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高职工作场所学习模式:芬兰的经验和启示

浅析高职工作场所学习模式:芬兰的经验和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18

浅析高职工作场所学习模式:芬兰的经验和启示

"

论文关键词: 芬兰高职工作场所学习模式 经验 启示

论文摘要: 工作场所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芬兰多科技术学院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采取了工作场所学习模式,其特点有:工作场所学习是和实践密切相关的非正式学习形式;强调学习经验的重要性;工作任务和情境决定了工作场所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芬兰高职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的成功经验将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一、芬兰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目前芬兰拥有29所多科技术学院,分布在全国各地,在“自然资源、技术与交通、工商管理、旅游及酒店管理、健康和社会服务、文化及人文社会科学”等7个领域提供高等职业教育。多科技术学院实行免费教育,每年还发给学生适当的生活补贴。它以职业导向的教育内容、满足地方需要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教育目的而区别于学术性的大学。它在招生与课程安排上享有自主权;一般学制3年半至4年半,能够授予多科技术学士学位;此外,某些学科也可以授予多科技术硕士学位。要成为多科技术学院教师,必须有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以确保教给学生符合现实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任何想进入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的学生,须持有高中或职业高中毕业证。

二、芬兰高职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一)芬兰高职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模式

芬兰多科技术学院从成立伊始就把培养专业人员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别是促进地区发展作为其办学理念。它积极为当地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帮助青年人和成年人掌握能够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一些应用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直接服务。多科技术学院根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芬兰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及其课程,并不断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修订,目的是使多科技术学院提供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适应地区职业准入标准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便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中特定领域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技术,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素质。

芬兰多科技术学院采用工作场所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所谓工作场所学习,就是工作者或学习者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曼斯菲尔德,1991)就芬兰多科技术学院而言,它以工作场所学习模式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各种文凭项目、实训项目、协作项目等,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工作场所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工作项目。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给学生制定基于工作项目的学习计划,学习的成果由学生、教师和企业的指导人员共同来评价。工作场所学习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阶段,校内工作场所按照真实企业环境配置;校外工作场所学习则采用顶岗实习的形式,与企业签订书面合同,对学生要学习的生产或技术项目做出明确规定,同时确保学生必须得到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有效指导。在多科技术学院,这些以工作场所为本位的学习和训练是高职教育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场所学习都是带有强制性的必修课程。

(二)芬兰高职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特点分析

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实行的工作场所学习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工作场所学习模式是非正式的、和实践密切相关的,即学习和工作实践交融于一体,很难彼此分开。虽然工作场所学习也具有建构特点,也包括教学实践,但这种非正式的学习常常被认为是某种工作的副产品。当被问及什么样的学习最有效果时,学生们往往强调:“亲自动手做某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高职学生在工作场所完成与日常工作相关的任务时,学习也正在静悄悄地进行着。工作场所学习与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其根本区别在于活动的目的不同。工作场所学习的目的是:成功完成某项疑难任务;学习和掌握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实践性知识。

第二,工作场所学习模式强调学习经验的重要性。学习存在于日常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存在于能力的积累过程中;学生通过试误而学习,在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能学到大量知识和技能。因此,工作场所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作出现实决定的过程,是运用个人经验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是凭借直觉和常识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是作出明智判断的过程。在工作场所学习模式中,高职学生通过经验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如何与工作场所内外的同事及其他利益方进行日常的交流和合作,并获得对工作流程和项目计划的整体了解。所以,工作场所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经验的积累。 "

第三,工作场所学习模式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决定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能力既不能与行为即将发生的情境脱离开来,又不能从一种情境转移到另一种情境中。人们普遍认为,工作场所学习是通过参与到实践中而实现的,通过检视“实际工作活动、工作场所的文化及社会关系、参与者的经验和社会的关系”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作场所学习。他人和网络的作用似乎对学习者的工作场所学习非常重要,所以工作场所学习具有共享的特点。学习通常是高职学生在与同事和与个体相关的各种网络中产生的。随着团队工作和网络工作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工作开始涉及社会活动,除了与工作地区、工作团队的合作之外,工作还包括与工作场所之外的各种集体、各种网络的合作。目前的工作实践被认为具有暂时性、情境性,并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在工作过程中、在各类项目中被重新界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团队和小组的每一次活动中得以讨论和重新构建。

