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浅析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0

浅析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缺陷。偏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改革传统,进行各种各样的新课程、新方法的建设与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课改应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和课程系统的完整性。

面对职业教育的种种问题,最为重要的抓手就是课程改革。从教育理念的更新到教学大纲、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探讨、新的尝试,使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呈现了崭新的面貌。

1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教育课程忽视了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地指向某专业、某工种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的编制注重了文化课知识的掌握,专业课强化技能,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以至于使学生觉得,进了职业学校要进行专业理论研究。于是,学生只有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考试结束以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是不能乐观的。

1.3 职业教育课程缺乏可开发的空间

课程内容的编制严密而系统,条理而规范。规范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尤其是专业技术课,不能越雷池半步。某种工具的使用,只能是一个动作,一个姿势。例如,对于某一旅游胜地的介绍,学生要像背台词一样,一字不差,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课程内容的设计没有预设的空间,教师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2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2.1 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多为三年制,并且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或一年半,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课程内容中实现课程的最大价值,必须压缩现行的课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没有太大帮助,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的课程,必须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应缩减文化课课时,开设通用技能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书法、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等课程,增加专业技能的课程课时,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胜任某种岗位职责和具备职业综合能力为目的,以实用为原则确定相关的专业性课程。

2.2 注重课程教材的适用性。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均为统编教材,这些教材在使用中存在着不足:一是教材内容陈旧,修订不及时,知识落后;二是教材体系过多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内容偏多、偏细、偏深;三是教材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缺乏区域性特点,不太适用。就目前情况,学校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成立综合性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小组,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编写教学大纲、教材以及课件的制作,多渠道开发校本教材,并做到基础课坚持“够用为度”,专业必修课坚持“适用为准”,专业选修课坚持“实用为先”的原则,使课程教材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专业。

2.3 注重课程教法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过分地依靠书本,把书本作为唯一的学习渠道,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轻技能训练和实践。课程改革尤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注重师生互动,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逐步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能力。

2.4 注重课程结构的实践性。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工作过程来体现和不断完善的。为确保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这一目标,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对实践性教学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原“2+1”模式上,从“双元制”转向“三元制”,即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或实训车间共同培养学生,培训中心或实训车间是由许多行业或职业协会(企业的联合体)组织起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通过产学结合,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然后让学生参加企业招聘就业环节,实现从学生到单位人的过渡,使学生一毕业便能直接上岗工作。

3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3.1 更新观念,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应改变办学观念,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因此构筑课程体系要由原来的学科体系向由职业岗位的需要(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来转变,以能力养成为主线开发课程模块,企业和行业的介入,导致教育、教学思想在转变,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同时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多种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及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为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就业、转岗打好基础。

3.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课程改革。

打造一支既有丰富专业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职业教师队伍可以说是办好一所职业学校的关键。新的课程改革体系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条件,要求专业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有从事生产实践的经历和经验,教学经验丰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加强现有教师的职业培训;二要制定有利于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把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吸引到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改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对职业教育规律有深刻认识,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双师型 "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4 结语

职业教育要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真正开通技能型人才的成才之路,就得进行课程改革,摒弃原有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学到用得上的知识,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只有教出的学生被用人单位认可,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才能显示出学校教学质量优良,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2] 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雷正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职教论坛,2005

[4]马君,周志刚.国内职业教育热点问题透视.职教论坛(上),200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温暖的背
虹猫
“足球迷”
发言稿
我最敬佩的老师
妈妈
钻石人
千万别把草吃光
妈妈,我为您骄傲
大方的“小气鬼”
天使翅精灵少女(五)打赌
调皮三人组
奇迹传奇
美丽的誓言
蓝色的幸福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
青少年网络社交行为的媒介环境分析
传媒转型中的互联网新特征与治理之道
“媒介即按摩”及其在网络时代的价值
从十八大报告看新时期我国网络媒介发展策略
浅谈网络媒体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
高校校园网络传媒的教育功能审视与价值管理
浅谈网络传媒的影响
逢低关注节能环保、文化、传媒、移动互联网
论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浅谈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
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微博媒介作用研究
网络传媒对司法影响的评价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网络媒体的应用
CIBN互联网电视与加拿大新动力传媒战略合作
读于漪《春》的教学设计有感(论坛精华帖)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木兰诗
伤仲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丑小鸭
爸爸的花儿落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教案:《化石吟》(教师中心稿)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木兰诗(教师中心稿)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