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

简析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简析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

"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如何发展,企业参与是关键性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文章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从利益相关、社会契约、竞争战略等角度分析,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成为职业教育主体的有效机制。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企业社会 责任 校企合作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关键。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并不占主体地位。校企合作大多是由学校主导,企业热情不高,参与度不足,持续性不长。结合相关理论,笔者认为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应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机制将有利于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在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企业参与度不足,未能形成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2.企业没有主体意识,责任心不强。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职业教育的主体意识,企业方普遍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工作和责任。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中,学校是主要诉求方,学校既是发起者,又是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学校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却形成了学校求助于企业的认识误区。基于这种心态,学校对企业必须客客气气,不敢提出过多要求。而企业对教学也没有责任心,只是按照学校的设计做一点配合性的形式工作,没有真正参与职业教育的设计管理等工作。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对高技能的职业人才需求很大。但是,大多数企业都希望直接招聘到有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意花费精力进行人才的教育培养。一些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不高、职业技能不熟悉,认为这是政府和学校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正是企业的参与度不高,才导致了学校培养同企业需求不吻合。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概述

1.“利益相关者”观点。根据学者的界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投入,因此企业行为应该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最大。利益相关者理论打破了股东利益至上的传统观念,企业摆脱了单纯追逐利润的经营目标。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践也表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

2.“社会契约”观点。社会契约理论的观点认为企业是社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组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交汇的法律实体。企业是一种人格化的组织,它能够而且必须对其所处的社会系统提出的要求做出回应,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有之义务。在实践中回避社会责任的企业将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承担相应的社会风险。

3.“竞争战略”理论。在传统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基本职责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同时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因此企业也只承担其经济责任。现代社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的品牌竞争正在替代产品竞争,成熟的消费者不但购买产品,而且关注企业的品牌中体现的价值观、社会形象。社会和媒体对企业的期望和关注也在改变,对企业的要求从单一经济单位发展成“企业公民”。在此情况下,先进的企业不再将履行社会责任看做对外界的回应,而是主动调整其行为,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工具。

三、企业在高职教育中的社会责任分析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笔者认为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标准,而应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树立及强化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明确企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目的,有利于更加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

1.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关系分析。教育按照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四类,比较而言,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利益相关关系最为紧密。首先,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其必须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大量的资源投入。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企业是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要使学生掌握岗位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从而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教学必须做大量的投入:营造类似企业的实习、实训环境,购买同企业相同或相似的设备,按照企业工作设计课程以及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如此众多同企业密切相关的教学投入,说明了职业教育必然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其次,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现代企业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职业教育的对象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或者企业未来的员工。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提升人的职业素养、工作技能、协作能力、理『生看待工作的能力,这既有利于企业形象、企业绩效的提升,也是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负责,改进劳资关系的体现。因此,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但受益者最终是企业。根据利益相关者的观点,职业教育工作与企业之间存在直接的利益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向企业提出承担社会责任的诉求。

2.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社会契约”。近年来,我国已经先后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规定,发展职业教育也作为重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企业参与是必需的。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入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入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虽然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体制尚未完全形成,但是从目前的政策要求可以看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有社会约束契约的。

3.职业教育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点还在于,它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联系最密切、服务最贴切、贡献最直接,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形成,本身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包括岗位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它与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直接相关。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企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然而,中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已出现相当大的差距。温家宝总理讲:“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0%。”由于职业教育的战略价值时期受到企业的日益重视,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例如,德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承担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日本,知名企业纷纷建立企业自办的教学机构,有丰田工业大学、松下商学院、日立工业专科学院等。投资职业教育正在成为企业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

四、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逻辑依据,但是,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繁多,企业是否能够关注和投入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要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还必须找到实现的有效途径。

1.企业办学,强化校企利益相关关系。在现实中,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历史关系,职业院校同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学校办学习惯于找政府、找教育部门,不习惯于找市场、找企业。确立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就是要提倡“企业办学”或者“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模式。吸引企业在办学上进行投资,而不是单纯的捐助,才可以强化校企之间的利益关系。

学校在同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以学校为主导的传统思维,主动适应企业的价值观,融入企业的价值链。学校在吸纳企业资源办学的同时,要习惯按企业的模式办事,同时让企业分享教育的收益。

2.明确企业办职业教育的社会契约关系。明确社会契约关系最有力的手段是加强立法工作。相对于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我国职业教育立法工作还十分滞后,主要表现为只有宏观指导,没有具体操作的法律规范。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规定。国家提倡鼓励企业投入职业教育,但是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也没有落实相应的激励方案。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方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在《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我国各个省市应该制定校企合作、企业办学的具体实施细则,发达地区应该鼓励企业率先进行企业教育的投资。

在落实立法的基础上,应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增强诉求。除了学校要对企业参与提出要求之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媒体、舆论增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政府部门在立法之后应采用法律、行政等手段,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进行监督。《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未按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县级以上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3.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满足企业的战略需求。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中,企业能主动承担职业教育的普遍动因是职业教育能够提升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因此,要确立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归根结底要看职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摆脱学历教育的模式。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我们看到,有大学文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符合企业职业需求的员工却很难找。一方面大学生难就业,另一方面企业也难找合格的员工。职业院校必须看到,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满足企业的竞争需要。职业教育应有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和强烈使命感,从企业发展找到自身的定位,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要求一致。只有建设这样的职业学校,企业才愿意投入心力,愿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 <>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烦恼
扫墓
第一次包饺子
我和麻雀的故事
第一次升国旗
草,我不喜欢你
铅笔刨刀
买书
游航天奇观
下象棋
蚂蚁搬家
别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
下棋
立秋
新时代的中国龙
浅论面向市场建立国有企业现代教育制度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
论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就业导向的两年制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浅析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路径探讨
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浅论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知识能力现状调查
论析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突出就业导向的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
有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选择
试论就业导向职教模式增强学生谋生创业能力
名人点评苏轼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议
苏轼《定风波》赏鉴
知识分子心灵挣扎的轨迹──从暴露美学重读苏词《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再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苏轼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看苏轼词的旷达风格
《定风波》赏析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苏轼生平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
豪杰知多少──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赤壁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