总之,芬兰高职学生的工作场所学习模式具有“非正式性,体验性,情境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它们说明了高职学生在工作场所中是如何学习的。此外,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的内容包括三类:第一,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第二,实用技能或能力(包括特定领域技能和通用技能);第三,自我评价和管理。

三、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在芬兰高职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模式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任务蕴涵于现实场景中;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学生能够把他们的思考与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在工作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并与他人的表现相比较;在学习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多种媒介或工具,促进知识尽快地转化为能力。这些使得工作场所学习具有真实性、同一性、反思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总之,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对于提升高职学生个人工作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及促进社会进步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芬兰高职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构建有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

工作场所学习是高职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获得有效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国高职教育要继续深化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制度,围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建立科学合理的仿真实训环境,并将企业真实的项目或产品引入到教学体系中,使学生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系统、规范的项目式学习;在校外,学校要加强与各企业、单位等的合作,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实行顶岗实习制度,加速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完善。

(二)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工作场所学习以非正式的形式存在于学习者的职业学习过程中,它给高职学生供了特殊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对于习惯了在学校模拟实习环境中进行观察学习的高职学生而言,培养自主学习观念至关重要。

(三)寻求企业的支持和指导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谋取双赢发展,促使企业为实习的高职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材料和设备;安排合适的工作任务,保障工作场所学习的时间;为高职学生配备身份明确的指导者即师傅,并明确规定其责任;提供适当奖励,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工作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2]林苏,胡烨.芬兰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及启示[J].科教文汇,2009,

(10):18-19.

[3]Mansfield,R.Deriving Standards of Competence.In E.Fennel(Ed),Development of Assessable Standards for National Certification[M].London: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1991:80-86. 20.htm.2011-5-16.

[5]朱苏,赵蒙成.工作场自我导向学习的双子模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9,

(6):148-151. [7]梁艳.职校实习生工作场所学习的困境与挑战[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

(2):20-22.

[8]张静.试论当代中国工作场所学习的特点[J].职教通讯,2010,

(4):36-40.

[9]赵蒙成.工作场的学习:概念、认知基础与教学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8,

(1):51-5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鸟的天堂
生日汤
巴比娃娃游中国
天上掉颜料
我的爸爸
五彩缤纷的大海
电脑聪明吗
游趵突泉
晨光
小狗“淘气”
快乐的六一
可爱的泥鳅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可爱的小白兔
打羽毛球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之三下乡感想
乡镇社区建设典型材料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生7天社会实践之三下乡心得体会
我爱我的祖国红色之旅感想
三下乡感想范文
三下乡优秀个人总结
十佳大学生事迹材料
市十佳班主任事迹材料汇集
社会实践报告之宣传工作总结
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好十佳母亲事迹材料
人事局干部敬业奉献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女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村长助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1)
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1)
《论语》使动句和使字句的比较研究(1)
朱自清先生与语文现代化(1)
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中国诗歌史论文)
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研究概况(1)
怎样以唯物史观精选中华英杰(1)
京味文学的含义、 要素和特征(1)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
对中国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1)
论后期延安文学中的“语言”(1)
“伤痕文学”的三种体验类型(1)
浅谈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转变(1)
浅谈管理审计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制度改革(1)
审计证据准则修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唐宋古文运动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师说》词类活用
《师说》重点难点讲解
试析《师说》的中心论点及整体结构关系──兼论整体阅读原则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师说》写作背景
轻重相形,正反互用──浅议《师说》的对比艺术
读《师说》,学“合叙”
《师说》中“ 之”的用法
韩愈传说
《师说》课文题解
育人与教书──重读《师说》
《师说》固定句式
《师说》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