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本科院校教职工应具有的本科教学资源意识

浅谈本科院校教职工应具有的本科教学资源意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7

浅谈本科院校教职工应具有的本科教学资源意识

"

论文关键词:本科教学资源意识 资源的确认意识 资源的专用意识 资源享用的责任意识 资源的合理配置意识

论文摘要:本科教学资源不足与有限的本科教学资源的浪费构成了本科教学的一对矛盾。要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本科教学资源意识。本科教学资源,是指一定的教育条件下,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的各种客观实在。本科教学资源意识,是指人们对本科教学资源的根本性问题的稳定的思想。本科院校教职工需要树立的本科教学资源意识,包括本科教学资源的确认意识、专用意识、享用的责任意识、合理配置意识等。

所谓本科教学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能够满足全日制本科教学需要的各种客观实在。而本科教学资源意识,是指人们对本科教学资源的根本性问题的稳定的思想意识,它是人们头脑对本科教学资源这一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问题,近些年来始终是教育行政部门关注问题。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教学资源不足是个重要原因。但是,在现有的教学资源的条件下,是否可以使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取得突破性进展呢?应当说,在现实中,本科教学资源浪费又是明显的,它表现为对现有资源既没有充分利用,又没有适当地利用。树立本科教学资源意识,有利于高校进行有效的本科教学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本利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本科教学资源的确认意识

高校教职工需要树立的本科教学资源意识,首先是本科教学资源的确认意识。因为如果人们连本科教学资源都不认可,不确定,那么,以后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专用问题,资源享用的责任问题,资源配置问题等,都无从谈起,也没有谈的必要了。

高校有各种教育资源,我们讲的本科教学资源的确认意识,就是要在众多的不同类型的高校教育资源中确认:教育教学资源、本科教学资源、全日制本科教学资源的缘由;这些是确认意识的目标。

(1)确认高校资源主要是教育教学资源的思想。高校资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从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教育行政资源、科学研究资料、教育教学资源:从源体上划分,可以划分为高校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从形态上划分有物质资源、制度资源、精神资源等。高校资源不管从哪个角度划分,教育教学资源都是主要的。从性质上的划分来讲,由于教育行政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科学研究既包括教育教学的研究,又要把科研成果用来丰富充实发展教学的内容,所以都是围绕教育教学服务的,从而在这些资源中,教育教学资源是主要的。从源体上的划分来讲,由于高校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视教育需要而论的,而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的是教育教学活动,所以,它显现出教育教学资源的主要性。从形态上的划分来看,由于高校的各种物质都是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存在的,各种制度都是为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都是教育教学活动长期的精神积淀的结果,所以,这些资源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精神结晶。

(2)确认高校本科教育资源主要是本科教学资源的思想。对学生的培养,教学、管理、服务三者与本科生培养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但是,在培养本科生中,更为主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育人。因为教育教学工作,是培育学生的主要工作,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培育人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学校通过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影响学生;因为教育教学工作处在培育人的第一线,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是指全日制本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正如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二条所指出的:“高等教学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用技术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

(3)确认本科教学资源的缘由的思想。这是指确认高校教育资源,哪些是缘于本科生的教育培养才能获得的思想。高等学校是为学生而设的场所和知识空间。这里指的学生首先是指全日制的本科生。高等学校与科学院、工程院的各研究院、研究所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高校要担负全日制本科生教育,而科学院、工程院系统的各研究院、研究所只有研究生教育,没有全日制本科生教育。所以,高校的资源与本科生培养是密切相关的。从高校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来讲,高校的物质设备首先是缘由于本科生的培养而准备的,现在国家对各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是以全日制本科生人数而下拨的,高校各教师等人员的编制主要是以全日制本科生的人数而定的。可见,高校资源与全日制本科生的培养是多么的密切。

二、本科教学资源的专用意识

树立本科教学资源意识,还需要树立资源专用意识。因为只有树立专用意识,教育教学资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资源,本科教学资源才是本来意义上的本科教学资源;只有树立专用意识,才能针对本科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建设等。

