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教师风度的培养

试析教师风度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9

试析教师风度的培养

"

论文摘要:我国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就是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其中外在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外在素质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具体就是指教师的风度仪表。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风度的培养,他们认为教师风度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教育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身教”作用。

论文关键词:教师风度;培养;仪态之美

我国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就是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其中外在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风度的培养,认为教师风度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身教”作用。所谓教师风度,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的一种外在的表现,是教师的外在形象、语言艺术、文化和思想情操修养的综合反映。

一、教师高雅的美感形象是体现教师良好风度的外在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影响与熏陶,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师高雅的美感形象,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愉悦,受到感染与熏陶,能极大地增强教育的效果。外形的美,虽说不是一个完美之人的决定因素,但绝对是一个完美之人的必要补充。美国、法国选民在总统选举中,愿意选一个“有魅力”的总统,这个魅力,绝对包括总统的外在之美。教师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面对爱美也渴望知识的学生,当然要有我们自己的标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得体的服饰:朴实之美。教师的服饰要以自然为美,得体为美。整洁不邋遢,庄重不妖艳。医生一身白大褂,谈不上漂亮,但因为他们职业的神圣,有一种纯洁之美;军人的一身绿军装,谈不上时髦,但因为他们工作的光荣,有一种阳刚之美。同样,教师一身得体的服饰也会因为教师工作的伟大而变得美丽。这种美丽,不仅是衣服,也是教师自己。既是得体的服饰装饰了教师,又是教师的风度展现服饰之美。

那么,教师如何设计自己的形象呢?说老师注意形象,并不是说每天要着意打扮,而是要服装整洁、端庄、大方、得体,应该在整洁中透着美观,在大方中孕育着典雅,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尊重感。男教师的着装要体现他们的阳刚之气,女教师的着装要有东方女性的美,不仅要体现时代的气息,同时还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

第二,良好的气质:睿智之美。良好的气质,不仅要求广大教师做到仪表整洁端庄、服饰大方得体、态度谦虚和蔼,而且要品德纯洁高尚,富有同情心与正义感,要宽容大度、平易近人。

良好的气质,不是说要有就有的,也不是装出来的,它应该是人类丰富内涵的外在体现。那么,丰富内涵又来自何处,这应该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对待各种事物有一种正常的心态,不要总是满腹牢骚,总以为上天对自己不公;对待学生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这是指导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活动,与学生进行心底的、智慧的对话,使他们在兴奋、投入和愉悦中感受教育活动带来喜悦的前提。其次,平时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有一种憧憬,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劲头。千万不可垂头丧气,精神萎靡不振,因为教师的这种神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再次,要做一个现代读书人,少一点浮躁气,多一点知识分子形象,有一点书生气质,把爱书、读书乃至写书当作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亲切的微笑:和蔼之美。教师形象能否打动学生,取决于教师是否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能否与学生打成一片。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平易近人的教师,不喜欢一直扳着脸不好接近的教师。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一举一动尽收学生眼底。教师的自信、饱满的精神是学生的精神支柱;教师微笑的神情,是学生温暖的阳光,是和煦的春风。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把人的感情表达效果总结了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语言7%+声音38%+表情55%。我们不必追究他的公式的准确性,但我们必须承认,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脸面是心灵之镜。

第四,儒雅的举止:仪态之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强调的就是人的行为举止要合乎礼仪规范。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很多我们学习的有关礼仪文明的知识。作为教师,要做到举止儒雅,体现礼仪之美,就应注意行为举止的几个细节:一是站姿,它是一种动态造型,是体现教师举止儒雅的一个主要方面,要求做到昂首挺胸,双肩端正;二是坐姿,它是一种静态造型,好的坐姿会展示你的文雅、稳重和大方:坐时上身要直,切忌塌坐在椅子上,身体弯曲放松或者一腿平放,另一腿架于其上,就是俗话说的“二朗腿”;三是行,要做到不慌不忙,稳步前行,男老师的步子要大而稳,女教师走路要轻而有弹性,切岂全脚掌着地,踩得楼板咚咚作响,也不要因为忙而脚底生风,让人误以为孙二娘再世。 "

二、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媒介,而且应该是艺术品,是表现教师良好风度的有效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通过语言造就人才,可见语言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因素。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媒介,而且应该是艺术品,可以用来听,可以用来品,教师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去演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生听教师的课不仅是获取知识,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课内语言艺术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注意说话节奏的快慢和声音的高低。因为在教学中,节奏技巧的合理运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美感,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要娓娓道来,犹如涓涓细流;有时要激情飞扬,犹如滚滚长江。如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述的琵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气包括喜、怒、哀、乐等人类情感的不同色彩。教师对语气感情色彩的把握一要贴切,二要丰富,三要深刻。

第三,要做到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一些生动幽默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它能让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更加贴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然就能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而开朗的性格,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总之,教师的语言是教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和审美性等特点。教师的语言,可能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和煦春风,也可能是凋零学生思维的刺骨秋霜。因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说话时要出言谨慎,不仅要做到用词准确深刻,富有哲理,还要贴切自然、诙谐幽默。

三、文化和思想情操修养是体现教师良好风度的内在因素

教师优美高雅风度的养成,是离不开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操的修养的。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只有有了丰富的内涵,才会透露出一种文人特殊的气质,才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风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为此,教师在工作之余要不断汲取文学的精华,让自己不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夯实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成果。此外,还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管理学、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现代教师来讲,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也是不可缺的。

其次,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道德品质是教师良好形象的内在原因,而且是根本的原因。一个心理肮脏、心灵丑陋、心胸狭隘的人,即使外表看似风度翩翩,但他的行为举止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庄重大方、从容而优雅。一个光明磊落、心地善良、正直诚实的人,其风度自然是显而易见,令人赏心悦目。可见,心灵美是风度的灵魂。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是强调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热爱学生。

良好的风度,是教师良好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教师言传身教、圆满完成使命的重要保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画家乡
吃多鰆鱼
成长
喊爸爸起床
放飞
我的老师
游玩瘦西湖
小红旗
与大山结缘
未来的桥
我们美丽的二桥
坐火车
有趣的飞行比赛
理想的翅膀
学习兴趣
走出低碳生活境遇先进事迹材料
医院2011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中餐厅收银员的工作流程
森林公安先进事迹材料
供销社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下乡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卓越团员事迹资料
关于五一推荐个人事迹材料参考
绿化工作个人先进材料
大学生法学系暑假实践报告
2011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管理工程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结
中学团支部申请“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材料
2012年寒假社会调研实践报告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维度中文学要素再思考
关于比较句和比拟句试析
试论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浅论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
从会计信息失真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关于语言的双重约束和社会心理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
试论哈贝马斯的语用哲学观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关于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以意造象:文学创作中思想情感的一种外化技巧
关于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的句法分析
指瑕: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及其在当代的有效性
简析文学理论中的互文与互文性
《过秦论》的结构艺术
《过秦论》三题
读贾谊的《过秦论》
重读《过秦论》
层层对比,翻出“仁义”──《过秦论》论证特色分析
引领学生的综合思维──从《过秦论》说起
《过秦论》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几种情况
浅谈《过秦论》的修辞艺术
《过秦论》(中)
《过秦论》中“逆取”与“顺守”的哲学
读贾谊《过秦论》
透过《过秦论》解析贾谊人生
峻拔锋利 语警词工──谈贾谊的《过秦论》
秦之“过”安在
《过秦论》对比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