近年来,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转制、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原有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的接收能力降低,而新增长的就业点,如私营、民营企业、基层及欠发达地奁因相关政策尚不完善,接纳能力有限,就业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就业机制下,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不仅仅是表层意义上的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而是更深层意义上的职业辅导与服务。因此,高职院校除了要注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还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提高学生求职择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短短10多年间,高职院校迅速发展,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各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缺乏全面考虑和总体安排。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多数未列入教学计划,缺少系统的教材和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等问题十分突出。

(一)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没有形成全程化教学模式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从新生入学到参加实习全过程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很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开设时间滞后,一般在学生实习前大搞临时突击,而对低年级学生考虑不够,缺乏对低年级学生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有力指导。另外,很多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未列入人才培养计划,或者列入教学计划,但赋予的课程学时偏少,无法满足就业指导全程性、系统性、专业性的需求。

(二)就业指导授课形式与内容过于简单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其他两课教学一样,授课形式上大多数还停留在灌输式课堂教学的模式,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课多、小课少、讲授多、实战训练少、对学生实际的就业能力培养不够,不能满足学生择业就业的现实需要。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也一般停留在就业政策宣讲、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信息发布等,或者由班主任(辅导员)通过班会向学生强调“不做假简历”、“要讲诚信”、“要准确定位”等说教上。这种不注重实际、形式化、空泛化的指导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根本满足不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以上几方面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除此而外,许多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开设问上,教务部门与就业指导部门工作相互脱节,两个部门做不到优势互,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实际效果不明显。还有些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认识上出现偏差,简单地认为就业指导就是推销学生,让其成功就业就算完成任务。还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就业指导网络课程,但缺少技术人员的维护,更新不及时,信息陈旧。这些因素都是就业指导不畅的瓶颈,制约着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发展。 "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建议

当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就业指导作为一门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课程,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改革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及模式,才能使就业指导真正发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功能。

(一)构建起全程式的就业指导模式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性质是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与职业,了解实现自己职业选择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能理智地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生活道路,并且具有以个人意志做出职业决定的能力,主动地去培养和提升自我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容要贴近学生,适应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要适应大学期间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和实际思想,以年级和专业为划分区间,构建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并逐步深化的不同教学模块。对一年级的学生,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帮助他们了解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内涵,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前景和职业的要求,使他们确立初步的目标,产生的学习动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开展职业定位教育,让学生明确将来选择职业的目标范围,同时了解现在社会就业环境。增强其就业的适应性,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开展就业竞争力教育,如求职技巧、礼仪、心理调适等辅导。另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让其在实战演习中获得就业的体验。

(二)打造全新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

就业指导涉及学生就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适应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职前教育课堂系统和职业测评系统,通过测试,帮助高职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明确个人的职业取向,提高他们职业适应性。另一方面,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找准结合点。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所有专业教学计划,并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加入现场指导、角色模仿、实际演练等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就业指导理论为主的教授方式。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主要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论坛、工作坊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师通过定期的实习检查,对各个实习基地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针对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进行对一”的就业指导。最后一方面,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不失为缓解就业压力路。毕业生将来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会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逐步实现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之路。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有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优化队伍结构,校内要建立一支专、兼营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校外要吸纳社会职业指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加盟,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同时还要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为学弟学妹传授求职经验。二是要加强现有指导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力度,要求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的老师都必须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鼓励有条件的教师通过职业指导师考试,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去用人单位沟通考察和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其市场分析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就业指导队伍的培养方案,促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稳定。

总之,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承担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特征、企业和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积极构建合理、科学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努力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该怎么办
给哨兵叔叔的一封信
邻居的小鸭
今天我演出
迎春花
做沙画
柿子
做面鱼
快乐的国庆节
老鹰捉小鸡
架起与书沟通的桥
在中期考试的时候
我的婆婆
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寒假期间在钢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企业党员先进事迹
国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日志
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
2011年乡镇妇女工作优秀事迹
信用社优异员工卓越事迹
林业部门党委书记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事迹材料
法院青少年维权岗典型材料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工作心得体会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倡议书
2012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柜台销售人员的社会调研实践报告范文
车站岗位工作者优秀材料
浅论将文化意识引入翻译教学
浅谈词汇能力发展次序理论与我国英语词汇教学
浅析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浅论
试论英语翻译要重视语境与跨文化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策
试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茶叶商标的翻译
浅析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试论外籍教师课堂文化冲击的原因探究
浅析从汉语谚语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观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析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
浅析提高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教育的探究和渗透
浅析西方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荀子的性恶学说
《劝学》“劝”的是什么?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劝学》内容提要
《劝学》时代背景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一文议论的艺术特色
读《劝学》篇有感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劝学》课文解题
重温《劝学》
《劝学》的不足之处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劝学》词类活用
再读荀子的《劝学》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