所谓本科教学资源的专用意识,是指在本科教学资源中除精神资源外的其他资源,都要使用在本科教学的专门活动之中的思想。这就是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四条对财力资源作出规定的思想:“高等学校收取的学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对学校收取的学费,应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学费挪作他用。”这种专用意识主要包括:

(1)专用主体意识。专用主体意识,是指谁具有专门使用本科教学资源的资格。如果谁都可以使用这些资源,那么,这些资源就成为高校的公共资源了,就不成为本科教学资源了,它也就失去了作为本科教学资源的意义,体现不了它存在的真正价值了。专用主体包括本科教学资源专门用于本科教学全过程的所有参与者和所有工作;本科教学各环节的人员、组织及其所开展的活动。

(2)专用主体的主次意识。在本科教学资源使用主体中,并不是所有使用主体都是平起平坐的。由于这些使用主体在本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所以,其对本科教学资源的使用也有主次之分。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直接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及其相关的教学活动是主要的;在本科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活动是主要的。为此,在本科教学资源使用上,这些主体及其有关活动是主要的。

(3)专用主体使用本科教学资源的界限意识。专用主体对本科教学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也有个“度”的问题,即界限问题。为此,本科教学资源的专用意识,还包括专用主体对资源使用的界限意识。这种意识,是指专用主体要把对本科教学资源使用的界限搞清楚。这种意识包括:对本科教学资源使用的限度、幅度、范围的思想。 "

三、本科教学资源享用的责任意识

使用本科教学资源,是为本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服务的,本科教学资源的享用者有责任为本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服务。只有树立本科教学资源享用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到责权利的统一,才能达到本科教学资源享用的目的,

才能提高本科教学资源享用的效益等。为此,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法律规定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

所谓本科教学资源享用的责任意识,是指本科教学资源享用者具有担负开展正常本科教学活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责任的思想。它主要包括:

(1)责任的确认意识。本科教学资源享用的责任意识,首先是责任的确认意识。本科教学资源享用者,只有从理性上确认自己应负有的责任,才会主动地去接受责任,积极地去履行责任。高校管理者只有从理性高度确认资源享用者的责任,才会有力地去实施、管理、监督相关责任的实践。所谓责任的确认意识,是指高校教师管理人员要确定地认识本科教学资源享用者所要肩负责任的思想。

(2)责任的接受意识与赋予意识。人们只有从责任的确认意识向责任的接受意识发展,其对责任的确认度才能提高,才能把责任与本科教学资源享用者本身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责任的认识从一般认识向主观意愿上发展。所谓责任接受意识,是指本科教学资源享用者,因为自己享用这着资源而承接收受相关的职责和任务的思想。相对应地,高校管理人员则应具有责任的赋予意识,即把因享用本科教学资源而生成的责任赋予资源享用者的思想。

(3)责任的履行意识和实施意识。本科教学资源享用的责任意识,只有树立责任的履行意识和实施意识,人们对责任的态度才能从认识层次发展到行为层次,人们所树立的责任意识才是彻底的意识,人们所树立的责任意识,才能体现实在意义。所谓责任的履行意识和实施意识,是指本科教学资源享用者,树立因为享用此资源而在行动上践履相应责任的思想,也指高校管理人员树立对本科教学资源享用者下达履行相应责任的思想。

(4)责任履行后果的承担意识和追究意识。本科教学资源享用的责任意识,还包括责任的后果承担意识和追究意识。因为责任的履行和实施都会导致相应的结果。对哪些没有认真履行责任和落实责任,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人员和组织,都要敢于承担,并对其进行追究。所谓责任履行后果的承担意识,是指本科教学资源享用者,要敢于承担由于自己对资源享用相关责任履行不力而导致的不良后果的思想。而对高校管理人员和组织来说,对履行责任产生不良后果的本科教学资源享用者,要敢于追究其工作责任、道德责任和法规责任。

四、本科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意识

本科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意识,是高校管理人员需要树立的本科教学资源意识的又一重要意识。因为人们只有树立本科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意识,才会去合理配置本科教学资源;只有合理配置本科教学资源,才能有效解决本科教学资源不足与现有资源浪费之间这一本科教学的主要矛盾,从而使本科教学资源产生最大化的效益。正因为如此,高等教育法提出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所谓本科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意识,是指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在资源效益最大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配比、置放,以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思想。这种意识主要包括:

(1)配置的资源互补意识。本科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仅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发挥发展,而且要使各种资源之间得到相互补充,从而使本科教学资源产生整体效应。这种资源互补是多方面的:既有在资源条件上的互补,也有资源存在方式上的互补,更为主要的是资源功能上互补。这样,本科教学资源就成为本科教学各种资源的整合的有机整体,产生整体效应。

(2)配置的资源功能引流意识。本科教学资源具有什么功能,这是需要学者们研究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我们认为,资源配置形成资源结构,一定的资源结构,产生相应的资源功能;合理的资源配置,形成优化的资源结构,产生资源的整体功能。本科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具有使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研究能量的激发、教学能量的释放等方面的功能。本科教学资源讲求合理配置,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资源所具有的功能都能引流出来,使资源功能得到充分输出,这就是功能引流意识,通过配置把资源所具有的功能充分引伸和流涌出来的思想。

(3)配置的方式妥当意识。本科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必须讲究配置方式的妥当。因为只有配置方式妥当,才能使本科教学资源配置在最能发挥资源效益的位置上,才能产生最佳的资源效益。所谓配置的方式妥当意识,是指本科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具有讲究配置方式妥当的思想。

其实,本科教学资源配置方式,主要包括行政分配、教学竞争、教学合作、教学交流等方式。这些配置方式各有特色,各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很难绝对区分谁优谁劣,只能把握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配置方式,或者以什么配置方式为主以什么配置方式为辅的综合方式。但是,在我们本科教学资源配置方式的现实中,使用最不好的方式是教学竞争方式,或者说没有好好使用的是教学竞争方式。例如,教师、教师职称是本科教学的两种重要资源,它蕴含着巨大的教学能量,潜藏着强大的教学研究能源,如果配置得好,它能释放出巨大教学能量,产生强大的教研能量。但是,在教师职称评定中,本科教学的指标就不如科学研究指标那样具体、明确,因而在这种指向下,教师们只求达到教学工作量的起码要求就可以了,因为这样就可以满足职称评审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了。自然,教师们就只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能力、智慧等都用到科学研究上面去了。至于教学工作,能少做就少做,能应付就应付,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当然,教育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如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学名师的评定,教学质量优秀成果评奖,教师讲课比赛等。但是,这些对教师普遍性的能量释放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是对学校的,对教师本人相关度不很大;名师评定涉及面就是几名教师,并且它对教师职称评定起不了什么作用;教学质量优秀成果奖的评选,要拿到省级奖就很难;教师讲课比赛得奖者只能是少数,何况得奖的教师职称评定不挂钩。只有讲究竞争方式的本科教学资源配置,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释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拔火罐
观《下辈子还做母子》有感
豆豆日记
捞鱼
太阳光的颜色
今天,我很快乐(日记)
妈妈笑了
放鞭炮
过年了!
日记三则
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
第一次单独坐车回家
吊兰花
拔牙
我的家乡
团支部的社会实践例文
劳动就业中心先进集体事迹
优秀大学生事迹
人民公仆的感人事迹
2011假期的社会实践报告参考
大学生个人事迹
中学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例文
环境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
中学教师支教事迹汇报材料
创业服务年先进事迹
2011年暑假优秀实践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的暑假社会实践
201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驾校优秀教练事迹材料
街道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浅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1)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诗,给万物以生命--浅论诗“拟人化”之手法
“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内部控制相关审计程序和方法(1)
新环境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1)
文学语言论(1)
内部审计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治理的作用(1)
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
论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回顾与展望(1)
训诂学性质研究述评(1)
中国语料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
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初探(1)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1)
未竞的白话文:围绕着“音”而展开的汉语新诗史(1)
《过秦论》涉及人物简介
《过秦论》特殊句式
《过秦论》语法修辞
《过秦论》写作特色
《过秦论》课文导读
《过秦论》词语解释
《过秦论》问题探究
《过秦论》通假字
《过秦论》文体简介
《过秦论》译文
《过秦论》课文分析
《过秦论》写作特点
《过秦论》结构分析
《过秦论》多义词辨析
《过秦论》难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