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

试析“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

"

论文摘要: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诉求下,“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具有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依“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制定符合实际的培训目标,设计满足需要的培训课程,采用与“做”密切结合的教学方法,加上必要的环境保障和组织保障,可以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时代价值。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教学做合一;时代价值

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下,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蓬勃开展。最近,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新一轮全国性的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拉开了帷幕。

一、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教师的呼唤

近年来,在各种培训实施的前前后后,对于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愈来愈坚挺,受训教师的呼声愈来愈强烈,培训机构的关注程度也愈来愈高。它在宏观上成为时代的要求,在微观上成为人们评价培训成败的标尺。

(一)培训针对性的价值观

怎样的培训算作针对性强?对于一个具体的培训项目来说,虽然从不同角度可能会有不同判断,但在总体上应该看它是不是符合了“三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培训项目的针对性通常表现在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培训教学方法的选用等三个方面。

(二)培训实效性的价值观

对于培训的实效性的评判,也会因人而异。但从根本上说,应该看它能否实现“三个满足”:受训教师的期待得到满足,有收获感,觉得“知了,懂了,会了”;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愿望得到满足,参加培训后教师“教得更好了”;教育主管部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得到满足。

培训项目的实效性丰萼靠培训课程和±立训方法来实现,其效果在受训教师身上通常表现为:师德表现发生改变;教育教学行为出现改善;教育教学成效有了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得到增强。

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参训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共同诉求。在这种诉求之下,诸多培训理念和方法在培训实践中被探索、实验、提炼出来。“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便是其中之一。

二、“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时代价值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髓,它把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教学做合一”的含义

陶行知创立的“教学做合一”是南京晓庄学院前身——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的校训。对于“教学做合一”的含义,陶行知于1931年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的阐释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这就是说,“教学做合一”使“教”与“学”在“做”的实践上融合起来了。

“教学做合一”既是教学原则也是教学方法,更是教学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下,施行联系生活实践的、适应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需求的教育,就能培养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教学做合一”开展教师培训的现实意义

如今,基础教育改革正不断深入发展。与陶行知先生当年所处时代相比,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背景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教学做合一”把教学与生活、工作实践相结合,使教学适合人的认知特点,顺应人的道德生成和知能增长规律,优化人们习得“真”知识和提高“真”能力的过程,其科学性、实用性的特征没有改变。在当下的教师培训中,许多培训者按照培训目标的要求,引导学员“动手动脑”,在已有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参与培训的学习活动,用撰写案例、总结反思、现场诊断、讨论交流等形式来“学”,促进学员思考、认识教学的现象、本质、规律及关系,使他们获得内在收获。多个地区经验表明,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设计和实施教师培训,颇见成效,受到参训教师的欢迎。

(三)“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特殊意义

农村教师培训除了具有一般教师培训的共性,与城区教师培训相比,还有其特点。由于经济文化发展进程差异及学校分布零散等原因,一些农村的教师培训资源相对稀有,教育等方面信息的获得相对滞后,教师参加进修提高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之间相互进行教学交流的机会并不很多。在城市有条件安排的学习形式在农村却不一定有条件安排,在城市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农村却不一定有。因此,搞好农村教师培训的难度更大一些,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诉求将更多地依赖于在农村本地切实可行的培训形式来实现。在这样情况下,“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便显出它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以“教学做合一”来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更为适合农村教师的特点。它利用农村教师身边的资源,贴近他们的教学环境,更多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顺应了他们的需要,关注了他们当前的教学问题,对他们的问题解决、行为改善、素质提高帮助甚多。

(四)“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时代价值

陶行知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当时,在他创办的晓庄师范等学校中,“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为培养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它依然合拍于时代的旋律,溢射出时代的光彩。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具体的规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要“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增强了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培训质量。

在“教学做合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探索建立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特色的培训理念体系,可以创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教师培训方法与模式,为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辟新路。这为我们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帮助农村教师专业提升,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添了一臂之力。 "

三、“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时代价值的实现

我们所讨论的时代价值,是在新时期农村教师培训中,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和方法所产生的价值的总和。它在宏观上表现为农村教师培训后整体素质的提升,微观上体现于各个具体项目培训效果的改善。这种价值的主要附着点是培训项目的目标、课程与教学方法。

(一)以“会做”为根本,制定符合实际的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反映了培训组织者的培训理想和价值追求,它离不开“针对性、实效性”这一要素。通常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培训目标较为宏观,属于总体目标,体现了对教师的“期待”。据此,培训部门结合参训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培训目标,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种“期待”。例如,江苏省某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使学员“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在制定培训方案时,我们进一步提出要使学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加对学科知识更新趋势和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了解,拓展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经验总结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能在县、乡起到学科教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训部门制定的具体目标,是体现针对性的重要标杆,把教育主管部门的总体目标具体化并加以落实。

培训目标要能针对学员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实际,把标高设在学员的“最近发展区”,让学员通过培训达到“会做”的根本目的。为此,制定培训目标前要认真了解学员的教学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目标时要根据所拥有的培训资源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实效性。

