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单向招录的高职高考美术教学

关于单向招录的高职高考美术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5

关于单向招录的高职高考美术教学

"

论文摘要:近年来,报考高职美术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多,对考生的要求也逐渐发生变化。文章分析了高职高考美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专业;美术高职单向招录;美术教学

高职单向招录美术高考班在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开设已有多年。期间,笔者也带了几届高职高考美术班的专业教学。近几年来,随着报考美术专业的考生急剧增加,高职单向招录工艺美术方向也在不断变革,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笔者根据高职高考美术的现状和教学体验,谈谈单向招录的高职高考美术教学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应改变仅仅“用眼作画”的习惯,进而转向“用脑作画”。现有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临摹与写生,学生一开始容易养成模仿对象的习惯。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但始终难以跃入美术基础之门,只因画画的过程不注意理解表现,仅仅停留在把眼晴看到的形象照抄下来。久而久之成了一部照相机,这不能不说是教学上的遗憾。此外,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形似,死抠局部的外形,追求所谓的“象”,也是不可取的。美术高职高考对形的要求,首先是“型准”,只有形体基本准确,才可以进入相关细节的刻画,任何“形”都必须在“体”里面找,这样的“形”才有意义,有时甚至为了突出画面的形体空间感,不惜“以体写形”,不再拘泥物象表面的形似,而追求内在的神似。

以素描头像写生为例,虽然之前在教学上已经安排了石膏头像的临摹和写生,笔者以为学生对头像已经初步懂得理解和表现。其实不然,学生在画真人头像时,又回到了最初只会描轮廓线及五官的外形,一上明暗就乱了套。由此可见,学生在画石膏的过程当中,想的只是石膏本身,没有认识到画石膏头像也是画人。既然同样是画人,那就离不开头部的形体与结构,特别是要注意头骨与肌肉的穿插关系,不要每个地方都画得硬邦邦,该是骨点的地方画结实点,是肌肉的地方要放松点,这样画出的头像才有生气。画画不应只停留在眼睛所看到的表面,而应该表现对客观对象的理解和感受。

2.表现方法应由“写实”转向“写意”。高职高考美术虽然要求表现客观对象应写实一些,但是不能全盘照抄,应当根据作者的主观感受作适当取舍、夸张和强调,不能面面俱到,这也是画面艺术效果的关健。这就要求作画前应当先有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想法决定画法,画画表现的不是对象,而是对对象的理解和感受,面对客观对象要有所感悟。古人云:“意在笔先”,有了“意”方可作画,作画过程要至始至终围绕着“意”慢慢展开并不断调整画面,直到接近内心的“意图”,便适可而止,切忌盲目照抄,没完没了。

以人物速写为例,面对模特第一印象最重要。人有各种各样的神态,如安详、腼腆、害羞、专注、忧郁,等等,要抓住人物的第一感觉,特别是要捕捉典型的神态和动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归纳和概括出来,必要时局部可作适当的夸张和变形,使其看起来更有味道。此时表现技法就需要主观写意一些,如果据实照抄,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而且容易被许多细节所迷惑,最终会失掉最初新鲜的感受,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3.对空间的理解表现不能局限在室内空间,而应当借鉴大自然的空间表现。大多数考生往往只局限在室内作画训练,很少到大自然当中写生,所以,对空间的理解表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户外风景写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感受真山真水。如山川原野、城镇村落、小溪流水、建筑树丛……都是训练的好题材,可以扩大视野,陶冶审美情操,感受光色变化和丰富而和谐的色彩与色调,极大地丰富绘画的表现手法,使之作画充满激情,这些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户外风景写生是必不可少的,应当引导学生把风景画的大空间应用到室内静物的小空间,学会把眼前简单的静物空间放大放大再放大,真正做到“小中见大”。画画的过程应当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真正使画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这一点相当重要。反观现在的学生,总是抱怨画画辛苦,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画画的真谛,须知苦中是可以作乐的,这便是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

以色彩静物写生为例,学生往往只注重静物本身的塑造和表现,结果画出的东西必然十分孤立,画面上只有静物的体积感而没有容纳静物的空间环境,技法十分单调,画画过程中应重视静物周围环境的表现,如衬布、桌面、墙壁、地板、窗台等在画面的整体空间构成关系,衬布可以想象成山川大地、河流湖泊,表现的时候可以主观写意些,学会灵活运用色彩来表现整体的空间色调。

4.应重视学生绘画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欣赏国画、油画、书法、音乐、戏曲、舞蹈、文学、电影等姊妹艺术,多方面汲取艺术的营养,不要被应试教育所束缚而成为画画的机器,闲暇时应多方面欣赏各种娣妹艺术,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只有这样,才能为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有学生问,美术高考高分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应当从画外功夫来,艺术来源于生活,不理解生活的艺术,又哪来绘画的艺术。

二、对应措施

1.画画之前,先让学生全方位仔细观察理解对象。引导学生理解对象的形体结构,观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的明暗变化,然后选择最佳角度和最佳明暗关系来表现对象,切忌一坐下来就开始画画,没有目的性盲目模仿对象。

2.作画过程要始终围绕着第一印象,有条理有步骤地展开。任何时候停下来,画面的整体关系都是生动完整的。所以,画画之前,必须对对象有好的感受,作画的过程事实上是在不断地调整画面,使之符合自己感受的过程。

3.有针对性地解决绘画过程存在的问题。如构图、线条、明暗、块面、调色、塑造、色调等问题,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那么画面整体的问题也就慢慢解决了。

4.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开设绘画作品鉴赏课,逐步提高学生绘画鉴赏能力。也就是说,懂得看才懂得画,艺术的眼界才会提高。如欣赏达·芬奇作品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及强烈的生命张力、塞尚的形式美感、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作品展现了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的眼界得到提高,只有眼高才能手高。

5.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要找到适合他发展的路子。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技术脱离了个人的表现,技术便只是手艺而已。顺应学生心理的不同倾向,引导学生发展各自的个性气质优势,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这样便能做到事半功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改写《狐狸和乌鸦》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
最难忘记的一件事
读《我自横刀向天笑》有感
缩写《小抄写员》
第一次领操
读《伟人的足迹》有感
身边的烦恼
金娃娃
读《凡卡》有感
“麻烦”班主任
故乡
功夫不负有心人
读《奠柏》有感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
试析“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与实验改革探索
试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探究
试析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
浅论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探讨
简析美国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与启示
试析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思考
浅谈数字电路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浅析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改革
试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试析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试论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
试论校企合作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改革和开发
浅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析对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反思
赤壁大战
忧国忘家的张养浩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练习
《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答案
东坡肉与苏东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同步达纲练习
《诗词曲五首》同步达纲练习
《诗词曲五首》习题精选
《诗词曲五首》习题精选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赤壁遗址
赤壁景观
赤壁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