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以工作进程为导向设计应用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的探索

浅谈以工作进程为导向设计应用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的探索

"

【论文关键词】 应用写作 内容体系 工作进程

【论文摘要】借鉴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理论,以工作进程为导向设计应用写作教学体系,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为探索职业教育基础文化课教学的改革进行有益的尝试。

应用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一直受到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应用写作教学的效果并不太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应用写作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年的职业教育改革给应用写作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文化基础课的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理论依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行的应用写作教材内容编排体系大多沿袭采用传统的模式,以文种的应用情况如事务、宣传、公文、法律等进行分类编排,这种以传授知识以主要目的的编排方式,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与以后的工作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应用写作教学的效果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虽然能够让学生明白都是今后工作所需要,然而那些文种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无法在头脑里构成完整的职业能力体系,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带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教材的内容和编排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和生活需要,以工作的实际应用情况作为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编排体例的依据。职业教育的开发应该依据职业分析进行,应该提供学生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体验、实习等掌握知识和技能。设计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行动来主动建构自己的职业能力。”[1]如果能够以工作进程为导向设计应用写作教学的内容体系,能否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两年来我们以这种设想作为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进行企业调查。“职业教育课程的编制,如果不是建立在足够的数据资料上,其作用的发挥是难以想象的。”“课程是有必要编制,需要查找与学校、行业企业的有关数据来论证;取舍课程内容,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特性与他们的匹配程度等一系列数据进行考察;课程内容的高下,同样需要从老师、学生那里收集信息来证明。”[2]针对我校的毕业生大多从事的医药销售和医药生产两个工种开展调查,调查对象为一般工人和中层领导,这两个人群是学生以后的主要工作职位。通过调查,了解清楚现在企业所使用的应用文体有哪些,更要了解清楚一个工人或中层干部在一个工作阶段比如一年中具体用到了哪些文种,最长时间界定为三年。在广泛地调查的基础上,弄清了现在企业干部职工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所使用的应用文种。

其次是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必须进行教学的应用文种,这些文种的选择既要能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又要能适应教学的需要。达到既能够满足一般的职业技能需求,又考虑到学生以后工作的发展需要,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然后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设计教学内容的编排的逻辑顺序上。这种编排充分考虑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一个处于即将走上更高一点工作职位的工人作为起点,设想他可能在以后的工作进程中相继会遇到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可能用到的应用文种是什么,什么时段什么情境下会用到,以此作为编排文体内容顺序的逻辑。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事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综合大量的知识,在知识的组织上我们遵循的是实践的逻辑,“实践的逻辑遵循‘为我所用’的原则,只要是有用的知识,就纳入其学习范围,而这些知识之间未必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其组织原则是‘任务中心’,即用职业任务去统整所有这些知识。”[3]

最后要做的就是工作情境的构建。“按照情境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观点,经验是极为重要的,是知识构建的首要‘催化剂’,真实的经验有利于知识的构建,并且这样,个体可建构在富有意义的(而不是虚拟的)情境中可行的心智结构。”“强调职业教育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对于职业能力的终身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因此构建工作情境是这一设计的重要环节,构建好了工作情境,才可以把需要教学的应用文种恰当地融合进去,随着一个接一个工作地相继开展,需要完成的应用写作也就顺理成章地展示出来。如果以一个毕业生第一天走上工作岗位作为起点,可能会起点太低,一般工人使用到的应用文种并不多,而一个即将走上中层岗位人员可能用到的文体就很多。以一个中层管理者的身份为起点设计教材内容体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理。

根据这一构想编写的教学讲义和原来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在教育理念上的变化。“课程不仅要关注学什么,还要关注如何学,因此只有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进一步进行深层的课程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学与教的现状。能体现这些新学习理论的最佳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项目课程。”[5]传统的应用写作教材的每个文体写作都近似于任务课程,将文体知识附着于工作任务进行学习;而我们所进行的新的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把所有的工作任务组合成一个整体,借鉴项目教学理论,把所有文体写作作为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之间的联结,发展完整的工作能力。让学习者感觉到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任务,而是一个一系列互相联系的整体项目。把这些教学任务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就是实际工作的应用。

这种应用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的编排并非只是简单的调整了一下教学顺序,做了一些形式上的创新而已,而是建立在以工作实际需要基础上的必然变革,以工作进程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体系,借鉴了专业课项目教学的相关理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和工作任务建立起来联系,使得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理念得以较为顺利的实施。

当普通的文体写作知识找到现实应用这一新的情境载体时,它就不再是空洞的概念,也不是被迫要掌握的知识,而是与其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当主体已有的适应模式不能适应新环境时,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学生对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动机只能来源于实际需要。新的教学内容体系符合情境建构主义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主张。以实践为先导,以任务为本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种应用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的变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必须是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的,从课程中应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清晰联系。教学中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与任务整合起来。这就需要相应的教材模式的支持和配合。新的应用写作教学教材体系顺应了这一要求。只要看一下任务情境,就可以让学生马上明白本章节相关内容与职业的密切联系,不要考虑是不是要学,而是如何尽快学会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激发起来。采用这种教学理念设计的教材可以使学生在一个个的工作情境中自觉主动地去获取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的技能。不仅如此,由于相继的每一个工作情境都是符合相关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和兴奋感。每完成一项任务在体会成就感的同时,下一个职位或者新工作任务的挑战又激发起学习欲望,因为很大程度上他不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在体验生活的挑战和成就带来的兴奋和喜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适时恰当的点拨,这种效果会更为明显。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来,这种教材内容的编排体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组织教学的老师普遍感觉很顺手,也很快能够适应这种编排的内在逻辑。比如先进行岗位竞聘,需要竞聘演讲稿的写作;获得了晋升,到了新职位就要开始设计自己的工作计划;搞好市场调查分析;处理日常事务等等。教师上每次课就像编导电视连续剧一样带领学生学习一个个新的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俨然成了某公司的中坚力量,在职场上大展拳脚,怎么能够不把马上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呢?

当然,由于应用写作固有的一些特点,使得应用写作教学的组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仍然面临很多困难,需要从相关的很多方面研究解决,仅仅靠教材内容编排的变动是完全不够的。

参考文献 [5]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玲珑山
登长城
快乐的白云
小狗福特
学骑车
等我也长了胡子
我的小妹妹
我的同桌
发新书
现代诗
珍爱生命
看图
跆拳道
加入少先队员
逛公园
房产交易登记中心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幼儿园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大学生在工商局的社会实践报告
行政执法支队先进事迹材料
2021新生入学军训心得与感想
创建五好党委事迹材料
阳光警察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先进党员典型事迹材料
大学生在西药房的社会实践报告
检车员个人先进事迹
“十佳执法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假期到口腔医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炼钢炉职工优秀个人事迹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试论外籍教师课堂文化冲击的原因探究
浅析从汉语谚语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观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教育的探究和渗透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策
试论英语翻译要重视语境与跨文化
浅论将文化意识引入翻译教学
浅析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
浅析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浅论
浅析西方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提高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词汇能力发展次序理论与我国英语词汇教学
试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茶叶商标的翻译
浅析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荀子的性恶学说
再读荀子的《劝学》
《劝学》的不足之处
《劝学》“劝”的是什么?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一文议论的艺术特色
读《劝学》篇有感
《劝学》时代背景
《劝学》内容提要
《劝学》词类活用
《劝学》课文解题
重温《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