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医学职业精神培养

关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医学职业精神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关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医学职业精神培养

"

[论文摘要]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遵循医学院学生医学职业精神培养规律,探索有效教育模式和途径,提高医学院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促进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医学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职业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医学生作为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和未来的医学从业人员,医学院校在加强信仰信念教育的同时,要结合行业实际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培养,努力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和医学职业道德水平。

一、医学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职业精神是指具有相应职业特征的道德境界和人生信念,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崇高政治理想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而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应确立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想和信仰,即在医疗实践整个过程中、在任何情况下,医务人员要始终坚持的医学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2005年12月,ACP-ASM基金、ABM基金和欧洲内科学联盟倡议的《新世纪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指出:“医师专业精神是医学与社会达成承诺的基础。它要求将患者利益置于医师利益之上,要求制定并维护关于能力和正直的标准,还要求就健康问题向社会提供专业意见,医学界和社会必须清楚了解医师专业精神的这些原则和责任。医学与社会达成承诺的本质是公众对医师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医师个人以及全行业的正直基础上。”宣言提出了医师必须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患者自主、社会公平的三大基本原则和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对患者诚实等十种职业责任。

我国古今医学家十分重视从医人员的医学职业精神,从思想品德和医学技术上对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精辟的概述。中国晋代杨泉在《物理论》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宋代医学家林逋在《省心录·论医》中说:“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都对从医者提出了很高的医学职业道德培养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非典”治疗研究专家钟南山教授是我国医学界具有崇高职业精神的典范,是医务人员必须树立崇高职业精神道德的积极倡导者。他在《简论医德内涵》一文中指出:“医生要有爱心、良心和责任心,要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想方设法是指对病人负责的态度,看好病是指医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正是我国新时代医学职业精神的体现。

《医师宣言》及我国医学家从思想道德、社会、伦理、人性和人文关怀等方面都对医学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即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病人”。医德高尚与医术精湛的有机结合是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核,两者不可分割,而服务病人则是终极目标。医德高尚是基础,高尚的道德不能等同或替代精湛的医术,但高尚的道德是精研医术的动力和基础。这与现阶段我国开展的以患者为中心,崇尚医德,对医学技术精益求精,关爱生命,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进取,对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当代医务人员、医学生马列主义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科学观的高度统一。

二、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教育要把握规律要求

医学职业精神培养作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医学专业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其规律性,把它建立在理论探索和遵循规律的实践基础之上。

1.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道德、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全过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体现在基础课教学、医学专业课教学、实习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管理之中,专业课教师和人文课教师、学生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要相互配合,形成全员育人、共同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的育人系统。

现阶段高校教育往往存在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分割开来的两种倾向:一是将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归结为品德和医德教育,认为只要医德培养抓好了,医学技术自然而然就上去了;二是虚化职业道德教育,认为医学专业技术高就是医德好,就是有高尚的职业精神。这两种片面性认识也存在于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两个方面的课程教学缺少关联性,德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缺少互融性。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没有医学行业工作实践经验,在教学中脱离医学行业实际;专业课教师只讲专业理论和技能内容,不讲医学人文知识和思想政治道德,专业课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没有衔接,缺乏沟通,没有形成合力。

2.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培养医学生自我认知与主动实践能力的相结合。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包括认知和实践两个环节。“认知”是对医学职业精神的正确清晰认识,“实践”是对医学职业精神的主动践行。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认知”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既是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基本途径,又是检验职业精神培养实际效果的标准。考查学生通过培养教育是否能主动自觉地践行职业精神,既要看学生在校期间的品行,更是要看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成为医务工作者之后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对医学事业的贡献,这是职业精神培养的终极目标。把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仅仅理解为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停留在课堂授课和理论讲解上,脱离实践,不面向未来、不注重将来的实际表现,就会出现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很远的后果。因此,紧密结合医学实际,面向未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是对自我认知与实践有机结合要求的充分体现。 "

3.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职业精神培养的终极目的是将职业精神内化为医学生的品质,物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行为,培育出医学生践行国家、社会和职业要求的自觉精神和人生态度。高校职业精神教育要以教师指导和引导为主。指导和引导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榜样感召、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循循善诱地感化和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医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做什么、怎样做是正确的,让学生能够辨别并自觉实践。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身教必须与言教统一起来,教师不仅要讲清医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而且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感召学生,被学生自觉效仿,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和成才起着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职业精神培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医学生的自我教育上,要为医学生营造浓郁的职业精神教育氛围,用医学事业的崇高、用医学先辈和教师的伟大人格、用身边榜样的示范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深化其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识。引导学生自觉地投身医学实践,服务社会、服务患者。

<>

三、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模式及途径

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既离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又必须结合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行业实际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要探索实际效果显著的教育途径。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文化、基地建设、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模式是对医学院校多年来教育实践过程不断探索的总结,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最重要和效果最显著的教育模式。