(二)以“做事”为背景,设计满足需要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的施工蓝图,是实现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载体。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指导课程设计,以“做事”为背景,根据培训目的需要,围绕学员的“做”与“学”来编制课程,能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其中,一方面应合理配搭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另一方面应恰当组配授课教师,注意他们的结构,使专家、教研人员、一线名优教师的比例适当。对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科研等模块,要注意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做到理论课程能在“做”的经验上学,实践课程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以利于学员进步。

例如,在江苏省20lO年暑期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在我们的课程编排里,教学案例分析、模拟课堂教学、说课讨论、教学课件设计等实践性课程约占总课程的三分之二,理论性课程如小学英语教材梳理、英语新课标解读、英语新课程的实践反思等约占总课程的三分之一;授课教师的成分构成是:高校专家占三分之一弱,教研员、一线名师共占约三分之二。

我们所说的“做事”,既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也包括他们在接受培训过程中的学习行动。

(三)以“做上学”为特征,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实施培训教学

培训教学是通过实施课程来实现培训目标的过程,也是实现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的过程。因此,培训教学的方法极为重要。好的培训教学方法如同好的工艺,把设计蓝图变为合格“产品”。它能引导学员参与学习过程,激起学员共鸣,促进学员的感知,提高学员的能力。

“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是以学员“做”的经验为基础,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进一步理解“做事”的道理,进一步把握“做事”的规律,进一步改善“做事”的方法,从而习得教学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技能、新方法。有些理论性课程是“死”的,授课教师要把它与“做”结合,教“活”起来;实践性课程本身应该是“活”的,授课教师更要设法让活课程“活得生动”,有效地转化为学员的智能。培训教学应以“做上学”为特征,将培训者_的“教”及学员相互的“教”与学员的“做”和“学”融为一体。例如在培训教学中,引导学员拿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反思;用自身教学经验来梳理和提炼教育观点;在培训期间写反思日记;在教学现场开展观课议课,对教法作教理分析;学员之间互动互教;学员与专家交互活动等。

培训教学过程中的学员是学习的主人,授课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

四、实现“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时代价值的保障

实现“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时代价值,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培训团队的努力,受训学员的参与等多方配合,需要建立一定的保障系统。

(一)环境保障

环境保障可分为物质环境保障和精神环境保障。物质环境是指,农村教师培训中可供学员享用的各类教育实践场所、设施等,如教育实践基地(包括学员所在学校)、各类课堂、微格教室、特定的场馆所、网络信息等教育资源。培训机构应拥有足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教师培训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精神环境主要指与农村教师培训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意识、态度等。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部门领导要充分尊重农村教师的特点,认清“教学做合一”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价值,鼓励和支持培训工作中的创新,把“教学做合一”运用到农村教师培训中来;培训授课教师和工作人员要以追求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己任,不怕“麻烦”,努力在培训的组织和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与方法;学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坚决摒弃“只带耳朵”参加培训的落后学习方式。

(二)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主要由组织体系、制度文化、考核体系三个方面组成。

良好的组织体系包含运转高效的培训机构、专业素养好的培训者团队;还有相关管理机构之间的密切配合,培训机构与实践基地等支持单位的和谐协作。培训者团队的结构应是优化的,主要由专家教授、研究人员、一线校长、名优教师组成。他们应与农村中小学保持经常性联系,熟悉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善于在“做”上教,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在制度文化方面,把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作为培训者的座右铭,形成培训者关注农村中小学教育、了解和服务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风尚,倡导“教学做合一”的培训文化。进行培训者培训,研究和推广“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法。对培训的目标制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有相关制度要求,将“教学做合一”体现于培训全过程,打造讲求实效的农村教师培训特色。

在考核体系方面,以针对性、实效性为效标建立培训考核办法。要开展多元的培训评价。首先是学员的评价,具体分为评自己和评授课教师。如培训过程中,学员自觉参与情况怎样;取得了怎样的收获;教师的“教”是否体现针对性;对学员的帮助程度如何;等等。其次是培训者的自我评价。培训者在培训教学中如何践行“教学做合一”;收效怎样;等等。再次是培训领导者的评价。培训领导者通过听课、对培训学情的观察检查等手段形成评价意见。最后是跟踪评价。对学员参训后在工作绩效等方面面貌变化情况作跟踪观察,为培训实效的评判提供参考。

“教学做合一”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实惠。当然,我们在享受它回馈的价值的同时,还应不断总结探索以丰富它、发展它。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借书
我的社会实践课
我当小小讲解员
钓鱼
小小打工仔
打雪仗
您真了不起!
两分钟有多久?
闹元宵
最可爱的人
“赏杰作之行”——游“深圳博物馆”有感
折纸飞机
记一次辩论会
我的发现
没有作业的寒假生活
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1)论文
谈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思考(1)论文
谈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1)论文
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1)论文
浅论科技革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1)论文
探析四川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论文
谈现代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论文
探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论文
浅议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谈新形势下城建档案馆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1)论文
探析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谈人力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1)论文
探析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1)论文
具有语文味儿的对话最美──《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
对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探索──《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与评析
欣赏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反思
“有必要同情弱者吗”──《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生命 生命》学法导引
缺少照应、美中不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有感
感受坚强──电视访谈节目
越过生命的河流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生命的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从《走一步,再走一步》谈后进生的教育
两种思想理念的碰撞──《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珍惜生命 善待生命 拥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