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

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

"

[论文摘要]文章从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六个方面对六所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交通类高职校企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以行业引导型的政校企合作共建体制机制建设工程、以专业建设结构优化和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重点的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以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为重点的双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以“厂中校、校中厂”为重点的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和以技术开发与应用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调查报告

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众多高职院校都把校企合作作为提升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培养新世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施情况,笔者按照中国地理区域划分,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选取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六所交通类高职院校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其校企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建议。

一、六所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文本分析

笔者认为,一所高职院校是否进行校企合作,以何种方式开展校企合作,是事关该高职院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笔者选择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交通类高职院校,对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六个方面进行了文本分析。

(一)办学理念

在办学理念方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大交通建设为抓手,形成了“围绕现代交通产业链,构建专业建设平台,校企互动,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理念;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实行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校企合作,走交通特色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的办学理念;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经营学院、突出特色、服务社会、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坚持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为本、技能为先、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为办学理念;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从上述六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中可以看出,这些院校都能够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和交通行业发展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途径来进行学院建设。

(二)专业建设

(三)师资队伍

(四)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实施了“两结合、一融通”的多样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和其他校企合作组织,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活动,实施了企业冠名订单式、“旺人淡出、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教会学生生活的本领、教给学生生存的技能、提高学生生命的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践了“前厂后校”“前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32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从上述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看出,这些院校都在努力使学生在就业中做到人岗相宜、技岗适配、各尽其才。

(五)实训基地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这些院校在“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成果丰硕,形成了校企投资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49家,校企共建实训中心8个,生产型实训基地6个,仿真实训室6个。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捐资、捐赠、共建、引入等方式建设了广东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新粤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实验室等17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479个校外实习基地。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校企共建共享构建了“五位一体”实训基地,其中物流、汽车实训基地已经成为交通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和天津职业院校学生共享实训基地,学院还与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147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开展了丰田T-TBP学校、杜邦汽车漆涂装技术培训中心、欧波测量实训室、伍强物流储配实训室等多个合作项目。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汽车运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校内建有45个实验实训基地,校外建有155个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自建、捐建、共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引企入校、课堂入企”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学院建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199个,其中双挂牌双基地有31个。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又合资建立了和汽车专业相关的“青海海达汽车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特征与现存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特征 2 高职校企合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一,大部分受访者对高职校企合作理论比较了解。受访者在回答“您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理论了解多少”一题时,呈现出较小的群体差异性,有92%的教师或科研人员认为自己比较了解高职校企合作理论,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达到了89.3%,另外学生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理论的了解程度也都较高,达到了72.5%。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及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在学生都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理论有较好的掌握和了解,这也充分说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也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和理解的。其二,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高职校企合作更能给高职发展带来许多现实利益。在回答“您认为中国特色校企合作制度更能给中国高职院校带来现实的好处”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比较赞同”和“赞同”,仅有不到3%的受访者认为“不太赞同”和“很不赞同”。这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理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能给我国各高职院校带来现实的好处。

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发展动力之一。在回答“您认为高职校企合作是否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发展动力之一”的问题时,有92.3%的受访者选择“是”,选择“不是”的占4.1%,选择“说不清楚”的占3.6%。这说明,当前,不同群体都认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职院校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存问题

本次调研中发现,尽管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或科研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对校企合作的认同度较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性却有待提高。笔者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或科研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虽然对校企合作的认知方面呈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具体实践层面却反映出较弱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效果。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企业和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伙伴关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难点依次是:第一,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专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第三,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内涵建设、双师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和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数量少;第四,体现优势互补、紧密合作的“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需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校内外生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基地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需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精神;第六,高职院校面向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基础条件仍然较为薄弱,为社会提供的继续教育的类型还不够丰富,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三、关于实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建议 <>

(一)实施以行业引导型的校企合作共建体制机制建设工程

以高职院校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共建体制和“共谋发展、共管过程、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的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互融、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同步,逐步形成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格局以及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良性机制,真正实现学院办学与区域经济建设深度融合,与行业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二)实施以专业建设结构优化和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重点的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遵循需求驱动原则,通过企业行业院校共建专业评议委员会,做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及课程体系改革,引入行业企业技术(职业)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发挥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设起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富有特色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同时还要准确把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脉搏”,构建企业参与实践导向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实施以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重点的双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依托“三层次一网络”校企合作平台,以培养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专业骨干为工作重点,继续完善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人员的选拔和聘用机制,发挥名师和行业专家在新教师培养、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科研教学双强型”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继续完善教师下企业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评细则,建立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建成起一支“能上讲台、能下工地”的、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较高的职业能力、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和学院办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学院教师均达到具有“双师”身份和“双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目标。

(四)实施以“厂中校、校中厂”为重点的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根据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按照“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资源共享化、运作管理企业化”的思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校中厂)和通过面向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项目化”合作、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的校外实习基地(即厂中校)来推进“厂中校、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校内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五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使之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规模相适应,确保满足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需要,使学院成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五)实施以技术开发与应用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高职院校应充分调动院属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以科技研发和继续教育“双基地”为重点,坚持“系(所)企一体”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着力提升学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教育服务、科技普及服务、发展先进文化、决策咨询服务、志愿服务等六项社会服务能力,为行业建设提供科技服务和生产服务,做大做强学院的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机构。以技术推广为引领,充分利用学院的人才与技术优势,构建完善的激励科研的政策体系,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在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技术载体和产业实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努力形成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学院办学理念和手段的全方位创新。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在哪里
拾金不昧的舅舅
献给母亲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春游
我的同桌是幽默大王
清明节
关于植树节
自我介绍
妇女节帮妈妈炒菜
妈妈的爱
可爱的春娃娃
生命球
送伞
日全食
希望小学先进教师事迹材料
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科长的事迹材料
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应届毕业生书店社会实践报告
市政工程公司挂职锻炼社会实践报告
十天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优秀中共党员的先进事迹材料
伟大母亲的生活事迹材料
2011社会实践心得总结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在校大学生三下乡心得体会
学习xx精神的事迹材料范文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师德标兵
谈古今汉语偏义复词的不同特点
通感意象的功能透视与语言建构(1)
政府审计热点问题的理性分析(1)
诗歌论文-新世纪诗歌叙事特征探析(1)
浅谈唐宋以后的“韵”—兼与王开扬先生商榷
亲属称词的自称用法刍议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
抵制东瀛文体:清季围绕语言文字的思想论争(1)
试论幼儿汉字教育(1)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思考(1)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1)
莎士比亚诗歌中的爱与美
我国计算机审计的法律问题探讨(1)
《傲慢与偏见》中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1)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疑难解析
《师说》词语解释
回路转导为先──《师说》课堂教学节录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通假字
《师说》课文导入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多义词辨析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写作特色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课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