1.落实以“五个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教育是从课堂开始的。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论和内涵要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著名医学家的高尚道德境界、医德高尚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事例要在课堂上传达,因此课堂教学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起点和基础环节。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只有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有机契合在一起,医学职业精神的概念理论才能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才能起到打好基础的作用。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要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实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五个结合”,即: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与医学的优良传统相结合、与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相结合、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按照“五个结合”的要求,在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目标的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必须用大量具体、生动的案例,讲中外医学的道德传统,讲医学史上著名医学家的高尚道德境界,讲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道德进步的内在要求,讲循证医学的道德内涵,讲学生身边优秀医务工作者和教师的事迹。要用医学伦理学的观点分析医学行业社会热点问题,解答学生关心和思考的医患关系问题。在以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医学研究方法为目标的医学思维方式教学中,医学专业课教师要传授贯穿在医学发展历史中的科学精神,传授科学思维对医学家成就的指导作用,传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外、古今医学大家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苦干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要让学生在教师准确、清晰、生动的讲述中,心悦诚服地接受医学职业精神。

2.大力开展以弘扬医学职业精神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医学职业精神的本质是医学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而医学院校校园文化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外部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春雨润物般的医学职业精神氛围陶冶学生的心灵,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至关重要。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突出弘扬医学职业精神为核心,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校园文化就会流于“通俗大众化”,没有了医学职业精神所独具的特色精彩和灵气。

校园文化建设从形式上分校园校貌次生环境和人文文化环境两个方面。校园校貌次生环境建设要从校区规划建设开始考虑,结合医学行业既要传承祖国医学历史的悠久古老、技艺精湛,又要展现从医人员持重、端庄、亲和、阳光、敬业、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要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宿舍、纪念碑园及校园亭院绿化等进行医学氛围的规划建设思考,如建立医学广场、医学家塑像群、医学家事迹长廊、医学家名言画像碑林大道等,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切身的医学气息氛围和深厚的医学文化积淀。人文文化环境建设要在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上充分体现医学职业精神特征。要充分发挥利用橱窗、网络大力宣传或编写医学家事迹教材宣传为医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等,以及现代医学家的事迹与职业精神,宣传他们在中国医学史上医德高尚、妙手回春、治病救人的故事,让他们的崇高职业精神永远在校园中流传,教育在校学生,激励全体学生。此外,每年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举行“崇尚医德,献身医学”主题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以医学道德为主题的辩论会、医学技能比赛、学术活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通过此类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崇尚科学,崇尚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营造争做先进的学习氛围。

3.加强以榜样召感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知识的学习、文明精神的传承,都是首先依靠实践。为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加强校园内外医学职业精神教学基地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140多所医学院校,包括70多所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建有校史馆的约达90%,但建有专门的以弘扬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题的医学教育场馆寥寥无几,其比例非常低。因此,医学院校在扩大学校规模的建设规划中,应有系统地建设以弘扬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题的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园等示范性教育基地。这些展室、展馆等要展出人物的生平事迹、贡献成果介绍、珍藏物品和个人塑像,要让参观者有视觉和心灵的震撼,让他们被一种高尚的力量所吸引、所启迪。同时,要把参观这些展室、展馆建设成为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干部培训、新教师培训、新医务工作者培训的必修课。医生、护理人员入行前必须在先辈们面前宣誓,为将来献身医学许下庄重的诺言,让毕业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医学职业精神的教育,将精神铭记心灵。

4.广泛开展与医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和引导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就医学院校而言,社会实践能否在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让学生体会和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和必须胜任的社会角色的价值。我校多年来十分重视开展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志愿者、社团成员到老人福利院、孤儿院、康复中心、农村、社区参加医疗科技知识咨询宣传、义诊、文艺表演等各种形式的“三下乡”活动。组织医学生开展“5·12”国际护士节传光授帽仪式、义务献血,为白血病患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艾滋病防范知识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医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哨兵叔叔的一封信
迎春花
做面鱼
在中期考试的时候
老鹰捉小鸡
今天我演出
快乐的国庆节
做沙画
柿子
邻居的小鸭
我的婆婆
该怎么办
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架起与书沟通的桥
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
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工作心得体会
寒假期间在钢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信用社优异员工卓越事迹
2011年乡镇妇女工作优秀事迹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倡议书
2012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车站岗位工作者优秀材料
国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优秀企业党员先进事迹
大学生社会实践日志
法院青少年维权岗典型材料
林业部门党委书记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事迹材料
柜台销售人员的社会调研实践报告范文
浅论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
简析文学理论中的互文与互文性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
从会计信息失真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浅谈以意造象:文学创作中思想情感的一种外化技巧
关于比较句和比拟句试析
关于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的句法分析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指瑕: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及其在当代的有效性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维度中文学要素再思考
试论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关于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于语言的双重约束和社会心理
试论哈贝马斯的语用哲学观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写作特色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重点难点讲解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译文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疑难解析
《劝学》课文评点
《劝学》语法修辞
《劝学》多义词辨析
《劝学》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