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鉴定标准 培养周期 教学法

论文摘 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并对职业鉴定、培养方法、培养周期等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

引言

职业教育不是我国独有的,更不是我国创造的。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一种教育方式,职业教育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应该说,原始社会进入石器时代,狩猎需要一定技能,她不是人类天生的,是靠人类后天学习得来的,这时就开始了“职业教育”,当然这种职业教育是零碎的,是个别的。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各种技能相继出现,技能种类相当多而且复杂。技能人才需要越来越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传授技能、技能深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型的教育形式诞生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职业教育更是世界各种教育方式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人类还会将这一种方式继续下去。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

职业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还进一步被理解为a.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b.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c.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准备;d.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e.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这显然是对职业教育的广义的理解。狭义的职业教育是以各级职业学校为载体的职业教育,探讨狭义的职业教育概念对我们在基层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同行具有更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黄炎培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首创者,他在《中华职业教育者宣言》中指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并认为“职业教育,则凡学成后可以直接的谋生者皆是”。北京师范大学高奇教授在其《职业技术教育概论》一书中认为“狭义的职业教育系指对全体劳动者在不同水平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所给予的不同水平的专业知能教育,培养能够掌握特定劳动部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人才的教育”。顾明远、梁忠义在其主编的《世界教育大系——职业教育》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职业人的,以传授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的教育”。

以上种种对“职业教育”的概括,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含义大体上还是一致的。

第一,职业教育从属于“教育”这一概念,是作为教育的一类活动。“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所以它必然具有教育的特性。

第二,职业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其“职业性”。职业教育既然从属于“教育”这一概念,那么它与其他类别的教育当然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它的独特性应该是其“职业性”。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从事某种职业的、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具有某方面职业兴趣的个人学一技之长用于谋生与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通过一定时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掌握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顾明远、粱忠义认为,职业教育作为社会所特有的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营谋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和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以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也是一种使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教育。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作准备的教育。斯内登也认为,凡是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都可称为职业教育。梅斯在《职业教育的原理和实践》中同样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作准备的教育。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及几个方面的分析

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职业教育在我国纳入正式的教育形式时间很短,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因此,我国非常有必要投入人力、物力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切实搞好我国的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开展近20年,在沿海地区,开展得更早,目前来看也是比较成熟的。我国自2001年开始设立中等职业院校,目的在于培养一大批高级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服务。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院一旦从中等学校转变过来,名称很快变更过来了,经过这么多年,许多职业学院仍沿袭过去中等教育的模式,从领导到教师的观念没多大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培养模式都未发生变化,这样下去,显然与我国教育改革不符合。

我国教育规模在飞速扩大,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更为明显,这当然是好事,但关键是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从外表到本质,她就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

2.几个方面的分析。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1)技能性: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高级专门技能的人才,因此,技能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其主要内容。

(2)实践性:要培养能够直接从事工作的技能,显然必须强调教学手段的实践性,只有利用大量的时间才能不断提高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3)专业设置的动态性:社会的需求是变化的,我们培养的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的,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专业的设置的是动态的。

(4)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没有严格的教学体系,而重点是强调技能。因此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进度都是动态的。

(5)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可以是现场式,可以是课堂加现场,可以是实验室式,也可以是实验室加课堂室,还可以是课堂式等等。

(6)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完整性:教学内容与中等教育、研究性教育完全不同,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依据上述分析,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新形势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严格的界定。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研究,以期引起社会及广大中等职业教育同行的思考,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施特点,恢复中等职业教育的本来面目,使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千万万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等职业教育唯有坚持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壮大。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情况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分析,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因此有以下一些思考:

1.关于职业教育的“产品”。工厂的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通过检验便可知晓。职业教育的最终产品是技能型人才,但他又不同于产品,两者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技能水平的高低比较好鉴定,实际上我国推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比较成熟。大力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注重技能等级的统一标准,鉴定应主要以鉴定实际技能为主,以理论知识的考试为辅。

2.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特别注重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实习工厂的建设,着眼于我国未来建设所需求的人才。

3.关于中职教育的培养周期。进一步规范学制,普通专业在校一年半或两年时间完成,高级专业在二半年或三年时间内完成。学制可由学校根据专业、对象和鉴定标准确定。

4.关于中职教育的培养内容。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内容必须标准化,统一要求,统一考核。教学手段可根据专业情况和教学环境选择不同方式,比如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或实习工厂。

5.关于中职教育的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可由各学校自由掌控,不作统一要求,可以根据对象,也可根据专业或教学内容进行设置。

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起步晚,研究的人力与物力匮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真正搞好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2]雷通群.教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王亚栋.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

(5).

[4]卢洁莹.职业教育研究视阈的转换[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

(1).

[5]史三成.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3).

[6]王川.职业教育的概念、学科及学科框架[J].职教通讯,2007,

(6).

[7]叶婉秋.职业教育面临的困惑仁[EB/OL].httP://~hnedu.eweb/0/2《XM12/06160140890.htlnl.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家乡
捞鱼
观《下辈子还做母子》有感
豆豆日记
今天,我很快乐(日记)
第一次单独坐车回家
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
拔牙
妈妈笑了
拔火罐
日记三则
吊兰花
过年了!
太阳光的颜色
放鞭炮
基层创办先进团体材料
五四青年先进事迹材料
人民的领导事迹
生物技术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勤廉兼优先进事迹
2011年大学师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2011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
志愿团体主要事迹
初中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初中优秀共青团员事迹材料
城管科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2011年社会实践个人心得
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商学院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历史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未竞的白话文:围绕着“音”而展开的汉语新诗史(1)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中国语料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
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
新环境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1)
内部审计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治理的作用(1)
浅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1)
文学语言论(1)
诗,给万物以生命--浅论诗“拟人化”之手法
训诂学性质研究述评(1)
“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初探(1)
内部控制相关审计程序和方法(1)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1)
论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回顾与展望(1)
《过秦论》词语解释
《过秦论》课文导读
《过秦论》文体简介
《过秦论》语法修辞
《过秦论》特殊句式
《过秦论》写作特色
《过秦论》写作特点
《过秦论》问题探究
《过秦论》多义词辨析
《过秦论》通假字
《过秦论》涉及人物简介
《过秦论》结构分析
《过秦论》课文分析
《过秦论》译文
《过秦论》难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