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

简析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简析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跟专业知识技能不配套的弊病。文章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原因,对提高当代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建言献策。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也叫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发展步入了“黄金期”,表现在招生人数迅猛增加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和前些年相比提高了很多,新生的综合素质和前几届相比,也有所提高,但人文素养的缺失问题仍未得到改观,高职生仍存在知识面比较狭窄、专业知识不扎实、人文知识贫乏等问题。当代的高职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在:缺乏涵养,为人浮躁,说话粗鄙,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缺乏历史使命感和人文关怀,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错位,等等。以上种种,不一而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和学校的客观原因。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欠账。在这两个阶段中,对学生衡量的唯一尺度是分数,灌输式教育方式造就的多是“学习机器”,教学内容片面强调书本知识。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了多年并且现在仍在提倡,但现实是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学校最在乎的是升学率,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能否考入重点学校。一切唯分数论,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这样培养和造就的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人文素养就先天不足。

第二,高职生自身的原因。由于观念的原因,高职院校相较本科院校来说,给许多高职生的感觉总好像低人一等似的,无形中产生了自卑感。再加上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的转型期,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难等问题,使部分高职生感觉前途渺茫,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国家、社会漠不关心,把文学、历史、政治学习统统束之高阁;或者只关心专业课的学习而把人文课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这种过于在意学历档次,对将来的就业过于关注本身就是功利主义的反映,直接造成了高职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第三,高职院校的原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衍生出了“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之类的口号。当然,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客观环境下,这类提法是无可厚非的。但纵观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际做法,却存在厚技能教育、薄人文素养培养的现象。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过分地强调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这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就业的迫切需要

纵观成功就业大学生的例子,有很多都是直接或间接得益于综合素质过硬,而非单单是专业知识或技能。而综合素质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人文素养。许多大学生就业成功与否,能否得到领导的赏识,在一个岗位上长久干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人文素养。高职生有了比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了基本或比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就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在就业求职时就具备了很大的优势,是真正的工作所需要的人。人文素养对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永久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

人文素养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指导性的作用。人文素养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能为自然科学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导向。历史上有成就的大科学家,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李四光、钱学森等人,无不具有伟大的人文情怀,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与科学家人文素养的高低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

(三)传承中华民族和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需要

加强对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使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得以在高职院校这块阵地上继续得到传承;同时,高职生具备了基本的人文素养,在步入社会后,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其发散,进而传承、影响其他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精神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所无法替代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无不是源自文化的认同感,无一不散射着人文素养的光芒。

(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今的高职院校,甚至全国的各级各类高校,发生了或正在发生诸多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事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人文素养差有相当大的关系。人文素养底子不够,遇事则很难看得开,很难自我解脱。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则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和胸襟,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造就健全的人格,使人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上大学期间在人文素养上先天不足,步入社会后就很难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这也会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现实功利主义还是长远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都是很有意义的。

三、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开设人文课程,定位要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但许多学校却不能在真正意义上落实。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注意到这一问题,注意去“填空”,可以不分专业普遍开设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艺术、法律等人文课程作为必修课,并将这些课程纳入学业成绩中,作为学生综合考评中的重要一环,这样方能达到既让学生重视,又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材编写灵活,内容广泛

国家可以组织专家编写全国统一教材,也可由各省或各校自己编写,内容不求高深玄远,应以通俗平易为原则,但不管如何,应注意不能和思政教材等同起来。思政课偏重于政治道德层面,更多说教色彩,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相比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人文课更有兴趣,因为人文课偏于知识层面,不具有或较少意识形态色彩,可以增加学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内化为人的修养、气质,外化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如果从功利主义角度去衡量,也要比思政课更有吸引力。当然思政课也是必不可少的,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人文素质教材分科不必太细,可以统编为一大本,把文史哲知识都包含其中。

(三)教学方法多样,注重联系现实

人文素养课程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不拘一格,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除课堂教学外,可以组织、发动学生成立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社团或学习小组,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举行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就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讨论、辨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人文精神的关怀;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请在人文研究方面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来举办专题讲座。通过以上措施,营造出浓厚的人文学习氛围。同时,辅导员、任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鼓励、帮助和引导作用。

(四)加强师资配备,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人文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态度,教师的身教要重于言教。要挖掘师资潜力,配备得力的教师,加强人文学科教师的管理和培训。

(五)开足学时,时间上得到保证

在学时的安排上,各高职院校或同一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课可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灵活掌握。建议每周至少两学时,至少要做到大

一、大二连开两年。只有保证一个基本的学时量,才能保证人文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总之,要深刻认识开设人文课程的目的,绝不能流于形式。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肩负起培养高职生人文素养的使命;高职院校作为培育社会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必须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圣诞节的夜晚
小松鼠荡秋千
好朋友档案
公园里的风景
爱的世界
航模比赛
小雨滴旅行
勇气
爱的世界
为爸爸洗脚
太阳公公我想对你说
参观航空展览
农村趣事一二三
小小切菜工
卧龙行
孝女安荣带八旬抑郁症母亲环游世界
夏晏借世界一个肩膀,上路吧
2015西旅会现场必看三大亮点
行走,是我们的力量
森特维尔游乐场及多伦多湖心岛亲子务农的完美天堂
古人旅行如何防暑降温
丝路情·新疆行掀起你的盖头来
加州迪士尼“米老鼠进米缸”式的“萌”派对
旅行的关键是“物我关系”
天府之国四川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家乡
佛罗里达乐高乐园走进积木王国
赴一场没有捷径的旅途赛专访途牛网CEO于敦德先生
多彩甘肃丝绸之路三千里
驭香梦娜斯,醇酿式生活专访梦娜斯庄园少庄主董桃珍女士
全情投入的“女超人”专访万博宣伟客户总监林绍娟女士
柳州北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张桥中学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2011年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徐闻县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吴铺中学2011年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人教版)
开江中学2011年初三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火中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2011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五河三中201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
郑州市2011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检试题及答案
八尺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广州石龙中学2011年初二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开江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汕头市澄海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