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刍议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刍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6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刍议

"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来实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实现了空前的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如何在现代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养,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论文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共同目标,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教育开始走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也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点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课题。总结国内学者的代表性观点,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知识、技能、信念、态度等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身发展过程,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也就是说,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情感于一体的师资培养过程,更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专业发展的自我决定性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课程设计、教材选择和教学活动规划时,应充分发挥自我决定性。教师应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一方面,不受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将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

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延续性 把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有助于教师思考、选择、确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和目标。同时,教师只有以终身学习为理念,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以确保教学能力符合时代的需求。

专业发展的情境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句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同样依靠个人经验和教学感悟的获得。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此外,教学情境具有不确定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教学情境相联系。应在学校中建立起一种合作的氛围,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信息化的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由此逐渐产生了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Tadao Umesao)于1963年在《论信息产业》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我国1997年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从工具层面将信息化定义为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从组织层面概括信息化,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应用过程中,改造原有的组织结构与文化氛围以促进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化的联系

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将使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新的思路和发展框架,以现代信息技术指导教师专业发展需明确两个问题: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工具层面的信息技术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二是信息技术引入教师专业发展之后,学校组织结构和文化该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包括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人向群体转化等。这两个问题反映了信息技术引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之后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其实也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知识内容要求;另一方面,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师变化,最大的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美国教育部下属的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从学习技能的角度提出信息素养,强调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信息素养概念。教师信息素养主要是指面向教育教学实践的信息素养,是教师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检索、获取、评估、组织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综合能力。例如,通过学习使用文字处理、E-mail、Web开发、Intenet搜索引擎工具,培养使用信息通讯技术访问、管理、整合、评价、创造和交流信息的素养;通过学习问题解决工具(如表单、决策支持和设计工具)能够培养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管理负责事务、解决问题以及进行批判性、创造性系统思考的能力;通过使用个人发展和生产力工具(如E-learning、时间管理/日历)提高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提高生产力和个人发展的能力。

在掌握一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现代教师还必须拥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能力,具体包括利用网络资源备课,利用虚拟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学习,利用信息工具评价学生的能力等。 "

(二)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新途径

从个人非结构化知识到个人结构化知识再到组织结构化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知识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知识”既包括教师个体所拥有的情境化知识,也包括教师群体所共享的普适性知识。前者即个人的非结构化知识,相当于个体的感觉经验,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大量感知经验,这些感性材料以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但是这种繁杂的感性材料必须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化知识,人才能进行逻辑思维,这个过程就是个人知识从非结构化向结构化转化的过程,转化后感性认知便上升为理性认知。个人结构化的知识相当于某种特定的理论假设,如果能够在社会群体中得到认可,那么个人结构化知识便成为社会组织公认的理论。这就是知识成熟的第一条路径。对于教师而言,平时需要完成大量工作,即收集大量非结构化知识,如备课过程、教学活动过程、辅导员工作等,这些工作是教师感性材料的来源。但是,这些杂乱无规则的材料对教师日常工作帮助并不大,因为他们是无序的、无章可循的。要利用这些知识必须让它们变得有条理和结构化。若想实现这个结果,教师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归纳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理论;二是利用现有的理论同化这些非结构化知识。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现有教学理论基础上适当调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因此,学校更多的是通过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请专家来引领发展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这样的行为只是为教师个人知识结构化提供了可能。只有教师个人结构化知识变成业内公认的理论,即变成了社会的结构化知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才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增加。

从个人非结构化知识到组织非结构化知识再到组织结构化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二条路径实质上是在教师个人经验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完善个人经验,并经过社会化过程,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知识的方法,这里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和群体特征。在这条路径中,教师的个人发展服从于群体需要。例如,教师通过交流教学叙事心得,描绘了清晰的教学情境,然后从不同渠道传播出去,重组一个社会公认的非结构化知识,然后被权威的理论家认可并完善,形成相应的理论,就完成了知识成熟的历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专业知识增加了,所以教师群体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就是使知识结构化、社会化。这里信息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知识结构化的技术;一类是技术社会化技术,从知识管理角度,上述技术对应个人知识管理技术和组织知识管理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由于先天与信息技术有关,因而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途径,所谓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就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两者的结合。

<>

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要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信息的传播者。我国的高等教育迫切需要高校教师掌握更先进的信息资源,因此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一要有强烈的获取信息的意识,捕捉信息要有较强的敏感度,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学习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二要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认识到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能通过多种渠道较快地获得信息。三要能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地吸收和批判性地评价。四要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能用之解决教学问题。五要能将上述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继续学习和学术交流。

(二)要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

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在具备信息素养的同时,还应将所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动态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重视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将信息化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保持敏感的信息网络意识,不断吸收新技术,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新技术、获取并应用新知识。再次,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的关系和角色。高校师生关系已经逐渐走向平等民主,教师要向导师,向学习活动的开发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转变,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师生之间应通过协作、交流、信息共享,建立起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最后,高校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改革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教会学生积极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主动式探索,通过协作与讨论解决问题。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过程。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高校教师承担着培育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的重任,是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信息素养已成为高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和科研必备的一种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教师作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者和引路人,除必须具备传统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的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拥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使用教育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新房
我的房间
雨点
郑州歌
“咪咪”,你能听见吗?
踢足球
汽车2020
新西游记(三)
逛美食节
晴天和雨天
我们的教室
自行车
买菜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幼儿园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大学生在西药房的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先进党员典型事迹材料
大学生在工商局的社会实践报告
炼钢炉职工优秀个人事迹
阳光警察先进事迹材料
“十佳执法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房产交易登记中心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2021新生入学军训心得与感想
行政执法支队先进事迹材料
假期到口腔医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检车员个人先进事迹
创建五好党委事迹材料
浅析西方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析提高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运用研究
试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茶叶商标的翻译
浅析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教育的探究和渗透
浅析从汉语谚语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观
浅论将文化意识引入翻译教学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策
浅析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
浅谈词汇能力发展次序理论与我国英语词汇教学
试论英语翻译要重视语境与跨文化
试论外籍教师课堂文化冲击的原因探究
浅析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浅论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劝学》词类活用
荀子的性恶学说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劝学》“劝”的是什么?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一文议论的艺术特色
《劝学》的不足之处
重温《劝学》
读《劝学》篇有感
《劝学》内容提要
再读荀子的《劝学》
《劝学》时代背景
《劝学》课文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