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对高职院校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关于对高职院校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对高职院校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灌输理论为主,这对于学生掌握政治理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一味的理论灌输有弊端,思想政治课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如何强化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笔者认为要从着力构建实践课教学的新体系入手,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实践课教学落到实处。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课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法就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各种教育资源,在实践中训练、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践教学法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一是有助于受教育者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明确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标准,增强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二是有助于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形成和巩固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和与他人的交往中,把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自己观察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他们自觉地选择符合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和能力,促进个人道德的社会化,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一、高职院校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单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是导致认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仅有主体的能动性也不会产生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会产生。思想政治理论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结晶。通过实践,自觉地产生对理论的认识,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坚持理论灌输,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还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人类认识发展历史表明,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新学科的出现,新知识的增加,都是由于实践的推动。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马克思主义也与时俱进,相继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同时,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的发展还有赖于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认识能力,不管是观察能力还是思维能力,却是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的。一个人的实践经验越丰富,实践的水平越高,认识的能力也就越高。因而,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就得加强实践,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检验这种反映是否同客体相符合,只能是把主体和客体联结起来的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味的理论灌输,高职学生觉得既空洞,又无味,甚至觉得政治理论有些大而空。我们在理论灌输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在实践中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理论的存在,感受到理论的必要性,感受到理论的指导作用。如他们对理论抱有怀疑,通过实践,也会坚定他们的信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析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如果不用于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这种理论再好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今天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其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强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知行统一原则的需要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接受文化信息比其他人更迅速,他们的思想变化也比其他人更超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或片面。因此,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中既重视系统的理论教育,又注意组织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具有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要做到知行统一就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

(三)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课是高职院校政治课教学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工学结合,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况且高职学生不像本科院校的学生那样理论功底扎实,喜欢学习文化课,但高职学生又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动手能力强。根据高职学生的这种现状,我们要上好思想政治课,让他们喜欢,使他们终身受益,就得加强实践课教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动手中促使他们动脑,认识理论的必要性;在实践中自觉地以政治理论为指导,在参观访问中让他们领略中国的大好河山,深切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绩,这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油然而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自然坚定。由此可见,实践性教学对保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尤为重要。但是高职院校多年来想解决又没有解决好这一难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高职院校成立的时间短,他们大都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各种制度、教学计划还不健全,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常规工作,习惯于理论灌输,对实践课的认识不到位。二是思想政治课要加强实践课教学,这不光是政治课老师的事,还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如要带学生出去参观,除了政治课老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外,还要经过系的批准,要和其他老师调课,需要辅导员组织学生,学校出车,等等。但是高职院校刚成立不久,各部门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政治课老师做好充分准备想带领学生实践,去和系、学校有关部门商量时,处处碰壁,只好望而却步。三是要加强实践课教学,就必须成立一些和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相关的教育基地,目前高职院校在这一块基本上还是空白,英雄无用武之地,实践课教学知识只能纸上谈兵。

二、高职院校强化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措施

(一)着力构建实践课教学的新体系 2.选择实践课活动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根据所学内容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组织学生运用和检验有关理论、政策,深化思想认识的实践活动。此类活动主要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

(2)组织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和业务实践,在完成本职工作中经受思想、能力和体力上的锻炼,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作风,增长实际才干。此类活动主要包括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社会工作、搞好教学实习及参加各种技术咨询、技术协作和社会服务等。

(3)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这类活动可以组织勤工俭学和公益劳动等。

(4)组织学生按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进行实际锻炼的活动。如引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厂规厂纪、校规校纪等,加强组织纪律性,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5)与内容紧密结合,创建几个典型的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3.形成实践课教学评价机制。实践课教学不仅要重形式,还要重结果,也就是要形成实践课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一是要重视他们的参与,一旦组织实践活动,要求他们人人参与;二是重视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把表现分为优、良、中、差四个档次;三是重视结果,每一次实践活动之后,要求学生形成文字性的东西,根据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写心得体会、写调查报告、写政治小论文等,对他们的结果进行讲评,并对优秀成果进行展览。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最后给学生作出评价,打出学分。

(二)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实践课教学落到实处

搞好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是某一个政治课老师能独立完成的,也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单位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合力育人。我们应该有效整合和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资源以及校外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一种资源共享、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课“大实践”长效机制。

为充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调动各部门实践育人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必须提供组织保障。成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可以由主管思想政治课的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正、副组长,课程教学单位、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研究解决实践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协调校内各资源拥有部门的关系。在成立机构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再实施思想政治课“大实践”中提出明确要求,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构建长效机制。这样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可以与校内外各种文化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下乡和专业实习等结合起来。组织实践课教学可以由政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主题、确定活动方式,其他各部门配合;也可以学校统一组织社会实践。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教务处下达计划,组成校级学生实践团队,由政治课教师拟定实践主题、制订实施方案并随队指导,校团委负责挑选学生、安排行程和食宿,校宣传部负责宣传报道。二是学院团委组织、各分院、各系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指导。要求学生将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结合进行,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今天是教师节
口哨与小狗
跆拳道段位考试
跳绳比赛真有趣
我想要的生日庆祝会
有趣的贴鼻子的游戏
难忘的拔牙
我和弟弟玩飞机轮斗士
文具是我的好朋友
音乐之家
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夏天的星空
美丽的潮州
小鸟给人类的一封信
我有新电脑了
三下乡总结:爱,让梦飞起来
社会活动三下乡之心得体会
工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材料
高金英老师的事迹材料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事迹
小分队社会实践心得
大学生支教总结
乡镇工会的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分析
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事迹材料
2011年个人社会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义修个人心得体会
大学生村干部典型事迹报告
推选优秀团员的事迹材料
2011年“三下乡”活动个人总结
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1)
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研究(1)
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体现(1)
审计合谋的成因及治理防范(1)
浅谈审计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1)
我国农村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
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从“羊大为美”说起(1)
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1)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浅谈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对策研究(1)
论经济责任审计执行主体的选择(1)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与风险防范(1)
浅论顾城诗歌中的苍凉和悲哀情调(1)
如何重塑CPA审计信誉(1)
运用系统审计 提高审计质量(1)
《雷雨》艺术特色
《雷雨》导读
《雷雨》艺术特点
《雷雨》中生存的悲剧
《雷雨》学习提示
《雷雨》语法修辞
《雷雨》结构分析
《雷雨》学习目标
《雷雨》文题全解
《雷雨》“窗”意象的文化解读
《雷雨》人物形象
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试析《雷雨》的主题
《雷雨》重点难点讲解
《雷雨》写作背景
《雷雨》中心意思