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高职AutoCAD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高职AutoCAD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31

浅析高职AutoCAD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论文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岗位需求

论文摘要: 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Auto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具有可视化界面和交互式绘图功能的工程图绘制平台。同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用它绘图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便于修改,是目前全球用户最多的数字化设计工具,怎样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树立职教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就业岗位,实施项目化教学,强化技能培养,在现有教学条件和模式的基础上寻找适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cad课程的教学方法,成为我们AutoCAD教学工作的关键。

0引言

目前,AutoCAD课程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演示、自学及教师辅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以教师讲解结合学生操作为主。这门课比较抽象,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尤其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一开始很难建立空间概念,并且学生的社会实践少,感性认识差,无论是空间想象能力还是空间分析能力都较薄弱,在理解施工图纸方面存在较大欠缺陷,作为课程设计的教师是改变这种被动教学局面的设计者。

1教师结合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精心备课,结合项目,教以致用

项目教学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并且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小组合作,自行组织完成项目,学习过程人人参与,感悟创造实践活动,主动工作,看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因此,教师教学的设计依据岗位需求,实施项目化教学,本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着眼培养现代化实用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原则,应实施在cad教学的全过程。

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不全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实例工程项目为中心,譬如建筑装饰施工图,教师演示做出标准的装饰施工图,并把要学习的命令、工程图样的画法、技术标准融入到具体的工程实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在工程绘制的实例中研究命令的用法及软件的基本操作,简单易记,连续性强,增加了学生学习软件的兴趣,抛弃了以往只学习命令,命令全会操作,而不会画标准的施工图的尴尬局面,同时,遵循“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多媒体讲课什么时候上,上什么内容,都应该根据讲解的工程图的过程、标准需要来决定。随着学生绘制的实例图不断增加,学生的操作水平就也得到了逐渐提高。而后每绘出一张图,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尤其学生刚刚接触到cad工程制图这门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比使用传统教学法学习绘图命令一大堆,最后什么图也画不出要实用的多。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满足了学生今后的就业信心。

2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体性学习基本原则

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技术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核心。一是技术的运用应该能够引起深度和广度的深刻变化。二是技术的运用应该足够引导学生从教室和书本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三是技术的应用应该能够通过老师采用更好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cad课程的基本操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示教系统的优势,课件和教师的讲解、示范相结合精心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cad课程设计则可以采用课件来展示建筑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结合企业的实例工程项目,并要求有所创新,迫使使学生加强自己制图的综合技术与技能,开展学生与企业、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客户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协同工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共同完成企业项目课程设计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能忽略相关输出设备的操作技能训练,比如出图的效果,把岗前培训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高职学生操作水平高的现代高职教育特色。

3教学内容突出岗位的针对性、行业的适应性和职业的地方性

建筑装饰专业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CAD课程,为了确保学生获得室内设计职业资格证书,学习专业软件成为必备基础,首先学习AutoCAD制图标准的基本知识,再根据工程实践的需要学习行业相关的其他建筑及装饰设计的专业软件,学习行业普遍使用的天正建筑软件、3DMAX、Vray、SketchUp等。而在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多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可以安排AutoCAD、Photoshop、FLSH,Dreamweaver等教学内容,以选修课、提高班、考证班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按个人就业方向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按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定单式服务的形式确定CAD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CAD应用水平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能直接上岗就业。

CAD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是动态变化的,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把现代CAD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并注意CAD软件的升级换代,认真研究CAD技术的发展趋势,调研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使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结合行业发展,与职业技能考证对接,与毕业生的就业需要相联系。

4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就业,作为高职艺术生来讲是面临着很大压力,不仅是学历低,重要的还有专业技能和自我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严峻考验,如果没有较好的心理素养,很难找到合适的职场,因此,辅导的时间给他们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当前学习专业特色与优势,毕业后的专业的发展趋向,就业前景,调整同学们的自信心,前提是努力学习,平时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训练,认真作做好上机训练,积累自己的作业档案,包括平时的每一次的项目,从设置图幅,到图形绘制,再到保存,每个步骤都要求规范,潜意识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行业标准的习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在网络上发布,和同学共享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力求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教学的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不仅在交流之中技术得到了升华,也为学生愉快走到工作岗位,学会在交流中沟通,在提高中成长,以及将来所面对的就业竞争市场,尽早地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在岗位实践中动手能力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尽早地体验专业与就业关系,为今后赢得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结语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cad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结合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这一的特殊性,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优化教学设计,是开展高职cad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转变教师队伍中专业结构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和实践能力差的状况,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促进高职教师从学科专业型向专业与技能综合型转变,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 因此,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cad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企业、社会资源,满足学生见习、实训、实习的岗位练兵的需要,也是为学生今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2]张隽波.职校教师应有的五种素质[J].职教论坛,2002

(6).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教育,2006,

(22).

[4]傅宝根.项目教学法在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

(1).

[5]王晓刚.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室内装潢效果图》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玩瘦西湖
放飞
小红旗
未来的桥
有趣的飞行比赛
坐火车
学习兴趣
画家乡
喊爸爸起床
吃多鰆鱼
成长
我们美丽的二桥
理想的翅膀
与大山结缘
我的老师
关于五一推荐个人事迹材料参考
卓越团员事迹资料
森林公安先进事迹材料
医院2011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下乡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2011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中学团支部申请“五四红旗团支部”事迹材料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管理工程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结
2012年寒假社会调研实践报告
中餐厅收银员的工作流程
供销社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绿化工作个人先进材料
大学生法学系暑假实践报告
走出低碳生活境遇先进事迹材料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浅谈以意造象:文学创作中思想情感的一种外化技巧
试论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指瑕: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及其在当代的有效性
试论哈贝马斯的语用哲学观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简析文学理论中的互文与互文性
关于比较句和比拟句试析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维度中文学要素再思考
从会计信息失真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关于语言的双重约束和社会心理
关于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
关于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的句法分析
浅论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
峻拔锋利 语警词工──谈贾谊的《过秦论》
读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三题
《过秦论》(中)
《过秦论》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几种情况
引领学生的综合思维──从《过秦论》说起
读贾谊的《过秦论》
秦之“过”安在
《过秦论》对比的运用
浅谈《过秦论》的修辞艺术
透过《过秦论》解析贾谊人生
《过秦论》的结构艺术
层层对比,翻出“仁义”──《过秦论》论证特色分析
重读《过秦论》
《过秦论》中“逆取”与“顺守”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